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植物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

2020-12-17韩利红宋仕彦刘潮

园艺与种苗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学思政植物

韩利红,宋仕彦,刘潮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植物生物学》是本科院校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植物学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和家国情怀,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该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根据《植物生物学》课程特色,结合曲靖师范学院“课程思政”试点建设经验,对思政教育融入《植物生物学》课程的切入点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该课程可作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生物学人才。

1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优势

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与大自然的搏击中,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知识宝库。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的诗歌,共记载了130多种植物,由此可见植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符号。近年来,中国在水稻育种、植物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果。中国一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广泛开展植物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同全世界一同维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因此,在《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讲授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植物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2.1 修订《植物生物学》课程大纲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将原有大纲课程目标细化为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思政目标包含内容提要和预期目标,内容提要细化思政映射点和融入点,进一步明确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任务、地位和作用。每一章节应注明所对应的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阐明教学内容必须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并使用“了解”、“理解”和“掌握”对教学要求的3个层次进行叙述;对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和系统化梳理,阐明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具体措施。采用目标评价方式对《植物生物学》课程进行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和评价。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对学生进行辩证和批判性思维教育、科学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生物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等,将学生培养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生物学工作者。

2.2 优化《植物生物学》课程思政内容

2.2.1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批判性科学思维。辩证唯物主义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植物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学科,为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论证素材。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时,可通过“鱼腥藻和念珠藻过度繁殖导致水华和赤潮”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类群不但可以给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在介绍“转基因种子的安全性”问题时,针对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问和焦虑,启发学生讨论转基因技术的两面性,帮助大众理性看待转基因问题[2]。教师在讲授以上内容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相关内容。此外,辩证观点还可以运用到为人处世方面,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应把握适量适度原则,否则过犹不及、物极必反[3]。

批判性思维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科学新发现基于“观察是判断某种东西是否存在的判官”。如果某项法则出现了一个例外,而这个例外又能通过观察得到证实,那么该法则就是错的。2016年,托比·斯普利比尔证明地衣大家族中最大、种类最多的类群并非2种生命体的联盟而是3种生命体的联盟,“这个发现打破了双生范式”,牛津大学的萨拉·沃特金森说到“教科书上关于地衣的定义怕是要改写了”。在介绍地衣结构时,融入以上关于地衣的新发现,使学生认识到,真理不是绝对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应使用批判性思维去谨慎反思和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突破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更多的真理。

2.2.2 崇尚科学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科学精神包含理想信念、实证方法和批判态度等[4-5]。《植物生物学》多处课程内容体现了科学精神,植物多样性是植物进化的结果,引导学生使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认识生物演化,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在讲授“种子和幼苗”一节时,通过视频“希望的种子”介绍种子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常年坚持在青藏高原盘点“种子家底”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许多物种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对国家发展、人类命运意义非凡;同时培养学生坚守科学的精神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2.2.3 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多样和特有的植物种类与境内众多的热点地区密切关联,全球36个热点地区主要在我国境内的有4个。越来越多的中国植物学家正登上国际舞台,展示中国植物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展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担当”。例如:在介绍“茎”这一节时,讲述案例“每一件红木制品的背后,都是消失的森林和消失的生命”。由于生境恶化和人类过度消费,黄花梨资源已经枯竭,一些木材商把目光瞄向了巴里黄檀、奥氏黄檀和紫檀等替代品。木材商开发这些新木材的同时,给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以案例讨论教育学生对大自然心怀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并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6]。

2.2.4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植物资源丰富,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时期的《诗经》、北魏的《齐民要术》、明代的《本草纲目》和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均是研究我国植物的重要文献,表明植物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文化符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植物生物学》课堂,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在讲授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以“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的生境,以及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采集利用藻类植物,古人的智慧值得传承;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词中,感受苔藓植物的颜色和形态以及古诗词中蕴含的无穷魅力;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从东晋《肘后备急方》获得了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将这些与植物学有关的文献和古诗词融入课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突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7]。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不断加深,积累了大量经验,成为人类社会的知识宝库。这个知识宝库鲜活而脆弱,因为很多知识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随着老一辈逝去,大量传统植物学知识正在快速流失。以民族植物学研究为切入点,介绍云南少数民族3种与衣食住行有关的植物及其应用价值(哈尼族水稻梯田、基诺族粉花羊蹄甲和傣族石梓花),讲授人类的两大知识体系——传统知识和科学实证知识,强调现代人对传统植物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2.3 创新考核方式

采用目标评价方式对《植物生物学》课程进行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和评价。期末成绩评定办法:①线上和线下互动、作业和期中考试(30%);②实验(30%);③课程小论文(10%);④期末考试(30%)。期末考试中设置10%~15%与思政有关的考核内容,主要以主观讨论题的形式出题,考查思政教育效果。例如,作为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却是城市生态的“拓荒者”,是最早从水生发展到陆地的“先锋植物”。苔藓相较于其他植物,还是很重要的空气污染的指示物种。青藏高原地区的经济开发、旅游业发展,可能带来生境破坏和污染,都会给苔藓的生存带来压力。在这片奇妙的苔藓“森林”里,深圳仙湖植物园的张力教授已探寻、漫步了30年,目的在于希望苔藓作为一种古老的生命形式,可以不被边缘化,毕竟人类对它的探索和了解还很有限。可针对张力教授的工作及苔藓植物存在的价值,请学生表述自己的感想。加强课内外知识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3 加强《植物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措施

3.1 找好《植物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切入点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引出思政教育内容,不仅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还要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8]。例如,在绪论部分,介绍植物学发展历史时,由自然学家林奈的成长故事和其为数千种植物命名的经历,及其以自己名字为最小木本植物命名的故事,使学生学习林奈锲而不舍的科研历程和谦逊的优秀品格,同时学生们也记住了凡是命名人为“L.”的植物,都是林奈为其取名的。

3.2 科学确定《植物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数量和内容

《植物生物学》课程本身课时有限,理论课54个课时,实验课36个课时,要求开展思政教育的数量和内容应适宜。该课程思政切入点在18个左右,约占理论总课时的1/3。例如,在介绍被子植物多样性时,可引用《悲秋辞》(宋·白玉蟾)“芦花白兮蓼花红,鸿雁跧蹲满荻丛。牡丹海棠如梦中,莲藕香散池馆空”,引导学生总结该诗描述的6种植物的分类特征;以及描写莲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使同学们了解古诗词之美和植物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思政教育内容应自然融入《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发掘《植物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切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例如,在讲到“种子植物多样性”时,通过知识拓展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云南2位植物学家蔡希陶和吴征镒在种子植物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位于昆明的西南种质资源库存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种质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4 建设符合《植物生物学》思政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

第一,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境界,要有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大局意识,善于传播正能量;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不仅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还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第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熟练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能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第三,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植物生物学》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将自身的科研融入教学,并从其他学科中找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思政元素[4]。

猜你喜欢

生物学思政植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