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2020-12-17李志玲常丽媛张蕾山东现代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李志玲 常丽媛 张蕾(山东现代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引言
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批复要求以四新为核心,以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这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来支持。在当前山东经济发展所处的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转型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应当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人才来源与支撑的工科院校,更需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上来。
■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内涵
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是电子信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与电子信息企业行业开展的深度合作,目的是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把电子信息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目的是为了教学,生产紧密结合教学,以真实的工业环境为前提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在产教融合达到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
(二)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工科院校应主动适应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转型,通过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来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产教融合培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创业精神较强,职位责任感强烈等优势。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时效性,能够实现与地方电子信息类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和无缝对接。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及时地调整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使其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同时产教融合模式注重人才的发展和规划,能较好的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职业意识,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
地方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产教融合创新机制下,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专业教师也可以与企业行业工程师等合作开发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制度,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有助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双师能力的培养,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保障。总体来说,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是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产教融合的培养可以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格局。
■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课题组基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电子信息类企业行业为出发点,围绕着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调研,主要了解电子信息类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评价、需求和产教融合的参与意愿以及地方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和4所地方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负责人作为调研对象。
设计调查问卷并且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邀请企业行业调研,问卷调查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参照了《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设计的问题有电子信息类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评价,对后续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等方面。电子信息类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评价主要是理论知识够用,但现场操作的实践技能缺乏,就业创业能力不突出,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人才需要体现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为主,要求毕业生具有实际技能,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在未来职业中具有强烈的职位责任感。对于产教融合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原因主要有行业企业对产教融合中的投入较为顾虑,担心投入太大,收获很小,这将给企业行业的物力、人力、财力等方面增加负担和风险,另外有些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实力不强,无法承担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近年来,地方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也有部分院校与企业合作创办了校中企、企中校、订单班等,但绝大多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停留在了在校培养,在企学习的一般层面,融合的深度不够,无法实现与地方企业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的准确对接。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需要,教育质量需要提高。
■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应树立在经济社会需求之上
电子信息产业是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更是需要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着新的模式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地方经济关联紧密,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等区域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及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对电子信息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指导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课题组对相关企业的调研分析和数据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毕业生的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不但动手能力要强而且要求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当建立在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上,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程度和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总体来说,人才培养还是以服务社会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实现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良好教学活动的开展。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设置,包含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按照地方工科院校的要求设置,在此基础上加入思政课程的拓展课。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设置突出应用型。产教融合提供了一种课程设置可行的方法,学校和企业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资源,可以将两者的资源共享和融合进行课程的开发。学校针对企业的高技能工程师的技能开展教学能力的课程资源整合,而企业针对学校的专业教师的理论根据企业实践生产技术的实际需求开展理论资源课程的开发。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教学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训实验,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实现电子信息类专业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三)改进实验实训方法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经济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时期,给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学校加大了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实训环境的投资,批建了物联网技术等先进的实训平台。教师授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一次理论课加一次实践课的授课模式,加大了实验实训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通过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实训手段,强调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树立强烈的职位责任感。另外校内就业处积极拓展合作企业和行业龙头,依托企业开展校外实践平台,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让学生亲身感知行业企业文化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
(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必然会对专业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来适应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应当具备两种教师能力,理论知识水平要扎实,专业技术水平要过硬。在云物大智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快,必然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教学的领域和视野,提升自己理论教学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技能要求,来适应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学校来说,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开展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工科院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文件,整体上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素质能力。还应积极为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提升搭建良好的平台,让教师有机会参与行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在生产中提升实践技能。另外要积极的引进实践生产能力较高的企业行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学生可以近距离的学习生产一线所需要具备的技能知识。
■结束语
本文基于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工科院校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为依托,探索了在山东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阐述了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分析,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方法,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