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施教,促进“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2020-12-17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毛荣兄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毛荣兄
长期以来,教师迷恋于对考分的追逐,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导致当前教育存在诸多缺憾。有时教师被课件牵着“牛鼻子”,学生在被动接受中难以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立足生本,关注学情,因情施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程落实,三维和谐发展
知识的习得与能力的培养不能有失偏颇,教师在分享信息、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培养,让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如在学习五下《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通过实践、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在操作、合作和沟通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加深学生对圆面积的认识。教师出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通过对比,猜想:圆的面积跟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回答出是半径或直径后,他们会探索新的问题:圆的面积与直径存在怎样的关系?会不会跟正方形一样,面积是边长的4 倍?我让学生将圆与边长等于圆直径的正方形放在一起对比,学生能发现圆的面积比4r2小。为让学生一探究竟,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将圆分成若干份,剪下来并组合成新的图形,学生剪成了8 份、16 份……按课件提示的形状拼出了接近于长方形的图形,他们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此时圆的面积公式就转化为探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要将能力的培养融入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做、看、比、算等活动中提升能力。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打破“师本位”的陈旧观念,要变为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但反思当前的数学教学,不乏空有形式而无实质性交流的“假教学”。课堂教学不限于师讲生听的方式,教师要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的过程,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表达、探索,从而实现真正的互动。
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亟待转变。课堂要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协作探索的舞台,以便让它们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既要获得经验的积累,还要有情感的投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如在《圆的周长》一课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他们介绍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比外国科学家得到这个结果足足早了一千多年,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但是近年来,外国数学家利用计算机已经算出小数点后一亿多位,我们现在已经落后多了,我们还有机会赶超外国吗?教师引入圆周率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能引发他们对圆周率知识学习的兴致。
二、调控课堂气氛,教师因情施教
无论教师的经验多么丰富、知识如何渊博、思维如何缜密,他们在教学中都会遇到突发状况,只有做到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才能有序进行。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我们常去责备学生,训斥破坏课堂的“坏分子”,或对“熊孩子”置之不理。我们需要理性地分析这些突发情况,要将之转化为教学的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才能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教师要经常性地与学生谈心,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做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并融入对话和沟通。教师要用肢体语言控制课堂,要通过目光的暗示、音量的变换或短暂的沉默等控制学生的不当行为。
有效的课堂应动静结合,学生在参与游戏、操作、讨论等活动时,课堂气氛热闹非凡,争辩、交流声不绝于耳,也有学生静心的思考、阅读。只有动静相宜,才能相得益彰。如果课堂太热闹了,教师会难以把控,就没有课堂的样子,而如果太静,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如果离开了静心阅读、独立思考,讨论也不会深入,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才能让大家各抒己见,使大家的智慧相互碰撞,产生多样的思想。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知识讲解有效结合起来,在必要时指导、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产生思维的顿悟。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应敏感察觉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依情做出反应。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对突发情况加以诱导,改变课堂的氛围。在一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某车间要加工520 个零件,工人每小时加工65 个,经过6 小时之后,还剩多少个零件没有加工?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连平时很少发言的一名学困生也举起手来,教师对他充满了期待,这个学生怯生生地说:520÷65……课堂顿时一阵哄笑,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教师立刻让学生静下来:“请大家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这名学生在求出520÷65=8(小时)后,再减去已经生产的6 小时,还差8-6=2(小时),还需要完成65×2=130(个)零件。其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纷纷为他鼓掌,这名学困生也露出了成功的喜悦。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要善于以灵活的思维、幽默的语言点化学生,将错误变成一种可用的资源。
三、丰富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一定的内在因素,教师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思维由沉闷变得活跃,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审视当前的数学教学,教师简单、机械地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沉闷,学生感受不到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会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才会热爱学习,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教师要从学生熟知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融入活动之中,进入“备战”的状态,从而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在《认识小数》一课教学中,教者出示一张购物发票,并与学生谈话:前几天,老师在大润发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这是老师当时的购物发票,你能知道有哪些数学信息吗?你们读的这些都是些什么数?(小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的世界,了解它并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教师选择生活话题,让学生顺势进入情景之中,并产生求知的夙愿,同时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之间要和谐共融。教师要对学生平等相待,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进入良好的求知状态,大大提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