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推进乡村振兴
2020-12-17李续军
李续军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而言,想要提高国计民生服务质量,离不开农民、农村、农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士在开展全党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然而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朝着城镇化与工业化领域前进的过程中,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三农”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相关人士不仅要对我国乡村振兴具体工作给予足够重视,还要不断强化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三农”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掌握导致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多元化发展措施,逐一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1 加大对“三农”工作专业队伍的培养力度
伴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综合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提供了积极帮助。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离不开相关人员的配合,只有人才队伍不断努力,才能使“三农”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针对在全面建成我国农村小康社会的“三农”领域中相关指标任务、硬性任务而言,想要保证有效完成具体任务,不仅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农村的战略计划,还要为“三农”工作选择和分配一部分具有较强实干能力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而使“三农”工作队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仅能够攻克工作难题,还能保证相关工作的质量。采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多元化的发展措施,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发展,有效弥补农业方面的不足,补齐“三农”工作的短板,有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及全面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与此同时,加大对农民及人才的培养力度,确保其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应该与当地高等院校加强合作,积极开设涉农专业,从而为“三农”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大量乡村治理人才及农业专门人才。除此之外,加大对农业、农村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品牌营销、金融、设计、规划等领域人才,全面打造农村“新型智慧库”,从而形成农村人才高地。另外,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和榜样作用,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1]。
2 加强城乡融合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
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一批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制度政策,加大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力度,从而使乡村振兴投入格局具有多元化特点。与此同时,积极扶持金融支农相关工作的开展,合理放宽涉农政策性担保机构支出的担保基金要求。在政策方面,加强对农业保险政策的制定以及完善创新措施,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提标、扩面”。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制定具有较强目标性和针对性的农业支持保护意见,通过有效的补贴手段为农村建立新型补贴政策体系。另外,结合各地方农村实际情况,设计并建立一套具有较高实用性和合理性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项目审批管理办法。比如,制定合理的保障政策完善乡村振兴用地,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简化,用住宿、餐饮等乡村休闲服务行业和娱乐行业替代建设用地,并简化此类设施用地的审批程序。
3 加强对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农村活力的全面激活
想要有效实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目标,不仅要加强外部力量的大量融入,还要通过多元化的改革措施全面激发内部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贯彻和真正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最大限度确保农村土地的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并且具有较高稳定性,稳固土地集体所有权具有的核心位置,加强对农民承包权的严格保护,不断激发土地经营权的活力,从而最大限度稳定经营者与农民的预期收益。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管理体系和制度,以快速转化确权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并严格遵循确权、赋能、活化的发展方针,对经营性质的资产股份合作制度进行有效分类,实现稳定、有序的改革。全面、快速建立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建设用地权具有的确权、颁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通过有效的开发手段和优化措施,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除此之外,进一步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具有的“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效开发试点范围,加快农村水价综合改革,使农业水价朝着分档、分类、分级的方向发展。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改革与完善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加快水流产权确权试点的建立、推广。建立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水权交易制度,强化对水权交易的监管,从而进一步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程度,实现工业关乎农业用水一体化服务目标。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具有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单位,选择具有较高威信力和榜样能力的党组织带头人,有效实现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目标。另外,加大开展农业产业转型生产相关工作的力度,努力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加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力度,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促进水产、畜牧、林果、花卉、苗木、蔬菜等具有较高设施需求的农业项目。第二是加大对龙头榜样企业的培养力度,有力扶持本地区的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三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力度,使其朝着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2]。
4 加强农村振兴的法制保障及制度供给
(1)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办法起草工作,制定具有较强制度性的安排规划,不断推动平等交换、自由流动要素、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等城乡融合发展相关工作。在制定乡村振兴促进办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贴近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推动农村振兴过程中的法律责任意识,从而突出政府的刚性约束力。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加强党的领导等内容。
(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比如对物权法、担保法、土地管理法进行全面修改,依照法律法规内容给予农村担保融资权能及土地经营权入股权能,合理放活农村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融入市场提供积极帮助。与此同时,快速研究制定农村集体产权管理及集体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的登记行为、成员确认、经营管理等活动。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修改城乡规划法,不断完善乡村建设规划体系,进一步推动城乡多规合一、区域一体等工作的有效开展。合理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调整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具有的任期要求与规定,使其与基层党组织既有的任期相同[3]。
(3)加大对乡村振兴相关制度规范的完善力度。各地方政府可以在合理范围内修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以此有效提高农村土地出让收入,提升对乡村振兴的投入比例。进一步加快金融乡村考核评估办法及指导意见相关内容的制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具有较高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农村金融合作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各项资源税费征收管理制度及使用制度,确保建立的税费机制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协调需求。
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言,其主力军依然为农民,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推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始终将农民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治理主体、受益主体、建设主体。采取多元化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确保农民能够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精力和劳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推进工作中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农民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改革创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时代精神,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创新创业提供积极帮助,从而为我国乡村振兴推动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4]。
5 结语
根据以上针对如何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展开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让我们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将现代化发展作为我国农村全面改革的目标,坚持以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总体方针政策,严格按照组织保障农民主体乡村文明、生态优先、产业兴旺规划引领的原则对农村进行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三农”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力度,制定一套具有较高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办法,从而建立健全农村与城市之间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及体制机制,为我国农村整体发展朝着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方向迈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