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小组汇报 提升合作效果——对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新思考
2020-12-17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小学
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小学 赵 静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路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也能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学习,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但是,就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来看,往往是重视合作,而忽略了合作之后的汇报,有时有的小组汇报总是由组中的一个学生承包了,造成了其他学生只能听不能说的局面。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更好地促进所有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合理配置,有人汇报
现在的学生由于平时接触外界的时间比较少,不敢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公共场合说话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特征。我们也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在家中可以滔滔不绝地说话,但是一到课堂,让他们说话时,他们总是三缄其口,无论如何启发也不说一句话。这也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许多教师仅仅安排小组长汇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能汇报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合理配置小组学习的成员,特别是小组长的培养非常重要。小组长不仅是小组成员汇报的榜样,还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鼓励其他组员组织好语言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要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做小组长,因为只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才能成为小组成员心目中的楷模,才能受到小组成员的膜拜,小组成员才能相信组长。这样,在小组长安排组员进行汇报时,汇报学生就会在鼓励中大胆发言,就能感受到背后有小组全体成员一致在支持他。其次,在小组成员配置过程中,每一个小组都要有一个语言组织能力好的学生参与。这样,当小组合作出成果之后,他能够迅速用语言把成果展示出来。而在小组进行汇报时,可以先让会说的说,不会说的可以先听他人是如何汇报的,然后自己再来说。再次,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小组长需要进行协调与调整。当组员汇报非常好的时候,要带头带领组员给他鼓掌;而在汇报过程中,当组员之间意见不一致时,小组长可以组织组员进行再研究,并各自说出理由;当小组实在没有人发言时,组长要起到带头的作用,主动进行汇报。这样,组员就会在组长的带领下慢慢学会如何汇报,从而达到有人汇报。
二、相互补充,完整汇报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进行小组汇报时,虽然代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的汇报往往会带有自己思维的色彩在里面,有时候甚至汇报的是自己的观点。而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给更多学生机会,让他们进行补充,从而让小组汇报更加完整,同时也让不同的思维在一起交流、碰撞、整合,并形成一种新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这也是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的初衷。因此,在组织小组进行汇报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经常说这么一句话:“我所说的仅仅代表我个人(小组)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这样当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时,就会迅速站起来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梳理不同的思维,才能让教师在不同的汇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并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是让不同的小组在一起研究不同的问题。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像“28×45+28×55与28×(45+55)”这样的题型,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像“28×101”这样的题型,有的小组我给的题型是“28×99”,还有的小组研究的是“28×45+28×44+28与28×45+28×46-28”。每一种题型都代表着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如果把这几种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让每一个组都进行研究,那么课堂时间肯定不够用,所以让不同的小组研究不同的问题,这样,在最终汇报时,学生就可以共享到不同的知识点,就可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如果学生遇到不同的乘法分配律题型时,就能够迅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习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
三、评价多维,敢于汇报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保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部分学生也想在小组活动中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但是他们事先已经在教师脑海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所以汇报的机会是很少的,或者他们有了汇报行为,却不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表扬,从此就会让一名本来可以学好的学生消沉下去。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汇报进行不同的评价,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敢于汇报。也就是说,我们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的角度出发,无论学生汇报的内容如何,我们都要给予鼓励与表扬,而不是打击与批评。这样学生才能在评价中收获自信,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
总之,小组汇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有合作没有汇报是不行的。我们只有把所有学生的汇报能力培养出来了,才能让小组合作效果突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