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切花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彰武县北斗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
2020-12-17田海亮
田海亮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切花菊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入成本低、高产出、生产设施简单、周年供应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出口创汇、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切花菊产业发展过程中,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品种、生产技术、资金、物流等配套服务以及其他产业冲击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切花菊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彰武县北斗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农户”的切花菊生产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对辽宁切花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并以北斗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为例,提出对策建议。
1 辽宁省切花菊产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南端,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极端寒冷,又毗邻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具有发展切花菊产业独特地域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辽宁省出产的切花菊不仅花朵大,而且颜色纯正,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辽宁省切花菊生产起步较早,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就在大连建立起切花菊出口生产基地,主要面向日本、韩国生产出口切花菊,受国际市场行情、生产技术、品种以及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切花菊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切花菊生产规模逐渐恢复,据统计,2017 年辽宁省出口切花菊数量为1.28 亿支,出口创汇187.5 万美元,出口商品率达到80%以上,仅有少部分内销,已成为出口切花菊重要产业基地。在庄河、兴城、南票、义县、凌海及彰武建有切花菊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达到260 余hm2,生产切花菊近1.6 亿枝以上,年销售额2 亿元左右,效益达到15 万~30 万元/hm2,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俄罗斯等国。栽培品种主要有白色秋菊“神马”、黄色夏秋菊“深志”。栽培方式主要以日光温室+冷棚为主,日光温室进行育苗和春季切花菊生产,冷棚主要进行夏秋切花菊生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方式落后,成本过高
辽宁省切花菊多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有部分专业合作社,种植分散,难以实现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大规模应用,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传统的切花菊生产需要遮光补光,也造成切花菊成本过高。
2.2 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竞争力不强
辽宁省切花菊主栽品种主要以“神马”、“深志”为主,都是20 世纪90 年代选育的品种。近年品种退化严重,病虫害频发,亟需更新换代。同时,一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由于短期投入大,见效慢,在切花菊生产中推广应用不广,造成切花菊产品质量差,竞争力不强。
2.3 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和标准
辽宁省切花菊基本上以花农自发生产为主,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基本以客户订单生产为主,一旦遇到国际贸易摩擦和重大疫情影响,种植商需要承担全部损失。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国外客户手中,因缺乏统一的生产计划,造成产品积压、恶意价格竞争等问题。
3 彰武北斗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切花菊生产发展模式
3.1 科企合作,政府扶持,加速切花菊产业发展
北斗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4 年开始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开展技术合作,把先进的切花菊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大大提升了合作社产品质量和管理技术水平。经专家团队实地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彰武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产用工等适合发展切花菊产业,为北斗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落户彰武提供依据。2018 年底花卉所专家与彰武县农发局、北斗星花卉种植合作社对“出口切花菊产业在彰武县发展前景”进行论证,对建立“北斗星现代出口花卉科技示范园及种苗繁育中心”以及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总体规划。经多方协调,在彰武县双庙镇建设占地18 hm2,日光温室2 hm2,冷棚 6 670 m2以及冷库180 m2,加工车间500 m2,培训室、办公室500 m2等配套设施,作为“北斗星花卉种苗繁育中心”。繁育中心每年可繁育切花菊种苗1 亿株以上,生产切花菊160 万支。在冯家镇建立占地面积9.33 hm2、冷棚5.33 hm2的“北斗星出口花卉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年生产切花菊320 万支,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带动种植33.33 hm2,为将来在彰武县建立千亩产业园奠定基础。在彰武县兴隆山镇建立北斗星切花菊扶贫农场8 hm2,年生产切花菊480 万支。
3.2 成立专家工作站, 示范推广切花菊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
根据切花菊在彰武县发展的需要,在北斗星花卉种植合作社成立专家工作站,对切花菊种苗繁育期、定植期、抹蕾期、加工期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利用北斗星合作社基地资源开展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示范、品种创新、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
3.3 探索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振兴乡村经济新模式
把科技共建、科企合作、科技扶贫相结合,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收益。实现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受益,把切花菊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探索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新思路。通过建立产业基地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销售,达到永久脱贫。以切花菊产业为主体,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科企合作为纽带,由村集体牵头,采取农民土地、劳动力入股的形式,资源重组。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引导扶持作用
切花菊产业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出口创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从政策引导、科技投入、土地供应、设施补贴、专业险种、税收信贷、物流、劳动力等各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支持切花菊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成立切花菊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生产标准,提高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倡导诚信经营,合理控制生产规模,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反映生产者心声,维护生产者权益,协助生产者与政府进行沟通。
4.3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资金扶持推动切花菊科研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展品种资源创新、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把生产者组织起来,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发展成现代化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