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技能竞赛机制为导向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2020-12-17崔晓慧谢莎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崔晓慧 谢莎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工学结合概念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设计,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我国职教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了解、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种类已经得到扩展,竞赛承办方有校外企业、互联网商务平台、高校等。电子商务竞赛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学生个人技能的展现,而更主要的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社会接轨的突破口。随着职业技能竞赛的不断推进,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职业竞赛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是促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与社会服务紧密相连的重中之重。
工学结合,顾名思义,即为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具体可以表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与高校的结合,企业与学生的结合。工学结合的内在意义在于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跨领域链接,在于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相结合,是一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在利用学校、企业资源基础上的,将校内课堂与校外工作实践相联系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不但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转换的技巧,为学生就业积累经验。同时,工学结合教学也能够为社会培养教育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的解析
(一)专业教学内容范围广,对学生要求高
电子商务专业涉及内容广泛,涉及内容包括市场营销、法学、物流、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属于交叉学科。学科包含内容种类的复杂要求学生必须对学科包含的行业有所了解和研究,学科内容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必须拓宽知识面,学生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学科内容涉及范围广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二)与市场联系密切,市场性强
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联系密切,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经验的过程,其对市场的反映十分灵敏,并且需要跟随市场变化而自动改变教学方向。但是,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的弊端,电子商务模拟平台和电子商务竞赛机制应运而生。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经验,电子商务竞赛则是适应市场发展,适应企业人才需求,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开放性平台。电子商务专业与市场的紧密联系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必须对实践教学模式做出改变。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平台滞后且创新不足,与市场环境相违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紧随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发展壮大,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所需的模拟操作平台应运而生,模拟操作平台从形式上具备了教师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是以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为主要方式,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但是,电子商务模拟操作平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往往是在市场已经产生某一产品后,电子商务模拟操作平台的设计者才能根据市场为学生制作操作模型了;此外,电子商务模拟操作平台也缺乏创新性,体现在它只能按照市场依样画葫芦,没有创新理念的渗透。滞后性和缺乏创新性使得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不能与市场大环境相适应,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升。
(二)学习实践渠道缺乏系统性,与专业需求不符
在高职院校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其它专业相比要复杂,学习内容的复杂需要相对应的实践平台,但是,实践渠道建立不易,实践平台并不能包含所有的已学内容。实践内容与学习内容的不对应使得学生对专业实践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缺乏积极性,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为了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通常会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工学结合的活动,或是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以期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并且,由于资源和人数的限制,最终能够获得到校外企业实习的学生少之又少,相对于参加人数,能够得到机会的学生并不多。竞争基数的庞大和机会的渺小是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以职业技能竞赛机制为导向,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导,促进课程体系优化升级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导,在课程优化上就需要依据电子商务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与职业技能大赛大纲内容有效对接,使得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储备技能大赛所需知识技能,在合理有效利用技能大赛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实战环境下,营造竞赛氛围,培养团队协作和综合能力。
首先,将职业技能大赛中最主要的三大模块即:开设装修、网店运营、客户服务分别与电子商务所需知识、对应岗位、核心能力相对接,与指定课程相融合,如:电子商务实务基础与实务、沙盘对抗技术、网络营销基础、数据分析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既确保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又不失前沿性和实用性;其次,利用职业技能大赛带来的实验实训环境,联合合作单位、行业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学徒制”工作小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共同构建“课赛相融”的课程标准体系。
(二)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整合教学模式构成要素
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具有综合性高、实践性强等特点,为适应日常的教学任务,将技能竞赛与课堂实践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把技能大赛训练中综合性的高难度项目,按照难度梯级设计为单一的多个教学项目,对职业技能大赛中按量化评分的单一评价方式整合为师生全员参与的三维评价模式,使其教学模式更加适合日常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分别从课时安排、教学项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在课时安排上,将专业课时由原来的分散设置,调整为“全天候”技能实战,达到反复操练,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教学项目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单元,而把技能竞赛融入项目教学是对具体实践工作过程的分练,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其项目主要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能力要求分析,在反映岗位技能需要的同时,结合课堂实践教学实际创设情景的一套综合教学实践项目;在教学方式上,主要借鉴技能大赛培训方式,开展分组协作,共同协商,合作无间出成绩,从模仿制作到创意设计再到优化提高的一整个过程,促使学生在竞赛氛围中快速提升操作技能;最后,教学评价不可或缺,以技能竞赛标准作为每个项目的知识技能要求,就学生课程实践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采用自评、互评、组内评、组间评、教师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三维评价模式。
■结语
以竞赛机制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对学生、教师都存在着积极影响。因电子商务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往往围绕电子商务模拟平台展开,然而,缺乏创新的电子商务模拟平台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竞赛机制和工学结合由此产生。竞赛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熟悉了解真实的工作流程。工学结合是互惠共赢的举措,学校和教师应当对此提高重视,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完善合作模式,真正的将工学结合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