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油用芍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17高政平张光琴

农技服务 2020年12期
关键词:油用芍药栽种

高政平, 张光琴, 张 莹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芍药(PonialactifloraPall.)具有观赏、食用及药用等价值,是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油用芍药是指芍药组植物中种子出油率高的品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除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外,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芍药籽油的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1]。目前,油用芍药栽培技术研究尚不深入,栽培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芍药种子产量不高是制约油用芍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油用芍药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如下,以期为徐州市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油用芍药提供技术支撑。

1 油用芍药的特征特性

1.1 生态特性

芍药属于温带植物,喜冷凉气候,但能耐―46.5℃的极端低温和42.1℃的极端高温,因而分布范围较大,露地栽培几乎遍及我国各地。芍药较耐旱,但缺水会造成花色不艳,花朵瘦小;在空气与土壤湿润环境下生长更为良好,忌土壤积水。喜肥,适宜排水良好且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最为适宜,不耐盐碱[4]。芍药一年有2个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即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芍药要经过40 d左右0℃以下低温的刺激,才能完成春化阶段,其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于长日照植物,花芽正常发育开花需要有足够的光照时长,若光照时长不够,会出现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现象。

1.2 生长规律

徐州地区3月中下旬油用芍药萌芽出土,经20 d左右抽长生长,茎叶高度可达成株高度的2/3左右。4月上旬茎顶开始出现花蕾,同时叶片全部伸展开,为孕蕾开花积蓄能量。5月上中旬花朵初开,6月上旬花期结束,单朵花开放时间5~7 d,谢花后地下根颈部开始分化并发育混合芽。种子8月成熟即可采收。9月上旬至11月下旬,地上部分逐步枯死,叶片制造的养分回流根部,出现一次生长高峰,且持续时间长。

1.3 结实特性

芍药具有自花授粉能力,但自花授粉结实率低,因为芍药花雌雄异熟不同步,雌蕊先熟,雄蕊后熟,其最佳授粉期在开花后4 h左右[5]。油用芍药异株异花传粉可提高结实率达3倍,自然生长的花人工授粉可提高近4倍的结实率[6]。

2 油用芍药栽培管理技术

2.1 地块选择

徐州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于半湿润区气候环境,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最高气温19℃,年平均最低气温10℃,历史最高气温41℃,历史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847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土壤主要是冲积平原的潮土,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9.5%。徐州市自然气候条件利于芍药生长。但徐州是江苏老工业基地,部分地块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如Cd、Cu、Pb、Hg在部分煤矿塌陷区超标,Ni在部分电池厂周围土壤超标[2-3]。结合油用芍药喜光、喜冷凉气候,怕涝,不耐盐碱的特点。因此,种植地块必须选择未受重金属污染,且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地下水位低、灌排便利、无污染的沙质壤土为宜。同时要求土壤疏松透气,pH 6.5~8.0,总盐含量应低于0.3%。山坡地段也可种植,也可与其他作物套种。

2.2 种苗选择与处理

目前,国内外关于油用芍药开发利用的研究少,可以选用的油用芍药品种不多。徐州地区可以选用“油芍一号”“盘托绒花”“雪盖黄沙”等品种种植。其中,油芍一号表现最为突出,一般产油用种子150 kg/667m2左右,高产田可达280 kg/667m2。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整、芽饱满、无病虫害的种苗栽植。栽种前要剪除腐烂根和过长根,尽量多留肉质根和须根。由于油用芍药的根属肉质根,直接栽种易被微生物侵染伤口,因此建议栽植前用草木灰涂抹伤口,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再栽。

2.3 整地施肥

油用芍药栽种前30 d选择晴天深翻土地40~60 cm,结合整地清除田间杂草和杂物。同时施足底肥,可施腐熟农家肥20~30 t/hm2、磷钾复合肥750 kg/hm2。栽种前再次整地,浅耕耙细整平,然后做成高畦,畦面做成弧形,以利排水,畦宽1~1.2 m,畦间步道(兼作排水沟)深40 cm,宽度40~50 cm。

2.4 适时栽种

油用芍药在徐州适宜栽种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是根系生长高峰期,利于根系的伤口愈合和萌发新根。忌春季栽种,因为芍药春天发芽后植株生长迅速,需要营养多;栽种过迟,根系伤口不能愈合,导致发根少而影响花芽分化,致使当年不能开花,也会对以后年份的正常开花造成影响。

油用芍药定植株距为30~40 cm、行距为50~60 cm。连片种植,为便于机械操作,一般每隔4~6行留宽距1.0~1.5 m。栽种时,将处理后晾干的芍药放于穴中,根系不窝根,土壤回填至半坑时上提苗使根系舒展,最后压实土壤。栽植深度一般以覆土后高于顶芽3~5 cm为宜。为防止伤口处腐烂,栽后暂时不浇水,7 d后浇透水。当年栽植的芍药幼苗在入冬前堆10 cm左右的土堆,以防寒保墒,也起标志和保护作用,次年3月初去除土堆。

2.5 田间管理

2.5.1 肥水管理 油用芍药喜干怕涝,尽量做到宁干勿湿,一般只在开花期并遇春旱时才适当浇水,雨季必须及时清沟排水。芍药喜肥,每年需追肥3~4次,第1次在新枝迅速抽出、叶及花蕾伸展时,施磷酸二铵300~450 kg/hm2。尤其在开花前后,可考虑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等溶液叶面喷施,以利于开花授粉,增加种子结实率和饱满度。第2次在花谢后15~20 d施史丹利复合肥450~600 kg/hm2作灌浆肥。第3次在立秋前后,以基肥为主,施优质有机肥25~30 t/hm2,或施粉末状、经充分腐熟的饼肥6 t/hm2。施肥方法以环状或辐射状开沟交替进行,施肥后浇足水并及时松土。

2.5.2 植株管理 油用芍药整个生长期无需过多的植株管理,一般在4月上旬新梢抽出完全后,结合松土除草,在植株基部培土,以防积水。萌芽后注意疏除过密枝条,以保证通风性和透光性良好。雨季经常中耕除草,及时清除枯枝、病叶、残叶,秋季落叶后及时清园,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5.3 人工授粉与套种 为解决油用芍药自花结实率低问题,需要在开花期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或在田间摆放几箱蜜蜂,借助蜜蜂授粉。此外,油用芍药种植后2年内长势较弱,杂草危害较重,可适当套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也可间作党参、独活、大黄等中药材,既能减少杂草发生,又可创造效益,且对油用芍药生长影响不大。

2.6 病虫害防治

油用芍药要实现优质高效生产,应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确保油用芍药种子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2.6.1 虫害 一般危害油用芍药的害虫有蚜虫、介壳虫和蛴螬(金龟子幼虫)。蚜虫会每年多次发生,主要危害新枝、嫩叶,受害枝叶枯黄脱落,其排泄物会诱发煤污病。可在芍药植株上喷洒5%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剂1 000~1 500倍液灭杀,隔15 d喷1次,连喷3次;也可利用瓢虫、蚜姬蜂等天敌防治。

介壳虫危害茎、叶等,其分泌物会诱发煤污病。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务必除尽并集中烧毁;同时喷洒50%辛硫磷乳剂1 000~2 000倍液防治叶面虫卵,用50%辛硫磷乳油500~1 000倍液喷洒土壤。

蛴螬取食根部,其伤口易受镰刀菌侵染,导致根腐病发生。为防蛴螬咬食芍药根部,可在6月上旬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灌根。

2.6.2 病害 油用芍药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和白绢病。灰霉病危害叶、茎、花,多在开花后发生,使叶片、花瓣枯萎脱落,使植株生长衰弱。褐斑病主要在夏季危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入秋后叶片逐渐枯萎甚至全株死亡。白绢病感染病株基部变为黑褐色,随后在土表或植株基部出现白色菌丝体,严重时会全株枯死。

对上述病害,可在栽种时进行土壤消毒或者更换无菌土壤,清除病害枝叶,集中烧毁。选无病油用芍药苗作种,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10~15 min后栽种。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1 800倍,以后隔7~10 d喷1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续喷3~5次,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2.7 种子采收与处理

徐州地区油用芍药种子一般在8月上中旬成熟,当蓇葖果荚由绿变黄,芍药籽为深黄色、果荚内无黏液时即可采收。采收过早种子不成熟,过晚果皮开裂种子易落粒,导致减产。采收时间一般以上午10时后为宜,此时果荚表面露水少,利于晾干。果荚采收后堆放于室内或干燥、通风的阴凉处,堆放高度小于20 cm,每天翻1次以防发热霉变,7~10 d后果皮自裂,露出种子,除去空果荚和枝叶等杂物,种子以备榨油用。

猜你喜欢

油用芍药栽种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光伏支架对油用牡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有 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