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分析
2020-12-17杨金琦
杨金琦
(剑川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剑川 671300)
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脱贫攻坚硬任务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抓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推广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进而有效地提升其服务能力、满足养殖户对新技术的需求。剑川县根据上级要求对畜牧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相应改革和建设,改革后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现状
(一)机构配置
剑川县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乡镇、村3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历经多次机构改革,现有县畜牧工作站、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3个单位,隶属剑川县农业农村局;各个乡镇的畜牧兽医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改称畜牧组,人、财、物移交乡镇属地管理;村级21个畜种改良点、88个兽医室亦由乡镇管理。县级3个站所满编为31人,乡镇畜牧组超编为42人,村级兽医防疫员(畜种改良员)共120人。
(二)业务开展
县级3个站所履行各自的技术推广、疫病监测、动物卫生安全及其他相关业务工作;乡镇畜牧组开展动物免疫、检验、技术指导及其相关工作;村级改良点、兽医室进村入户开展畜种改良和畜禽诊疗工作。各级依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及时将新品种、新技术和养殖物资送到养殖户家中,畜牧技术服务渠道畅通,为养殖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三)经费来源
县、乡镇2级人员工资及办公费由县财政全额拨款;村级兽医防疫员享受省州相关补助政策;畜种改良员为个体户,自负盈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改革尚未完善,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目前,乡镇畜牧推广机构的人、财、物由乡镇政府管理,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心向乡镇中心工作偏移,县级安排的业务工作在乡镇难以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县级站所技术人员抽调到其他部门或本部门其他岗位,从事与畜牧技术推广不相关的工作,服务功能弱化。由于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断层,运行不顺畅,已经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导致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难以真正进村入户,农民急需的技术往往很难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应用。
(二)知识技能更新滞后,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剑川县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中的现有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高、活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加之机构改革后诸多原因造成业务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外出参观、培训和学习,特别是乡镇级和村级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导致新的病例治疗无从下手、规模化养殖指导技术不到位、新技术推广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已无法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队伍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已成为当前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推广经费没有保障,体系建设还需加强
属于服务性质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资金来源只能依靠财政支持,但各级政府没有将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技术推广工作难以支撑。比如,畜种改良是全县畜牧科技推广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近些年由于没有工作经费支持,液氮冻精运送费用、改良站点修缮费用和从业人员的补助得不到解决,从事此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积极性受挫,良种覆盖率提升缓慢。下乡用车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公务用车平台费用极高,没有用车资格、租车没有报销凭据、自驾车没有安全保障,没有经费支持,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后劲不足。
(四)有偿收费没有许可,推广效能无从发挥
剑川县冻精改良、动物诊疗办不了收费许可、没有收费标准,乡镇畜牧组因没有收费政策,在做不到免费服务的情况下,冻精改良、动物诊疗服务工作被迫停止。因没有收费许可及收费标准,村级畜种改良点、兽医室的服务工作也处于两难境地,从业人员是为了生存收取相关费用,在没有可供参考收费政策的情况下开展有偿服务,存在隐患较多,导致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效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五)服务设施无处安放,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机构改革后畜牧业逐渐被边缘化,不但大量的人员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连办公场所都被征用。乡镇畜牧组、改良点的办公用房,有些条件简陋或年久失修,有些被调为他用,工作人员只能挤在乡镇政府办公用房里,原有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无处安放,技术工作无从下手,更没有必需的交通工具,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困难重重。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
畜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度过由传统畜牧业向新型畜牧业的过渡时期,顺利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就是建立起高效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开展畜牧业技术和基层畜牧机构工作的特点相结合,深化改革畜牧技术的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相关政策,保证基层畜牧机构能够履行其基本的职责,将县、乡畜牧机构责权相结合,使人员、岗位、职责三者得到有机统一,创新体制机制,改善畜牧科技人员服务环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畜牧工作是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和人民健康的大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首先,必须层层建立责任制,将专业技术人员回归本单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落实,杜绝随意借用、抽调从事与本职无关的工作。其次,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切实搞好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技术人员新科技、新知识的培训力度。再者,完善内部管理,强化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树牢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畜牧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改善工作环境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县、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规范化建设,建议上级决策部门在规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将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纳入计划中,建立健全乡镇畜牧兽医站点建设,完善服务场所;配备网络终端设施设备,开展网上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改变技术人员的服务方式;配齐畜禽疫病诊断、疫病监测、品种改良等设施设备,利用畜牧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规范经营性服务
规范涉及畜牧业生产的各种经营性服务工作,制定收费政策,理顺有偿服务行为,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地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草料供应、品种改良、动物疾病诊疗等有偿服务分离出来,与市场接轨。
(五)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积极培育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企业、诊疗机构参与畜牧社会化服务,指导原有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种改良员队伍成立专业合作社、服务公司等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协助检疫、疫病检测、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畜种改良等业务,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畜牧业安全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