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发展途径探究
2020-12-17张秋芳吴雨涵
余 俊 张秋芳 吴雨涵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8)
乡村振兴离不开小城镇的发展,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了需要走农业特色小镇之路。农业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典型的“点状经济”形态,将乡村资源集聚在一个地域空间内,有利于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活力,从外源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内源解决内生动能不聚的问题。因此,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它将以往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等多项工作整合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闭环,实现产业的协同、提质、增效。在此基础上,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从产业角度出发,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路径相契合。农业特色小镇作为具有较强示范效应和发展潜力的小镇类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建设,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1 国内外农业特色小镇研究
1.1 国外农业特色小镇研究
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有很多小镇因为某独特农业产品而闻名遐迩,在全球范围产生影响力,如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小镇、瑞士格拉斯香水小镇等。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曾经提出农业区位理论,即在农业地域内,一种或少量几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整个农业地域的绝大多数面积,规模效益明显,由于规模优势,进而产生市场价格优势。他认为未来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以产业为依据,形成若干统一的农业专业化区域。19世纪末霍华德曾提出过“田园城市理论”,他认为城市为农村产品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城市绿地、田地等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形成良性、有机且平衡的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土地制度。
1.2 国内农业特色小镇研究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农业特色小镇要求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优势资源,具备产业融合、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和居民社区等功能。国家政策规定特色小镇可以不受行政区划限制,和原有的农业产业园的定位也不同,要求规划面积控制在3~5 km2,核心区控制在1 km2左右。
农业特色小镇目前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农业特色小镇进行了研究。徐萍(2016)等提出特色农业小镇是农业特色鲜明、多种功能融合、农业文化汇聚、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农业小镇可走产业强镇、旅游兴镇、文化塑镇、商贸活镇四条发展路径[1]。吴奶金(2017)等提出农业特色小镇是建立在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基础上的,整合了特色农业资源、人才和技术,对农业区域进行了规划并充分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是一种理念新、机制新、产业优、结构合理的新型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具有示范特色、空间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夯实产业等特点[2]。杨梅(2017)等提出农业特色小镇就是立足农业主题,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独特魅力,运用现代产业理念打造大农业的产业形态。从整体而言,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也是最受关注的内涵[3]。
2 苏南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
2.1 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培育情况
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从2017年开始,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分批培育100 个左右主导产业特、农耕文化深、融合程度高、“双创”氛围浓、生态环境美、富民效应大的农业特色小镇。同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名录,合计105 个,覆盖了全省范围,其中苏南地区36 个,分别是南京9 个、苏州8 个、常州7 个、无锡7 个、镇江5 个。
2.2 苏南农业特色小镇产业模式
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分为休闲观光型和产业集聚型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休闲观光型20 个,产业集聚型16 个。前者偏向农业旅游的服务消费,后者则偏重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苏南特色小镇产业模式上涵盖了农业历史产业、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耕文化、农家乐、创意休闲农业等多种[4]。一是休闲旅游主导产业模式,如洪蓝镇草莓文旅小镇、锦丰镇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等,这类小镇重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和健康养生等服务。二是乡村采摘产业模式,如盘城街道葡萄风情小镇、东山金庭枇杷小镇,这类小镇主要依托地方优质农产品,提供传统采摘农事体验等服务。三是历史文化主导产业模式,如甪直水八仙小镇、震泽镇蚕桑文化小镇,这类小镇依托经典的农业产业,分布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整合生态休闲和文化休闲功能,打造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除此之外,还有聚焦创意农业、农业文化技艺等产业模式的特色小镇,进行差异化建设。
3 苏南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特点
3.1 自然物种丰富,品牌效应高
苏南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山、水、林、果资源种类齐全,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鱼米乡”。如南京盘城街道的葡萄,常州溧阳天目湖的白茶,无锡惠山区阳山镇的水蜜桃,苏州东西山岛的白沙枇杷、甪直镇的水八仙等,都是蜚声海外的优质农产品,易于塑造农产品品牌。
3.2 相对集中分布,集聚效应高
苏南地区农业小镇的产业优势和农业特色尤为显著,在各类农业园等农业载体中发挥着集聚效应,产业发展先天基础雄厚。各乡镇农业资源丰富,互不相同,基于互补的利益合作,有效提高了区域现代农业的竞争力。
3.3 市场潜力巨大,消费水平高
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苏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前列,因此苏南地区消费水平和层次都较高,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庞大的人口基数、高度的城市化为苏南农业小镇消费,尤其是农业休闲旅游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4 环境保护重视,生态地位高
苏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农业占GDP 比重小,但农业承载着维护、稳定民生的功能,而且农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苏南农业需要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农业对生态发展的支撑作用。
4 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发展对策与建议
苏南农业产业的品牌、集聚、消费、生态特征对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提出了高要求,不能走低端农产品市场、同质化的农家乐发展途径,而要走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创意农业为主的“精致农业”发展途径,要主打农产品品牌、精品田园民宿、高端农旅文化产品、康体休闲健身产业,走出一条具有苏南特色的农业小镇建设之路。
4.1 创新农业品牌升级之路
目前,苏南农产品虽然品牌效应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优质农产品品种较少、生产方式较落后、生产技术较落伍、生产组织力不强等问题,农业品牌的转型升级需要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农业科技培育项目由于技术高、投资大、周期长,在小镇产业培育中的数量远低于技术含量偏低的休闲观光项目,但从远期产值来看,农业科技项目的技术壁垒能够有效防止同质化,附加产值也将会远高于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农业特色小镇发展需要重视优质农业品牌塑造,这是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2 构筑农旅深度融合之路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总量多,决定了苏南农业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农产品的消费是周期性的,如每年的枇杷上市期,苏州东山金庭镇游客络绎不绝,但采摘周期过后,就人流稀少,如何通过优美生态环境的打造和特色农业景观的营造来发展特色旅游资源、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构成全周期农旅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尤为重要。无锡惠山区阳山镇以水蜜桃为代表的高效农业,桃农人均纯收入超 2 万元,先后研发出水蜜桃汁、水蜜桃果酒,形成从生产、加工贮运到流通的产业链条。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向旅游度假、文化养生、农村体验全面升级,推出了全国首家田园综合体样板“无锡田园东方”。
4.3 拓展特色文化创意之路
创意农业通过创意设计把文化活动、农业技术、农业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统筹结合,构筑多个层面的全产业链,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创意产业体系,为“三农”发展开辟了全新空间,并实现了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苏南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和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息息相关,要大力挖掘小镇特色民俗、农产品工艺、农耕节庆文化、民间非遗技艺等,强化创意开发与保护,注重小镇核心农业文化提炼,从产品、景观、民俗、生活四个方面进行打造。
5 结语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特色农业建设,二是宜居小镇建设。苏南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既要关注农业特色问题(只有具备了独特性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又要关注宜居问题有机串联产、城、人、文四要素,通过创新主题、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品牌来赢得市场认可,保持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才能实现生态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