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12-17周燕常州大学
周燕(常州大学)
■引言
为了实践教育部提出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变的指导意见,很多院校的日语老师也纷纷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商务日语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较多的特殊性,因此一些院校现阶段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在转型发展背景下,探索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心任务。
■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特色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商务日语专业需要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计划,确保学习内容与市场的就业需求相一致。而现实却是,大多数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以枯燥的语言学为主,并没有开设或者添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或者教学活动。商务日语课堂仍然只关注日语语法及语音等方面,日语商务洽谈以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课程开设不足[1]。日汉互译以笔译为主,忽视了在商务谈判中应用性更强的口译。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实际锻炼培养日语应用能力的机会较少,缺乏运用日语交流的真实情景。这些都难以达到就业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
(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为了便于操作执行,大多数院校依然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也是只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其一学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努力过程的评价。商务日语专业的期末考试也只采用笔试这一种方式,忽视听力及口语的考查。期末笔试作为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评价方式,确实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难以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学习商务日语,学生不仅要会写,更要会用日语进行表达交流,因此单一采用期末笔试的评价方式远远不够。
(三)学生的实践应用机会过少
学生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但是学生的实践应用机会却并不充足。虽然很多院校已经与当地的企业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学校也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了人才培养方式,但是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已。各类院校开设的实践应用课缺乏系统性,商务日语专业的实践课程这方面的问题表现更为突出。从企业角度来说,由于日企或者中日合资企业的数量在国内并不太多,因此多数企业为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能实现专业知识与实习任务的融合,大多数学生表示实践的实际效果并不好,不能锻炼他们所学的知识。
(四)专业课教师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很多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老师大多研究方向为日语文学、中日翻译以及日语语言学等,因此这类老师的授课内容以翻译、文学或者语言学为主,关于商务日语的专业内容只涉及较为浅显的知识。虽然很多院校通过优惠的条件吸引了一批商务日语专业以及存在数年中日合资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加入到日语院系当中,但是精通商务日语的老师比例依然较低[2]。由于选择主修商务日语的学生大多数为日语零基础,因此在专业课设置时适当增加了日语阅读、听力等基础日语的比例,旨在促进学生的日语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但是实际授课老师由于能力有限,对于日新月异的商务日语知识等并不熟悉,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日语知识较为陈旧。虽然在高年级时增添了相关的实践类课程,但是老师授课时并不能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实用价值并不高,而且学生的实践练习机会并不充足,导致学生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无法掌握一定的实践应用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课程
根据就业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掌握应用型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课程体系。入校前两年着重培养学生的日语基础知识,旨在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发音、语法等日语的入门级知识。再通过三年的日语方向课及专业课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外贸电函、口译笔译、对外贸易等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日语进行简单的外贸谈判、阅读并恰当回复外贸电函等基础的对外贸易技能。我校在构建商务日语特色课程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改革优化了课程体系。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了实践应用的部分,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例如日语商务的方向课可以设置日语商业谈判、模拟日企面试等独具特色的实践模拟环节,而翻译课则可以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翻译。
(二)优化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由于传统的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因此需要优化完善教学评价的方式与内容。首先可以将平时成绩添加到专业知识的考核体系当中,将学生在日常课堂的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均作为平时成绩的具体考核内容,这将促使学生们在日常学习时更加努力,从而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其次可以将学生实习期间用人单位的反馈纳入到评价标准中,用人单位的反馈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习反馈与校内学习评价两者结合才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将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添加到评价体系当中,能够极大弥补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客观反映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方便日语院系了解其在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三)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机会
鉴于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国家级的职业等级证书更容易使得用人单位了解到学生的应用技能等级,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日语院系的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一些国家级的职业等级证书。课堂活动当中设置的模拟实践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有限,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企业的实习过程中,才能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针对学生实践应用机会过少的问题,各地的高校可以积极尝试与企业合作,增加学生的实习应用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掌握一定的实践应用技能[4]。
(四)提升商务日语专业老师的整体水平
加强专业课老师的队伍建设,提升老师的整体水平可以为商务日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师资基础,因此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日语院系老师的专业培训,为老师们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且鼓励老师通过适宜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中,由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并负责,这样老师不仅能够跟踪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也能够在指导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定期举办一些技能大赛,督促老师们不断提升自我,另一方面,院校还可以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年薪等优惠条件吸引商务日语专业的老师以及具备日企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日语院系,给予新入职老师更多的关注,鼓励老教师指导新入职教师,使新老师较快适应新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让新老师热爱上商务日语教育这一职业[5]。各类院校一定要结合所在地区的企业特色,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结
应用型人才由于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掌握了熟练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就业市场处于优势地位。高等院校的日语院系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培养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特色课程,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兼具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