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设计的那些事
2020-12-17江苏省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吴小勇
江苏省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 吴小勇
一、数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
在七年级“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学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教师创设了让学生演示向两个相反方向走路的活动,由此得出需要的算式,为归纳运算法则做准备。很显然,这位教师低估了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情况的结果。这样的活动设计只会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用课堂气氛的活跃换来的是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本质缺乏思考。
当然,所设计的活动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拔苗助长会让学生失去探索的乐趣和信心,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七年级“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教研课上,为了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教师给出了一个由若干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要求学生画出这个立体图形。结果可想而知,规定时间之内没有学生能画出正确的图形。真的是学生表现不佳吗?对照课标不难发现,让学生“画出”立体图形已经超出课标的要求——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紧扣课标的要求,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前提,而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在进行“圆”的概念教学中,曾经看到过一个设计得不错的活动,教师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在游戏条件逐步变化的过程中将学生对圆的概念、点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引向深入,整个课堂学生完全投入到活动中,主动地思考碰到的问题,学生全员参与,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收获的过程。
二、设计的活动不能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有负迁移
在九年级“正切”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数学实验:把直尺和课本当作梯子和墙,模拟梯子由“缓”到“陡”的过程,观察什么量决定了梯子的倾斜程度?由于这个实验中梯子的长度是一定的,梯子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增大,另一条直角边就会相应减小,容易让学生得出一条直角边增加梯子倾斜程度的结论,对发现两条直角边的比值决定梯子的倾斜程度会产生误导。显然,这样的负迁移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知识的获取,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设定好目标,慎重对待。
三、设计的活动更应该成为学生思维成长的练功房
在九年级“圆与正多边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引入新课:你能用一张圆形纸片折出这个圆的内接正方形吗?在学生小组合作得出方法以后,又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入新课:你怎么知道这是正方形的?我们如果五等分圆周又会得到什么图形?这样的设计改变了课本的编排顺序,让人耳目一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数学课的本质就是思维训练,活动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导入新课:利用一张矩形纸片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全班的同学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我们该怎么剪?这样开放式的活动安排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思考,让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融入活动探索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试想:如果我们的活动设计都能有此效果,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又怎会不提高呢?
四、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预判
初中生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并且学生的个性化会比较明显,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预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从活动的形式到活动的实施都要考虑周全,即使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插曲”,教师也能够胸有成竹地解决。
在进行一些数学实验的活动中,很多学生会由于角度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教师可以配套相应的小视频,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这样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个角度仔细观察数学实验的细节,学生的思维也会随之得到发展。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会不会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侃侃而谈”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加分制来对学生进行管控。通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预判,就能更好地对活动的实施进行把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有所提高。
有效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以实际需求为前提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必要不能一概而论,好的素材、经典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自然清晰地感受到知识的由来,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的活动设计要以此为目标,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