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20-12-17钟智利
钟智利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庭院经济是农户利用自己的宅基地及周围非承包的空隙地,从事高度集约化商品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庭院经济具有充分利用农村院落土地资源和闲散劳力、投资少、经营灵活、增加农民收入、资源利用程度高等特点。合理开发和发展庭院经济,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农民致富、打造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宁省部分地区充分利用农村庭院及周边非生产占地、四旁地等土地资源,借助地区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利用农村富余和闲散劳动力,发展庭院经济,为推动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1 辽宁省庭院经济发展现状
1.1 覆盖领域
辽宁地区庭院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小温室、高效养殖、高附加值果菜种养等比较普遍。其中的庭院种植业,凭借其特有的小规模、品种多、转向快,既能快速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又能联合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长期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以庭院当作仓储和育肥基地的养殖模式,以及以手工业为主的庭院加工模式均不多见,以农家乐、采摘园、生态餐饮为主的庭院经济服务业模式正在快速发展。
1.2 发展规模和水平
大部分农户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庭院利用阶段,发展规模小,多为粗放管理,自给自足,自食自用,低效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离庭院经济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庭院经济开发、技术、培训、指导问题等竞争优势不强。
1.3 发展潜力
庭院经济是辽宁地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展庭院经济凸显的经济、生态、休闲和旅游功能已逐渐被多数农民接受,一些地区目前农民家庭总收入的1/4来自庭院经济,按照每户庭院用地80 m2标准初步计算,辽宁省可利用庭院闲置用地面积约达5.3万hm2,亟需大力发展具有“短、平、快”优势的庭院经济,使农村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创收之所。
2 辽宁省发展庭院经济主要模式和存在问题
2.1 主要模式
综合近几年辽宁地区发展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归纳有以下几种:①庭院种植模式。此模式辽宁地区分布较广,农民充分利用小小庭院的“方寸地”发展庭院种植业,利用庭院种菜,栽培食用菌等,城镇近郊以发展高档蔬菜和珍稀蔬菜为主;②庭院养殖模式。此模式是较为普遍的传统庭院经济模式,具有投入成本低、效益较高等特点,农民在庭院内饲养禽类、家畜及珍稀动物等;③庭院园艺模式。农户利用庭院空地进行花卉和苗木的生态苗圃种植,发展特色花卉、园艺盆景、景观草木等,也有选择种植果树,特产林木栽培中草药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产生效益;④庭院生态循环模式。农户以庭院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种模式通常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业等进行良性循环生产;⑤庭院仓储模式。以冷藏等为主要手段,在水果蔬菜集中产区从事果蔬类储藏,达到防腐保鲜,以旺补淡,均衡上市延市增值,调节市场供应的目的;⑥庭院加工模式。偶有在庭院建立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如粮油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工艺品加工、铁木制品修理、针织缝纫加工、建材加工等;⑦休闲产业模式。一些农户围绕城市居民休闲度假需要,在庭院及其周边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旅游文化等服务。如小商店、小饭店、家庭旅店等,也可称为综合发展模式。庭院餐饮业是促进庭院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最明显的模式之一;⑧电商营销模式。部分有经营头脑的农户,尤其是年轻人,利用电商平台让农产品乘上网络快车,以“农产品众筹+电子商务营销”为主进行庭院农产品销售。如采取农产品“二维码”、“网红+电商+直播”等模式,进行线上、线下销售,不断扩大庭院经济的绿色农产品销售总量。
2.2 主要做法
沈阳市法库县靠当地特色农业“以点带面,稳步发展”,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法库县登仕堡子镇积极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庭院树莓已有多年历史,通过典型带动和服务联动,大力发展庭院精种、深加工,走上了专业化、标准化,实现人均收入增收1 000元左右。形成树莓为主的一乡一业、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发展格局,取得了长足发展。阜新市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果树庭院经济,阜新市重点培育和打造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果树庭院经济示范村40个,果树庭院经济精品示范户800户,精品示范面积53 hm2以上,通过精品示范、典型带动,达到稳步推进,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的新局面。彰武县围绕脱贫攻坚关键阶段重点任务,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二道河子蒙古族乡通过发展芝豇制种合作社,推进订单农业,2019年芝豇种植面积达1 307 hm2,发展庭院种植芝豇80 hm2,合作社有近1 100户社员,覆盖全乡8个村,每年春耕前合作社与种植户社员签订回收合同,秋季收购价均高于市面价格,纯收益是玉米的3~5倍。
2.3 存在问题
2.3.1 缺少整体发展规划。农户自发的庭院经济活动随意性大,长远发展规划不明确,缺乏系统、专业、长远的规划设计和科学布局,整体投入和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地区庭院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处于摸索推进阶段,缺少符合实际的庭院经济发展规划。
2.3.2 缺乏系统管理。庭院经济的优势在于科学管理、精耕细作,才能出效益。由于庭院土地面积少、规模小,很多农民主观意识不强,对于庭院的利用多以传统的方式经营,疏于精心管理,主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以自食为主,少有销售,庭院利用率低,未能形成有效的庭院经济效益。
2.3.3 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县乡和有关部门,特别是一些村两委班子对发展庭院经济认识不高,技术指导、引导、推进庭院经济建设的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导致一些地区庭院利用率低,庭院经济发展优势还未发挥。
2.3.4 市场信息不足。庭院经济市场信息、供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整,服务不到位,市场保障功能弱,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跟进,缺乏必要的农产品市场预测信息指导农户进行庭院农业生产,农户自身获取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渠道有限,导致农户经营的庭院商品趋于同类化、大众化,没有特色竞争力。
2.3.5 示范带动力度不强。大部分地区庭院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规模小、特色少、效益低,缺乏增收潜力,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生产格局。无法引导庭院经济向各类专业点、专业带、专业区靠拢,发展互动效应和聚集扩散效应,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易停留在“小种小养,小利小效”的传统经营思维阶段。
2.3.6 成熟的典型较少。可借鉴复制的模式不多,大部分农村发展庭院经济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难以形成区域性庭院经济特色规模优势。且由于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庭院商品的经济底价无法保证,外销农产品和半成品的中间运输环节费用高,商品流通抗风险能力低,直接影响了农民快速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
3 辽宁省庭院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发展庭院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受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的制约较大,故应本着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良性循环地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庭院空间,选准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发展定位。实行分类指导,高标准、高起点地科学规划。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庭院经济开发规划,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确定分期开发的重点产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提出庭院经济分期开发规划或实施方案,以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2 规模经营,联动优势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开发、规模化经营的理念,着力引导发展庭院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庭院农产品商品率。积极培育壮大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保证农民庭院商品的经济底价,发挥联动优势、资金优势、项目优势,壮大农民运销队伍,搞好农副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加规模效益。
3.3 科技助力,提高效益
因地制宜,发挥不同科技服务主体的特色和优势,选择技术成熟、适合庭院生产加工、市场前景广阔和经济效益好的科技成果推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庭院经济向深层次、高水平持续发展。通过培训指导帮扶工作,加强应用技术的推广及普及,围绕庭院经济的生产、加工、贮藏、运销等方面,做好庭院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户技术经营能力,开展特色种养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农户收入。
3.4 健全服务,增强保障
建设好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与各个市场信息联系,提高市场预测预报服务功能,向农民提供适用针对性、权威性和重点性的市场信息,使他们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健全农村农业保险体系,为庭院经济的发展和实施护航,鼓励农民提高保险覆盖面。建立发展多元化的庭院经济投融资机制,动员企业投入、社会集资、民间参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助力庭院经济的资金投入。
3.5 突出特色,持续发展
利用辽宁省特有的辽沈满族和蒙族的人文特色文化,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将少数民族特殊服装、特殊装设、特殊饮食、特殊服务需求等结合庭院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优先发展产业内容,作为进一步标准化和扩大规模专业化发展特殊民俗旅游项目,提高庭院经济附加值。
3.6 发动宣传,优化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庭院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思路,引导和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人才和资金参与,给予一定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对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的宣传力度,扶持和推选庭院经济示范标兵,总结宣传其成功做法,通过示范效应,结合区域特色、庭院经济空间特色,以点带面,增强农户参与农村庭院经济的积极性,为庭院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