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统编教材小学文言文课堂导入设计

2020-12-17江西丰城市子龙小学李淑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课题文言文课文

江西丰城市子龙小学 李淑琴

近年来,小学文言文教学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比其他版本教科书,在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上,较为明显的变化是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共编入文言文14课,共计16则。那么,统编教材文言文怎么教?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再害怕学习文言文,爱上文言文呢?笔者认为通过形式多样、构思精巧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课堂学习中。下面笔者就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文言文教学导入设计的几种方式。

一、开门见山,释题导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释题导入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入手导入新课,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从课题导入课文,一般能让学生迅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统编版和人教版教材中都有《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氏”指的是“姓”,“之”就是“的”,“杨氏之子”指的就是“杨家的孩子”。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这样直奔主题的导入语既简单明了地揭示了课题,又通过释题让学生习得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二、渲染气氛,音乐导入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音乐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导入来感受古文的意境,渲染气氛,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伯牙鼓琴》讲述的是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教学伊始,笔者播放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古琴曲《高山流水》,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那深情的古琴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他们仿佛看到汉阳江口,一代琴师俞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忘情地弹奏《高山流水》,知音钟子期正凝神听琴……一曲古琴跨越了千年的时空,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课未开而情先启,为文言文的学习渲染了气氛,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故事叙述,激趣导入

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讲述着一个个经典的、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可尝试着把一篇篇小古文编成一个个现代版的小故事,采用白话先行的方式亲近古文,从而揭开古文神秘的面纱。

如统编小学语文第五册《司马光》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司马光砸瓮救友。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很多学生都听过,甚至还会讲。笔者问学生,谁能讲讲这个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纷纷举手,一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中了解了课文内容,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再感到陌生和畏惧了。

除了用文言文自身的故事导入新课,还可以选一些与文章相关联的故事导入新课。统编小学语文第十册《古人谈读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后,这样导入新课:古人喜欢读书,常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四、设身处地,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去。

如《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统编教材把它安排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几篇小古文,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运用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使学生入情、怡情、冶情,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外走走吧!快看,路边有一棵茂盛的李树,结满了大大的李子。(课件出示图片)想不想摘一些来尝一尝?为什么?(随机采访几个同学)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晋朝,有一个孩子叫王戎,他也遇到了和我们今天一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读题)

现在的学生对于摘野果子既好奇又陌生。教师通过谈话和课件为他们创设了文本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身临其境体验了郊游摘李子的美好经历,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五、拉近距离,资料导入

文言文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教师可以链接作者简介或写作背景等资料,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如《萤囊夜读》一课的导入,可以出示车胤简介,了解车胤是东晋大臣,他从小聪明好学,但是家境贫寒,没有油点灯,夏天只能用萤火虫的光亮照明勤读。通过链接资料,学生对一千多年前的车胤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萤囊夜读》的典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进入文言文的学习水到渠成。

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相关资料互相渗透,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六、引经据典,迁移导入

国学经典以文言文为主,它含义深刻,朗朗上口。学习经典能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天然的亲近感。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引用经典的古诗文或格言警句引导学生进入要学习的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走进文言文的世界。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读孔子的经典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体会孔子博学谦逊的品质。接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博学的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两小儿辩日》中去寻找答案吧!”

通过引经据典迁移知识导入新课,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又让学生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受到启迪。

七、形象感知,插图导入

小学生认识事物从感知形象开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言文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插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运用图画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一位教师在教学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画(课件依次出示《大禹治水》《羿射九日》《盘古开天地》的插画),谁能说出这些图画描述的神话故事的名称。生答后,教师继续引导:这些图画讲的都是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这幅图画所描述的故事你们了解吗?教师接着出示《精卫填海》的图画,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这样的设计通过看图画猜神话故事名称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调动文言文课堂学习积极性。

八、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复习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用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识,让学生在对新知识产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的文言文。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夜书所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古诗的题目中都有一个共同字“书”,并理解“书”在题目中是“书写,记录”的意思。这时,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书戴嵩画牛》,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课题。教师又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戴嵩是谁?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本课从复习古诗导入新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体现了学习的梯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文言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

总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生涩、枯燥的文言文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乐学、善学文言文。

猜你喜欢

课题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我的微课题研究
背课文的小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