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2020-12-17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尹玉铃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 尹玉铃
人格教育极为重要,一个人未来能不能有所作为,智力因素不是最重要的,人格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小学生正处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期,这期间要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兼顾人格教育,才能更好地落实教改新目标和新要求。故而,小学数学教学应在发展知识技能中融入人格教育,推进道德品质培养,培育完整且完全的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好准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人格的和谐发展。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原则
1.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做好人格教育,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教师要明确认识到人格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学生很难通过几节课的人格教育就形成完善的人格。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格教育需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依照小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接受能力、三观培育需求等,将人格教育巧妙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和积极学习的习惯,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品质发展,一步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人格。
2.发挥教师示范性作用
小学生天真无邪,其心理发展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相对中学生来说可塑性更强,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抓住机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言传身教,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比如好学态度、科学探究精神、顽强的意志力、严谨的逻辑思维等,进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健全人格。
3.多力促进人格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数学教学依然需要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促使两者和谐发展,避免过度强调后者。小学生完整的人格塑造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除了学校和家庭配合推进人格教育外,也要把人格教育延伸至社会中,多方通力配合,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人格教育和谐发展的路径
1.培养学生严谨型人格
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特征,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这种人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并实现良性循环。学生具备了严谨人格,对待任何事情都会变得严肃谨慎且细致周全,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是一个人学业上有所突破以及成功的关键。要想使数学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严谨人格的发展,就要借助于相关的数学内容,科学渗透和培育。以“小数点”为例,可以采取列举实例的办法:宇航员顺利完成航天任务,马上要返回地球,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关键数据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导致飞船失事。从这个实例让学生意识到保持严谨工作态度的重要性,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
2.发展学生意志型人格
学生拥有了崇高的目标及远大的理想,学习才会更具有驱动力,这既是一种人格品质,也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人格,有助于学生自我求知意识的觉醒。此外,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探索,教育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体验失败,但不气馁,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不仅能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屈不挠,还能助力学生成功。针对这种人格培养,数学课堂内外,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索性思考题,要求学生自己开动大脑去分析,教师要鼓励其继续努力,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给予学生启发,以此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3.塑造学生包容型人格
现在部分小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包容心,不懂得与他人相处,缺少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新时代要求人才必须具有合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包容合作,让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倾听和表达,帮助他人,最终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包容型人格。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借助长方形面积知识进行推导,从而获知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个问题具有难度,学生个人难以解决,这时就要发挥共力作用。各组是竞争关系,可刺激组内成员积极思考,为争取团队荣誉去努力。学生在合作中绘制完成两种图形,然后剪和拼,观察和比较,展开讨论,探索两个图形的关系,在相互配合与支持下完成问题探索,进而形成合作精神与能力,同时产生容纳型人格。
4.引领学生主动型人格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型人格尤为重要,主动型人格可消除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心理,让其变得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展示个性,这种品质难能可贵。故而,小学数学课要留出空间,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主动融入探究问题和新知识之中,使思维变得灵活敏捷,并在延伸中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型人格需要丰富有趣的教学手段去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乐思考、乐探索,比如情境法、小组合作、游戏法、任务法等。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要融入人格教育,抓住一切机会,促使学生形成严谨型、意志型、包容型、主动型人格,并通过数学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