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同天”vs“武汉加油”
2020-12-17
【原题呈现】
日本人在给湖北的捐赠物资上写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很多人看了之后惭愧地说,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懂修辞,更懂文化,不像我们都是粗浅的口号。但也有人说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的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脱口而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情景任务型作文,任务指向明确,即“你怎么看”?看的是什么?就是对于这个事件的两种不同的表达,一种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人同裳”,这是一种风雅的表达,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而另一种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这是一种简洁的表达,一种有力的表达。任务就是发表你对这两种表达,及这两种表达背后的文化现象的看法。
任务型作文写作时,一定要做到“就事化事”,写作时你可以赞同其中任何一种表达,也可以两种表达都赞同,但都不能离开“对这两种表达的看法”,切不可“跑偏”,如写到“捐就捐,何必还要写诗”“中日友好关系”“再重要的口号也不如口罩”等。好的作文应该分析两种表达背后的文化背景、修辞、传统等,不能仅简单地列事实、喊口号、泛抒情代替说理论证。
【佳作示范】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二创新2班张可婧
关于近日互联网上有关“风月同天”与“武汉加油”的争论,真是有意思又没有意思。
存在即合理,并非所有事物都可以有好坏之分。把人性的善良用文化高低来衡量本身就是荒谬至极。文字的功能在于表达情感,而不在于区分优劣。回复“河海有别,波涛共挽”还是“谢谢”,仅取决于个人情怀。如果国难当头,捐赠物资却要斟酌口号是否得体,那么赤诚的关怀也要变质为偏见的奴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会说什么就说什么,仅此而已。
然而,摒弃情绪之后仔细沉思,我们高呼“武汉加油”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绞尽脑汁最终也只能想出来“武汉加油”这四个字,甚至除了“谢谢”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就是国人的悲哀。
不提那些高贵优雅的辞藻,仅就日常生活而言,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在下降。许多成年人离开了表情包根本无法抒发自己的感情,面对面交流经常无话可说。古人面对良辰美景会吟咏“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而现代人往往只会拍照发朋友圈。随着网络的流行,各种粗俗的语言大肆盛行,如浮夸的标题党、一语双关的黄段子等等。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有两种方式可以让精神文化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另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正在迫近后者。
我们的文化在哪里?中华文化就该这样传承吗?
“中华”这个概念是以文明的敷化为其后盾的。钱穆说过,教化敷于何地,其地自然就是华夏。那么,当日本将中华文明研究得更透彻时,我们何以自居呢?日本学者山鹿素行曾提出,夷狄统治的中国不是中国,日本才是“中国”,随后萌生出这样一种观点:“日本虽非中华,日本近于中华,中国虽曰中华,实乃鞑靼支那。”放在当下,颇有几番讽刺的警醒意味。提升文学素养,复兴中华文化,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自己的宝藏应该由我们来守护,文化的庄严不可亵渎。
此外,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是十分危险的,这次的争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面对客观的新闻,很多人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对别人的评论拍案叫绝,盲目崇拜他人的思想,最后导致舆论风气走向极端化。在今天非常复杂的舆论场上,一旦失去了“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这个锚,就说不好会被风浪冲到哪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以琼琚为赠,不是为了回报礼物,而是为了珍贵的情谊永远相好,如此委婉高雅的表达真令当代人惭愧。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因此,面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样的句子,我无心争论它是否适合鼓舞群众,只是向日本友人慷慨的帮助送上真诚的敬意,回答一声: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我愿在这个众卉俱谢的岁寒季节,与你结成坚贞长久的友人!
对症下药更可贵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二创新2班张莜冉
近些天,不少网友被日本人民信手拈来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其曰无衣,与子同裳”所折服,惭愧自己只能发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朋友不必自责,在这个特殊时期,呐喊比柔情更有效。
柔情固然很美,但我想,简单的“武汉加油”更有力量。大年初三晚上,武汉小区自发亮起的灯盏,一声声“武汉加油”,为自己,也为身边的同胞们鼓励和安慰,同时振奋了屏幕前的我们;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镜头前疲倦却坚定的“武汉加油”,给了我们安定与希望,高速上一辆辆物资车上挂着的“武汉加油”,来自五湖四海的司机师傅带着不同口音的“武汉加油”,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李克强总理在武汉超市领着群众的加油鼓劲,告诉我们: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看似苍白的“武汉加油”,背后有着如此耐人寻味的精神意蕴。
另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必是温文尔雅颇具风采的,但若是别有用心,那便颇有“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味道了,文题中“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懂文化”,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不敢相信出自国人之口,这仅仅是你个人说法,万不可代表中国人。如果会两句不常用的诗,就能高国人一等,那不少中国人是否算比日本人更了解日本文化呢?为什么这些人不会被日本媒体大肆宣传呢?况且如果这样就算更“懂”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未免太廉价了吧?背诗、翻译是小学的课程,中国人未必是不会,但我们是喊着“毛主席万岁”站起来的,而不是什么诗句。在这危机时期,有多少人会忸怩地轻吟一句“其曰无衣,与子同裳”呢?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时,连鲁迅先生都忍不住“呐喊”起来,用“狂人狂语”,他哪里会不知这些优美的诗文,只是怕仅靠诗文叫不醒国人罢了。
如果你认为“武汉加油”是苍白无力,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武汉加油”,在我看来“武汉加油”简洁有力,可谓对症下药,不逊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