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桐桥钨铜矿成矿远景浅析
2020-12-17查志强
樊 涛,查志强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
0 引 言
该区位于东乡—德兴铜金银铅锌成矿带上,处于扬子地块、华夏地块与华南中部造山带的交接部位,经历了从元古代至新生代的各旋回的构造运动,形成了3个不同的基底性质、不同的深部构造和壳幔结构类型及各自演化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区域出现了不同的矿床集结。
1 成矿地质背景
1.1 地层
1.1.1 中元古界
主要地层岩组为张村岩群、溪口岩群、万年群。张村岩群主要分布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之中,其总体岩性为含火山质泥砂质复理石建造,下部夹火山碎屑岩及变中基性熔岩。该岩组为铜厂、金山、银山等贵有色金属矿产含矿层位。
1.1.2 新元古界南华—震旦系
青白口纪和南华纪为一套海相磨拉石—复理石和陆相火山岩建造。震旦系以海相碎屑岩为主,属地台型沉积建造。
1.1.3 古生代及其以后地层
寒武系下部以含碳岩层为特征,中上部主要为碳酸盐岩建造,奥陶系以钙泥质细碎屑岩。志留系属海退相沉积,为泥砂质碎屑岩;泥盆系零星出露,仅有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建造。石炭系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局部夹碳酸盐岩或薄煤层;二叠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滨海碎屑岩和不稳定的滨海沼泽含煤建造。三叠系中下统为浅海相含钙泥砂质—碳酸盐岩建造。白垩系属山间河湖相沉积。第四纪为陆相地层,分布于大小不一的盆地及现代河流洼地中。
1.2 构造
1.2.1 褶皱
(1)吕梁期褶皱:分布在张村—上杉坊变形区早元代麻源群中,总体呈北东向。
(2)四堡—晋宁期褶皱:鄣公山寿安—婺源变形区,褶迹总体呈NEE—NE向。德兴—万年变形区,轴迹NE向转NEE向。白云山变形区,轴迹近东西或北东东向。
(3)印支期褶皱:主要发育在万年、玉山、铁砂街变形区,分别为短轴开阔向斜(NE、NNE向)、宽缓型短轴褶皱(NE~NEE向)及复式向斜(NE~NNE向)。
1.2.2 断裂
由于区域处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接合部位—华南中部中元古代末期造山带,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既有深大断裂、韧性剪切带,也有一般断裂。
1.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各类各期次均有相应岩浆岩产出。与成矿有关的以酸性—中酸性岩类最为重要,次为中性岩类,还有超基性—基性岩类。它们包括有直接来自上地幔岩浆结晶和不断分异而成的岩浆岩,地壳物质深熔(重熔)、改造、再造而形成的岩浆岩以及地幔与地壳混溶发展的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区内与斑岩型铜矿床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主要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产物,往往组成浅成—超浅成(次火山)侵入杂岩体。据乐平朱溪铜矿资料显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斑岩,次为霏细斑岩、细晶岩、花岗闪长岩等。岩浆岩是本矿区成矿母岩,形成于燕山期,属浅成相中酸性花岗岩类。
1.3 地球物理特征
区域重力场总体平缓、布格重力异常均为负值,异常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2个重力梯级带,其中广丰—东乡重力梯级带非常醒目,是超壳断裂的反映,构成扬子地块与华夏古陆的分界;而德兴—东乡梯级带则是赣东北深大断裂的反映。
本区域磁场强度低、波动平缓,显示与重力场相近似的分区性。
2 成矿依据
(1)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的萍乐结合混杂岩带的怀玉构造单元与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单元(赣东北断裂带)复合部位,位于我国第一批整装勘查区之一的东乡-德兴铜金银铅锌成矿带内,隶属我国第20个成矿带钦杭成矿带的一部分。东傍灵山岩体,属东乡—德兴铜金银铅锌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优越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
(2)区域上矿床集中产于中元古界细碧—角斑岩系、新元古界南华—震旦系含碳质沉积岩系、古生界石炭系火山喷流沉积岩系及中生界侏罗系陆相火山岩系中。
(3)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各类各期次均有相应岩浆岩产出。区内与斑岩型铜矿床有关的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次为细晶岩、花岗闪长岩等。岩浆岩是本区成矿母岩,形成于燕山期,属浅成相中酸性花岗岩类。
(4)该区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均为负值,异常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重力梯级带,广丰—东乡、德兴—东乡,德兴—东乡高值异常区,是赣东北深大断裂的反映。布格重力值在-30×10-5~-7.5×10-5m/s2间变化,局部有近园形分布的重力低值异常,指示隐伏岩体的存在。该区位于高值异常区内。
(5)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地球化学场与地球物理场呈现一致性。赣东北断裂、乐安江断裂所辖北东—南西向展布的狭长带状区,呈现为Cu(Mo)、Au、Ag、Pb、Zn、Mn、As、Sb、Cr、Ni、Co、Ti的高背景。其中Cu元素在德兴一带背景最高,向两端降低但有起伏,局部的特高背景区为形成大型、特大型矿床提供了物质基础。赣东北断裂与广丰—东乡断裂所夹三角形区,主要表现为W、Sn、Li、Be、Nb、La、Y、U、Th、Ag、Pb、Zn、Zr、F、K、Na等元素的面状高背景。
(6)区内1:5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圈出Cu、Mo综合异常在矿区面积2.5 km2,南西未封闭,异常呈北东向延伸,Cu具二级异常,Mo为一级异常。水系沉积物异常沿福泉山岩体北部接触带形成了W、Au、Ag、Sn、Cu、Mo、Pb、Zn、Bi等综合异常,异常分布范围大,套叠较好。已知有福泉山、南家坞铜多金属矿和水竹源金矿点、墩上金矿。
(7)据野外调查,发现一处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矿(化)体,其地表出露宽大于10 m,可见长上百米,沿走向两端被第四系覆盖,矿体严格受断裂带控制,走向呈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60°左右,WO3含量0.3 %~0.6 %,最高可达1.62 %,白钨矿主要呈细粒浸染状或细脉条带状分布。
3 结 语
通过以上对桐桥矿区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桐桥矿区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钨、铜等金属矿成矿的有利部位;矿区广泛分布的变质岩系富含钨、铜等成矿元素,可能是本区成矿的矿源层;矿区大大小小错综复杂的褶皱及断裂构造为富含钨、铜等金属的岩浆岩热液提供有利的运移通道,也为矿体形成提供有利的容矿环境;与成矿有关的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反复多期次侵入,带来大量成矿元素并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因此,本区找矿前景良好,随着勘查力度不断加大,在该区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