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0-12-17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林道良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 林道良
在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表现中体现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多数是因为学生害怕和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趣味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为基础,以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的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把教学内容放在特定的任务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心理驱动下,通过讨论与分析任务要解决的问题,运用所需要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借助各种资源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起连接的桥梁,实现认知结构的创建。相比旧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自主性、积极性、容易接受的优势。高中数学的丰富性、基础性、上升性对初步接触高一数学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从而滋生出厌学、自卑等心理。
例如《高中数学》必修五中“等差数列”的学习,教师引入问题:假如第一排32 个座位,前一排比后一排多2 个,一共四十排,问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让学生认识座位安排与等差数列概念之间存在关联,通过建立电影院座位的等差数列模型,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方向。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任务是学生的学习蓝本和载体,设计任务就是重中之重,需要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知识点、教学目的融入任务之中。设计的情境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能解决全部教学难题,需要与其他教学方式互补。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倡多媒体教学,而不是命令式教学方式,应该融入学生之中,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全盘托出,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如果全盘托出,学生将会丧失学习主动性,失去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例如几何与函数概念,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拓展训练为学生记录身边事物,找出集合、分辨集合、认识集合种类,拓展和延伸课内任务,提升学生认知。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首位,从教学内容和
教学目标出发,预测完成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教师模拟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再判断此任务是否可行。对于布置任务难易程度的考虑:如果过于简单,学生盲目乐观,教学内容得不到学生重视;如果过于困难,又会打击学生自信心。任务应当适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视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任务内容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这样的任务环境更易被学生接受。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布置一些课下作业,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后有一个复习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作业来明确目标。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是教育改革以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设计任务需要趣味性,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发展的基础是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使每个学生感受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