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谱CT及MR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12-17朱海涛王冬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性囊囊性乳头状

何 伟,陈 云,赵 亮,朱海涛,王冬青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江苏 镇江 212000)

胰腺囊性肿瘤属于临床常见病症类型,同时包含浆液性囊腺瘤、假性囊肿、胰腺结核、真性囊肿以及胰腺癌等多种病症表现,病症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胰腺功能下降,对于胰腺囊性肿瘤通常以早发现、早治疗作为基本治疗标准,而准确的病症诊断情况能够为提供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奠定基础。因此有效的诊断方式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通过选用能谱CT及MR弥散加权成像对2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进检测,为探究两种方式的使用情况,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20例病理检测为胰腺囊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的检测仪器对其进行分组,分为CT组和MR组,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5~39平均年龄(34.27±2.67)岁,经过病理检测确认为浆液性囊腺瘤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假性囊肿6例;胰腺癌4例。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病理检测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符合病理检测的相关诊断指标;②未服用过病症相关治疗药物;③知情条件下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者;②存在内分泌失调者;③短期内有大型手术或外伤者。

1.2 方法

能谱CT检测采用GE 256排Revolution CT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增强扫描联合平扫的方式进行检测,于患者膈顶部位开始扫描至患者肝脏部位下缘,设定CT扫描的电流为250mAs,电压设定为120Kv,CT检测层厚为5mm,螺距设定为1。在对患者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应当采用90ml碘伏醇对患者进行持续静脉注射,期间需控制对患者的推注速度,完成对比剂注射后需要对患者扫描肝动脉期、门脉器及延迟期进行扫描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MR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德国西门子Magnetom Trio Tim进行检测,同能谱CT扫描方式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联合平扫,磁共振成像检测的层间距设定为0.8mm,层距设定为4mm,随后对患者冠面T2WI、T2WI以及T1WI部位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应采用顺磁性Gd-DTPA进行静脉推注,速率按照0.2ml/kg对患者进行5s内快速注射,推注时需要患者保持屏息,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以保证患者的病症观测。对检测记录做好相应记录[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两种检测方式中的结果对比,胰腺囊性肿瘤包含浆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假性囊肿、胰腺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在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比

能谱CT检测的各项检测准确率与MR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及MR弥散加权成像与病理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胰腺囊性肿瘤属于胰腺囊性病变的其中一项,其中浆液性囊腺瘤通常出现于中年女性中,有学说认为和良性的浆液性囊腺瘤相比,黏液性囊腺瘤属于潜在恶性肿瘤,常有恶变可能,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一起称作黏液性囊性肿瘤。有关研究指出浆液性胰腺瘤通常发生于胰腺头部,而黏液性胰腺瘤通常发生于胰腺体尾部,因此两者并为存在发展联系。另外浆液性胰腺瘤通常在检测中直径约为2cm以下,且会表现为多囊性,经过CT检测可以呈现水样密度,病灶可能具有钙化,肿瘤部位血管丰富,可清晰见其轮廓阴影,中心部位可见低密度星芒状瘢痕和向外延伸排列纤维间隔,而星芒状瘢痕和钙化对浆液性囊腺瘤诊断有一定在作用。黏液性囊肿主要以单囊为主,病灶部位较广,可见其边界,有分隔及乳头状结节突入囊腔,囊壁厚度不均匀,导管有扩张现象。增强后囊壁和分隔不规律强化,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测可见T1WI高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内分隔于T2WI可见。增强后囊壁、分隔以及肿瘤均有明显强化。有报告指出囊壁和分隔厚度不均的情况下产生恶性肿瘤的几率较高。大囊在2.5cm以上且子囊位于大囊外会出现少量实性组织,可形成乳头状突起,增强后强化,囊壁厚度不均,最大值>2.5mm,可能伴邻近脏器侵犯[2]。

胰腺假性囊肿属常见的囊性病变之一,假性肿瘤往往和黏液性肿瘤相似,因此以造成误诊,该病症患者往往具有胰腺炎病史,通常是患者炎性病变4~6周内所形成的积液未能有效吸收而被组织包裹产生,通过CT检测为近似圆形的不规则低密度囊腺。大小可在几厘米和几十厘米不等,多为单囊,无分隔或乳头状结节,属于乏血管肿物,可通过造影剂注射对其囊壁轻度强化或不强化。CT检测出囊肿外可能伴钙化、结石、胰导管扩张等现象。磁共振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在组织碎片坏死或出血现象影响T1WI信号升高,而T2WI信号降低[3]弥散序列不受限。

实性假乳头状瘤,属低密度恶性肿瘤,以实性和囊性混杂结构为主,边界清晰,CT检测为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出血情况可促使肿块密度不均,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对实性成分较少的实性假乳头状瘤和黏液性囊腺瘤鉴别困难,依照病理诊断较为准确。

胰腺癌通常产生于中央液化坏死,与黏液性囊腺瘤相似,其瘤体实性成分较多,壁厚不均匀,内务分隔或密度不均现象,该情况判定为胰腺癌的可能性较为准确[4]。

胰腺结核产生于干酪性坏死或囊变,CT检测为低密度单囊,壁厚不均,常与囊腺瘤混淆,通常情况下结合会出现于其他部位,会经血液散播,通过胸片可见病灶,结核菌素实验为阳性。一线周围或肠系膜有淋巴结环形钙化可诊断为胰腺结核。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通常产生于60岁左右男性,于胰腺头或钩突,囊内含分隔,呈现为胰腺导管扩张,乳头状结节突入扩张的导管有利于该病症诊断[5]。

本文通过选取20例病理检测为胰腺囊性肿瘤的患者进行研究得出结果: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病理检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能谱CT及MR弥散加权成像均能够对病症起到准确的诊断效果。可广泛作用于胰腺囊性肿瘤的各项病症诊断。

综上所述,能谱CT及MR弥散加权成像均能够起到有效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性囊囊性乳头状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NQO1过表达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39例的CT影像学特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