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双时相PET/CT检查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2020-12-17贾希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膀胱癌放射性尿液

贾希栋

(吉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吉林 长春 130012)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可以使用MRI、CT、静脉尿路造影、超声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18F-FDG经肾脏代谢,膀胱中会因此存在大量的放射性浓聚,则会影响到PET/CT对膀胱癌原发性病灶的探测,因此临床一般不将18F-FDG PET/CT用于膀胱癌原发性病灶的常规检查,但是其却可以实现解剖和功能的融合,一次性对患者的全身进行显像,因此临床多将18F-FDG PET/CT用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并且若是采取利尿剂注射等介入方法,18F-FDG PET/CT也可用于膀胱癌原发性病灶的诊断[1-2]。本文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被确诊为膀胱癌的20例患者,试评价双时相(常规、延迟)PET/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1 方法及资料

1.1 患者资料

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被确诊为膀胱癌的2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包括:①性别构成:男性/女性:11例/9例;②年龄分布:最小者43岁,最大者81岁,平均(62.87±10.71)岁。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癌或膀胱癌术后复发;②无PET/CT检查禁忌证;③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书已签署。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泌尿系统恶性肿瘤;②因精神疾病、依从性差等原因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以美国GE公司研发的LS-16型PET/CT扫描仪为患者进行扫描,PET数据采集模式为2D模式,子集的最大期望值以迭代法进行计算,所获得的图像进行重建处理,随后上传到工作站中分析。参数设置如下:①电流:120mA;②电压:120kV;③层厚:5mm;④层间距:4.25mm。为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呼吸保持平稳,身体保持平静放松,以头顶为起点,以股骨上段为终点,由上至下进行扫描。以自动合成系统、回旋加速器计算18F-FDG。为患者保持至少6小时的空腹状态,确保其空腹血糖不超过6.6mmol/L,按照3.5MBq/kg的标准为患者静脉注射18F-FDG,随后要求患者静卧50分钟左右,给予PET/CT扫描,扫描前患者需将膀胱中的尿液全部排净。4~6个小时后,为患者开展延迟扫描,扫描前为患者饮水至少1000mL、口服20mL的呋塞米,并确保膀胱保持充盈,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将膀胱壁的图像清晰显示出来,降低膀胱中尿液具有的放射性,减少对PET/CT检查结果的干扰。

1.3 观察指标

对比常规扫描、延迟扫描双时相的诊断准确率;对比病变和尿液的双时相扫描SUV值。安排2名以上具有丰富阅片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勾勒出感兴趣区并绘制ROI曲线,计算SUV值。若SUV值高于2.5,则确诊为膀胱癌[3]。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数据全部纳入21.0版SPSS统计学软件,计量、计数类别的数据分别表示为()、n(%),t和χ2值为其检验方式,统计学计算出P<0.05,则意味着两组间的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双时相扫描的诊断准确率

延迟扫描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5%(19/20),而常规扫描则仅有70%(16/20)的诊断准确率,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χ2=4.329,P=0.037<0.05)。

2.2 双时相扫描的SUV值

对病变的常规扫描SUV值为(7.12±3.17),延迟扫描SUV值为(7.28±4.99),统计学对比无差异(t=0.121,P=0.904>0.05);对尿液的常规扫描SUV值为(18.13±3.82),延迟扫描SUV值为(7.02±3.45),统计学对比有明显差异(t=9.653,P=0.000<0.05)。

3 讨论

膀胱癌是典型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出率不高,9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变为上皮癌[4]。若要在早期实现对膀胱癌的准确诊断,常规方法是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临床必须要采取更加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才能提高对膀胱癌的诊断准确率。18F-FDG PET/CT是诊断膀胱癌的常见影像学技术之一,但因为18F-FDG从泌尿系统代谢,放射性浓聚在膀胱内大量出现,会给PET/CT检查结果带来干扰;膀胱内本底高,会遮盖膀胱内肿瘤,使其难以被发现,导致常规的PET/CT无法正常显像出来[5]。虽然曾有学者提出利用导尿法或注射利尿剂法来提高膀胱癌的显像效果,但前者操作可为患者带来创伤,显像效果一般,还会提高检测人员的受辐射风险;后者虽然降低了膀胱内部的放射性浓聚,但无法使尿液的放射性降低到本底的水平,难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6]。本文中则是为患者采取了大量饮水、口服利尿剂、延长扫描时间间隔的方法,这些措施实际上都可以将地膀胱中尿液的放射性,达到将尿液放射性降低到本底水平的目的,确保对病变和尿液的双时相扫描均具有更加准确的SUV值。同时,在延迟扫描时保证膀胱充盈,CT显像可以直观判断膀胱内壁的解剖结构,诸如向内或向外突出、呈“菜花状”或“乳头状”的肿瘤、膀胱壁的局限性增厚等表现都可以清晰显现出来;PET显像则可以基于肿瘤高代谢、尿液低代谢的特点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7]。见结果,对病变的常规扫描SUV值为(7.12±3.17),延迟扫描SUV值为(7.28±4.99),常规扫描比延迟扫描高,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肿瘤放射性浓聚不断提高;对尿液的常规扫描SUV值为(18.13±3.82),延迟扫描SUV值为(7.02±3.45),常规扫描比延迟扫描低,原因是随着机体代谢和4~6小时的等待、多饮水等一系列措施,尿液的放射性逐渐降低;而尿液的延迟扫描SUV值低于病灶的延迟扫描SUV值,则是与尿液低代谢、肿瘤高代谢的特点相符。此外,从结果可知,常规扫描、延迟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95%,可见双时相的PET/CT扫描对膀胱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延迟扫描因为经过一系列降低尿液放射性干扰的操作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从这一结果也可以发现,双时相PET/CT扫描也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原因可能是:①病灶<3mm,未达到PET/CT的最低分辨要求;②病灶分化程度不同;③肾功能较差、存在膀胱刺激征,口服利尿剂后膀胱仍无法充盈,影响了延迟扫描结果;④活检或膀胱镜检查间隔过短,局部具有较高的18F-FDG代谢,对PET/CT检查结果造成了干扰[8]。

4 结语

双时相PET/CT对膀胱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可以通过对比尿液、病灶的SUV值来判断病灶的良恶性。

猜你喜欢

膀胱癌放射性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跟踪导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