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支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思考

2020-12-1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6期
关键词:物体生活化信息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葛 勇

一、“互联网+”支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中的深入应用,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生活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生活实例并抽象成数学问题,发现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形象、直观、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二、“互联网+”支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举措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教师的观念和眼界要生活化

第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生活内涵,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丰富情感,使学生能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第二,教师要克服唯分数论,不能把分数看作评价、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而要把分数看作综合标准中的重要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更要注重生活化理念,注重提升学生的意志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要重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把应用数学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作为评价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准,促进学生更全面地成长。

2.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多元化素养要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生活和课堂相融合,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多元化的信息化手段来满足生活化教学的要求,积极与学生一起进行创新、探索、改革。

3.高效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和信息化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升和毫升”这一章节内容时,如果是枯燥地学习单位之间的转化,认识升和毫升这样抽象的单位,学生必然没有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几步:(1)家里哪些容器是用毫升和升作单位的?跟爸妈去超市了解哪些物品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分别是多少?如果有喜欢的,可以申请买一点带到课堂上。(2)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物品的单位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在关键点进行总结点拨。(3)内容升华提升:如何借助对于生活的理解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学习源于生活,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大数据时代,让教学趋向于生活化实践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并对学生的生活数学思维进行深度调研,如此方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数学认知能力。既然数学与生活高度契合,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5.“互联网+”时代,家庭性资源是塑造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器

数学教学资源无处不在,让学生深入家庭搜集数学生活资源,非常适合他们的学习实际需求。学生对自己的家最为亲切,可以在父母的协助下从家中找到更多数学方面的信息。

三、“互联网+”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优势

1.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情境,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一直创新,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课标的理解和认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积极性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在小学数学课中开展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自主式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同时加强学生在课中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学习经验,促进学习效率的全方位提升。

2.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教学,更具有真实性

例如,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上,当题目中出现两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不方便去解决问题,但是通过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两个物体转化成一个物体。这时候学生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或者Ipad,通过物体的拖动与替换,把两个物体之间相差的部分补上,或者把相差的部分去掉,使得两个物体转化成一个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比较抽象的替换过程通过信息化技术形象地演示出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3.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问题,更具有开放性

2011 版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面临学生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合作交流,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全面的思考得出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发散性和多样性。

4.信息技术助力下的生活化课堂,更具有发展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需关注学生各维度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教师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设计尽量让更多学生受益的教学计划。

在“互联网+”的风口下,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近的学习情境,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生活现象把握数学知识,懂得结合生活实践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并增强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物体生活化信息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