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型”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7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张敬芝
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张敬芝
导学案是指备课组提前一周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在说课、备课和交流意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集体评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和合作探究来联系旧知识、开拓新思维,在更具师生互动性的现代生态型课堂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堂学习。以方法为纵线、知识为横线的“双线型”导学案能够让45 分钟的小学数学课堂摆脱低效困扰,保证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终身性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目标具体化的导学案更加清晰易懂
学习目标统领和贯穿着整个导学案,对于学生的预习和课堂探索起着定调作用,如果目标设计太过概括和精练化,小学生不能快速有效地从中分解出具体的目标、实现步骤和内容掌握程度,抓不住课堂的重点算法与核心公式,以此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应用也很难在小学生头脑中形成联系。为此,在整份导学案的开头部分就应该给出清晰明确、简洁易懂、引导词定位准确的课时学习目标,让小学生轻松入手,变被动为主动。
例如,《角的度量》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可以设置为“知道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准确说出角的定义和分类,学会利用量角器精准测量角的度数”,这种目标的划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一目了然,“知道、说出、运用”三个方面的难度依次递进,帮助学生实现从打好基础到综合分析的能力提升,让学生通过量化拆分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学会辨析锐角、钝角和直角的不同测量方法。导学案的具体化目标设置需要明确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到何种程度,然后配合相互联系的习题、探究与引导,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目标意识。
二、纵向以学习方法隐性贯穿整个导学案
想要使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只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具体学习方法。导学案的设计需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教师应该换位思考、仔细观察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设计出真正适合小学生学习探究的导学案。以学习方法为纵向线索的导学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导学案与教学分离出来,从课前预习、知识填空、应用模拟到课外拓展训练形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二是在全篇导学案中的每个细节处注重方法的讲解与引导,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迅速掌握显性的数学解题方法。
以《可能性》一课为例,在导学案中先运用“抽水果”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填空,通过“放回与不放回”小球实验案例,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可能性原理,从特殊事件中得出一般性的原理,然后再运用到新的数学题中,导学案最后设置知识回顾和自我评价栏目,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掌握学习数学课的方式是先整体预习,再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掌握具体知识,最后再进行实际运用和反思拓展。贯穿学习方法的导学案符合现代教学原理,能够培养具有独立性和思想性的小学生。
三、横向注重“简答、推导”为主的知识内容分析
如何让小学生准确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也成为导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培养学生整体性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同时,导学案还应该发挥迅速传播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运算能力的作用,导学案在横向上应该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串联,按照小学生的思维模式遵循“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学习内容的编排,让小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掌握最核心的知识要点以及具体的运用法则。导学案除学习目标与知识回顾以外,尽量采用简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推导和填写,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答案,培养个性化学习方式。
例如,《圆柱与圆锥》一课,将导学案中过于简单化、书面化的填空改为“你能迅速画出圆柱体的各个面并且标注它们的名称吗?”这样小学生就能够自己动手,体验画图的乐趣,从具体模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在学案上填写“底面、侧面、高”等字样,圆柱表面积的求解也可以通过展开图引导学生合作推出求解过程。在导学案中利用简答和推导留给学生思考的空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开放性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思维,积极参与并且认真对待集体备课,时刻秉持着“对学生负责”“以学生为主”“师师合作”的原则,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进行导学案的综合设计与教师评价,精细地规划好学生学习的每一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让小学生在导学案中摸索独特的学习方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借助精良的导学案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