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委会如何参与学校教育
2020-12-17袁利平
袁利平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发力能显著提升教育成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 年我国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强调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参与。可见,家校合作和家庭参与将是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必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在现代国家教育体系中,家长教师联合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PTA)、家长教师组织(parent teacher organization,PTO)或家长教师学生联合会(parent teacher student association,PTSA)是常见专注于促进家校合作的社会组织,通常由父母、教员及其他相关社会力量和热心人士组成。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校级家委会,但要建立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委会制度体系尚任重道远。本文拟对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家委会作概要介绍,以期为我国家委会建设提供思路与借鉴。
美国的家长教师联合会
“美国教育的起点是家长的期望,以及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参与,而不管他们的地位、收入水平和教育背景如何”,这是1994 年时任美国教育部长的理查德·赖利(Richard Riley)在一次全国演讲中的名句,美国政府对家长参与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从中可见一斑。美国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多项明确的法律规定。根据《教育总则法》,家长有权参与学校教育;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基于家长自我意愿,旨在促进子女学习与身心发展,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与学校保持一定程度的交流合作,对学校教育事务的发展参与讨论、决策、支援等;家长是教育事业的合伙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校教学成效的提升和完善家长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教师联合会(PTA)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家委会组织,是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并发挥重要作用的非营利性组织。它秉承的理念是“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核心环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连接有助于培养民主价值和合格公民”。
PTA 的工作主要朝三个方向努力,即家长参与儿童的教育、家长志愿服务和支持学校、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制定。目前,美国PTA 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几百万会员的全国性大型非营利性组织,在全国各地都有州级和地方分支机构,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并且在国家和州级立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代表学生和学校发声。
美国PTA 的组织形式为三级塔状结构。第一层为地方PTA,中间是州级PTA,最高一级是全国PTA,三层结构是系统内垂直联系的关系,层级不同,分工有所差异,但都是在“家庭- 学校伙伴关系全国标准”的指引下,在家庭、学校和社区成员之间建立协作关系,致力于维护儿童利益、为家长提供教育支持、推动教育的公众参与。各级PTA 组织采取会员制,会员包括家长、教师、学生和热心教育的社会大众,经费主要来自会员会费和社会捐赠。
地方PTA 在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衔接中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负责为所属社区群体制定制度规范,招募和协调志愿者,为颁奖典礼或其他活动提供特殊认证,组织家长教育活动,策划教师感恩活动等事务。当学校面临严格预算限制时,地方PTA 会为学校的项目开支筹集资金。在PTA 筹集资金占学校自由支配资金比重高的学校,PTA 还可以影响项目的具体决策。地方PTA 会组织定期学校家长会,召集各方参与讨论教育相关话题,如教师与家长讨论新的阅读计划或学生纪律;社区专家介绍如何与青少年建立更好的关系,或分享有关学校改革倡议的重要信息;家长对家庭作业或学校课程改革表达担忧等。总之,PTA 提供一个中立的平台,发挥强大的调解功能,解决家长与学校有时因有争议的问题而发生的冲突。
除PTA 以外,美国还有其他类似PTA 功能的组织。不愿挂靠PTA 分支机构的学校通常会自设“家庭和学校俱乐部(home and school clubs)”或“助推器俱乐部(booster clubs)”。这些组织通常被统称为家长教师组织(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s,PTOs)。近年来,这些个体PTO 在美国的发展速度加快,甚至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全国协会,即全国PTO 网络(NPN)。这些PTO 除运作方式是独立的组织,没有组织垂直联系以外,与PTA 的功能极为相似。
日本的父母与教师联合会
父母与教师联合会是日本的家委会组织,其理念引自美国。“二战”后,美国参与到日本战后教育改革中,美国PTA 模式几乎被照搬到日本。1956 年,日育委员会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运动,推动PTA 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经过60 多年的发展,日本PTA 有效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增进了父母与教师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成为家庭与学校合作开展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日本父母与教师联合会属公益性组织,运营经费均来自家长和社会捐赠。共分4 个层级,即班级、学校、地方或社区及国家。班级层级联合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由家长自荐或推选产生,会员由所有家长和相关教师组成。通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教师与家长双方相互协商,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层级的联合会在各个班级联合会的基础上选举产生,并细分了多个专业委员会,除协助开展运动会、体育比赛、公益活动、野营等活动外,还发挥监督学校各项事务和提出建议的功能。地方或社区层级的联合会负责协调所在区域内各个校级联合会之间的关系和联络沟通,并对其各项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全国联合会是最高层级的家长与教师联合组织,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各地的联合会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开展各种公益事业;收集整理汇总全国范围内优秀的联合会实践素材,编写和出版相关书籍和报告;与相关政府机构沟通衔接;向公众宣讲教育理念,唤醒公众的教育责任感,动员各阶层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和洁净儿童的教育环境等。
德国的学校家长会
家长参与在德国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中明确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家长有权利和义务监督、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代表制度直接参与学校各项事务的决策。目前,德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体系。
学校家长会是德国父母参与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会员费和社会捐赠是其主要的经费来源。组织层级总体可以划分为五层,即班级、学校、区级、州级和联邦。班级家长会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础,常见任务包括:召集家长会会议;组织班级活动郊游、烧烤、毕业联欢等,以增进同学之间、家长之间的交流;反馈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组织班级家长配合学校活动;代表班级家长参加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全校家长的利益与校方交流和沟通,同时把学校领导的信息转达给各班级家长,发挥桥梁作用。学校家长委员会通常每学期召开一次大会(一学年两次),届时一般都会邀请校长汇报学校情况。为了协助学校的教学与活动,学校家长委员会通常也会成立“促进协会”,为学校宣传、筹集捐款等。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选举家长代表,参与校务大会和专科会议(针对单独学科的教研会议)的工作。地区级家长总会是不同利益群体自发组织的家长协会,在这里家长能有机会参与教育法的改革。州家长委员会由每个区家长委员会推选的代表组成,委员会主席由成员选举产生。州家长委员会承担着联系州教育部的任务,在涉及法律草案的修改、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学资料的使用以及教师的任命等方面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另外,1952 年成立的联邦家长协会是德国全国性的公益性教育组织,州家长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都是该协会会员。该协会没有法定权力,也没有任何决策权,每年召开两次全体成员大会。
英国的家长教师协会
英国历来重视家长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在英国,长期以来学校中的家长参与不仅被看作是一种权利,而且被各个学校看做是对社会资助者负责任的一种手段。20 世纪中叶的英国教育法案已经为学校规定了建立有家长代表的管理委员会的基本准则。1998 年英国通过立法,宣布建立家长协会制度(Parent Governor Representatives),规定任何人只要年满18 岁,无论有没有孩子在校读书,也不需要有任何教学经验,都可以参选家长教师协会,作为家长代表过问和参与学校的一些日常事务。
目前,英国的家长教师协会一般正式叫法也是PTA[P 即parent(家长),T 即teacher(教师),A 即association(协会)]的简称。多数家长代表都是志愿参选,将个人背景告诉校方,校方会进行权衡。校方会告诉家长,参与家长教师协会是志愿工作,与他们的孩子在校学习生活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从PTA 这个名字上可以看出家长协会的基本构成,包括了学校教师和家长。PTA 是一个完全公益性的组织和平台,或者说是一个团队,家长自愿报名,只要学校有活动都可以参加。但一些重要的班级活动,比如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去海边旅游等,学校会对家长的护照、住址等相关情况进行审核,并会颁发相关的证书以确保安全。除了配合学校组织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活动,PTA 的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即募集资金,作为政府补贴之外的补助。因为公办学校虽然有政府补助,但是补助资金有限度,也并不宽裕。因此,PTA 也会定期组织一些慈善活动,往往会收取一定的费用,所募集到的资金会严格管理,都会用在学校和学生身上。
总之,家委会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纽带,也是家校合力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家长委员会在某种程度上既解决了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大包大揽,又减轻了学校管理的负担。通过家委会在上述各国的发展来看,首先,家委会是一个融合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力量的公益性组织,是一支致力于增进教育相关者之间沟通交流、化解教育冲突、提升学生教育质量的积极力量。其次,家委会是一个非营利性分层组织,志愿服务是其工作内容之一,会员和社会捐赠是其主要经费来源,层级之间的联系可因国家差异而有所不同。最后,家长是家委会的主体,各基层家委会是家委会系统中家长参与度最高的层级,也是最为活跃的群体。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国的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家庭参与和社会、社区的参与。目前,家校合作和家委会组织建设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尚比较低,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及其在治理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商。显然,家长委会作为融合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力量于一体的多方参与组织形式,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治理转型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