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技能的“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2020-12-17刘远风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保险专业课程

刘远风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社会保险精算”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业课程具有其内在本质规定性,课程建设应基于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要求,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中体现特色。

一 “社会保险精算”的课程地位与特点

“社会保险精算”是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既充分体现了社会保险运行规律,包含了大量社会保险关键要素的核心信息,也是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险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该课程所涉内容广度和深度超出了一般课程。

(一)“社会保险精算”培养理论分析能力和政策理解能力

学好“社会保险精算”,不仅要掌握精算学的基础知识,还应充分理解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运行规律,并能把社会保险制度运行过程表达为数学公式形式,“社会保险精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相应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政策与制度理解能力。首先,社会保险作为应对生活风险的经济社会机制,遵循一定的保险原则筹集和使用资金,“社会保险精算”让学生理解和领会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精算平衡公式,进一步理解和领会社会保险运行规律。其次,国家为特定目标构建或调整社会保险制度与政策时均应以满足财务平衡条件为基本前提,通过社会保险精算,让财务平衡的硬约束充分呈现出来,有利于让学生甚至相关决策者明确制度与政策选择空间,也有利于加深对既有制度与政策的理解。最后,在社会精算条件的设定和风险水平测定过程中,包含了对经济社会条件的认知与判断,在“社会保险精算”教学过程中具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理解社情国情的优势。此外,社会精算中财务平衡的相关公式,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了社会保险中关键变量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透过复杂现象中抓住本质问题的能力,即理论穿透力。

(二)“社会保险精算”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保险精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大量实务性工作,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精算的开展建立在风险事件发生率等精算假设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假设应尽可能地接近现实,假设与现实越接近结论就越具有可靠性;另一方面,假设又不等于现实,必须对现实进行抽象和简化以便于数学处理。因此,精算人员需要对现实情况充分理解和把握,这种对现实的处理能力需经过大量“干中学”的过程。“社会保险精算”教学虽然没有条件让学生直接沉浸在精算实务之中,但可以通过案例让学生增加体会。其次,精算报告的撰写及对精算结论适用范围的判断往往是满足实务工作部门的需要,当政策变化或特定事件发生时,精算模型应相应地调整,而更为重要的是既有的精算结论及其适用范围亦需要重新加以说明,因而,“社会保险精算”的教学应增强学生对精算结论的实际应用的准确理解。最后,社会保险精算涉及大量公式模型和具体的数学运算,大部分运算都不得不借助于EXCEL 等电脑软件,“社会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应让学生适当进行相关软件操作,必要时可开设相应的上机实验课。

(三)“社会保险精算”与其他课程协同教学

精算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就理论修养方面来看,学生需要掌握经济学、保险学和社会保障学相关理论,从技术细节上讲,学生需掌握大量数学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社会保险精算”应与其他课程协同教学。首先,“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应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结合起来,一方面,“社会保险精算”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去思考,若已有“金融数学”“保险原理”等先修课程,则社会保险精算的基础理论部分就可以不讲授或略讲,反之,则精算基础理论则应重点讲授;另一方面,培养方案也可以根据“社会保险精算”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增加先修课程或后续课程。其次,“养老保障理论与实务”“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中的财务管理与基金收支平衡等内容均与“社会保险精算”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因而,“社会保险精算”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几门课程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最后,“社会保险精算”强调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安排应与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及实验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理论运用的实践场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展示更多的技术细节,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 “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原则

“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虽然可以结合不同高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但都要服从该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定性,秉承相应的课程建设原则。

(一)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依归

课程建设最终是为了培养人才,应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依归。专业技能从具体到抽象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具体专业技术、基本专业能力、核心专业素质。具体专业技术一般只需要两至三天适应性培训即可直接运用到相应的工作之中;基本专业能力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如两至三个月的实践与干中学就能体现出相应的工作能力;核心专业素质则是一种长期影响职业发展和工作业绩的知识积累与心智结构。“社会保险精算”应为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服务,首先,在具体专业技术上,“社会保险精算”应突出相应的技术特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精算模型构建技术、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测算工具与方法以及其他一些风险管理工具与方法,具体来说包括“会算、会看、会写”三个方面,会算就是能做一些测算和精算工作,会看就是理解精算分析报告,会写就是能根据数据和其他经验材料撰写相应的报告。其次,在基本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社会保险精算”应重视精算思维塑造,一方面,精算体现了“有备无患、预则立”,要培养学生研判趋势、提前规划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精算体现了“定量化、注重细节”,要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在专业核心素质方面,“社会保险精算”不仅要重视算法,而且更要重视算法背后的逻辑,应让学生通过精算提高评估现实、理解和分析政策与制度的能力。

(二)突出公共管理学科属性

“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内容的涉及面比较广,具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高校教师都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压缩。“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应注重主讲内容的筛选,最为重要的是突出公共管理的学科属性。首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公共管理大类,通过“社会保险精算”一门课程而全面掌握相关精算技术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开设“社会保险精算”旨在培养懂技术的管理者而不是直接培养技术人员。要全面掌握社会保险精算的技术要领需先修课程仅数学类就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金融数学”等,此外还需修大量经济类和财务管理类课程。为“社会保险精算”开设如此多的先修课程,全面掌握精算技术并不是现实。政府既可以通过购买精算服务的方式弥补相关人才的缺失,也“可以考虑与高校合作,选拔具有社保工作经验的、与精算相关相近的其他专业优秀人员,接受精算专项科目脱产培训,实行定向培养”。社会保险精算工作并不完全依赖于单一专业对口培养。其次,社会保险精算依然属于公共管理事务,技术细节问题不应是重点,其核心仍然是公共目标的实现。社会保险精算由于要考虑更多的政策与财政变量,其精算模型的构建甚至比商业保险更复杂,对精算人才的要求更高,政府直接招募顶级精算人才并不具有优势。“社会保险精算”应着重培养公共管理者的政策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把握相关技术问题的本质,找到克难攻坚的方向,能够运用市场力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具体精算和操作问题,使政府成为“精明的买主”。最后,社会保险精算虽然与商业保险精算在原理上完全一致,但社会保险并不必然要求实现精算平衡,因此,其精算假定与商业保险精算存在差异,“社会保险精算”应突出其差异与公共管理属性,以在课程内容上区分于商科的“社会保险精算”。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

社会保险精算是一项实务性工作,需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社会保险精算”教学要有利于培养社会保险实务人才,应把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首先,社会保险精算假设的设定,利率、出生率、死亡率、疾病发生率等众多变量数据的选取均需要考察现实情景,即使能做出较为准确的理论判断,构建了实用性较强的精算模型,也不得不运用一些经验法则。“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固然要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夯实理论基础,但也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认实务工作中相关经验判断,学习一些经验法则的运用技巧,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终身学习与干中学的持久动力。其次,社会保险由于财政参与政策调整,社会保险精算应评估政策走向和研判经济走势。“社会保险精算”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相关政府部门实践、实习或考察,直接感受社会保险精算、财政预算和相关政策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由于精算技术的复杂性,计算过程繁琐,必须借助于EXCEL 等相关软件,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涉及上机教学。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计算过程的细节,“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中最好开设上机实验课。

三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建设实践

湖南农业大学本科开设“社会保险精算”并由笔者担任课程负责人主持相应的课程建设。根据该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秉承课程建设相应原则,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湖南农业大学“社会保险精算”课程建设中注重课堂内外的协调,突出教学重点,并推出了相应的实验课。

(一)课堂内外相互补充,注重课外学习安排

“社会保险精算”先修课程多,课程内容丰富,为了给学生高效的课堂学习,该课程通过安排课外自学相应的先修课程、课外作业、主题宣讲等方式促进学生开展课外学习。首先,在开课之前或开课伊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先修课程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自学与复习,自学与复习内容包括数学类、保险类、经济与财务管理类等。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给学生推荐有关书目、适当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尽可能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把一些因课时不够而在教学环节略讲的内容,通过安排作业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加深和巩固。如“生命表理论及其运用”这一教学内容中,生命表的制作过程在课堂上略讲,但要求学生在课外运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制作生命表,然后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和点评,进一步提示制作生命表的技术细节问题。最后,让学生分组准备专题宣讲,其主题主要是与“社会保险精算”相关的风险管理问题。通过主题宣讲,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保风险的特征、保险原则、费率厘定方法等内容,教师再在点评阶段引导学生领会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及社会保险精算与商业保险精算之间的核心差异。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教学重点

“社会保险精算”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精算实务等众多内容,且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在整体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中,一般没有条件为“社会保险精算”安排过多的学分学,因此,湖南农业大学在“社会保险精算”教学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压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首先,在基础理论这一模块,重点讲授“利息与年金”,而“生命表理论”“保费厘定与责任准备金”等略讲或不讲。“利息与年金”涉及到理论知识更为丰富,涉及时间维度的管理的核心问题,应用场景更多,难度也更大,社会保险精算的关键是把握基金的平衡和资金的运动,掌握“利息与年金”相关理论对长期资产管理尤为重要,因此重点讲授。而其他概念和工具类知识,由于没有关涉核心方法论问题略讲或不讲。其次,在精算方法与精算模型构建这一模块,重点讲授“社会养老保险精算”和“社会医疗保险精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精算方法略讲或不讲。比较而言,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险领域占用的资源更多,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更大,精算模型与方法也更为复杂,因此重点讲授。最后,在具体应用方面,只讲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精算,这是因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得最早,制度模式稳定,制度也相对来说更为成熟,其应用实务更能体现典型示范性。

(三)开设“社会保险精算”相关的实验课“计量、仿真与精算”

“社会保险精算”涉及的公式多,计算复杂,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开展运算,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计算过程和具体操作,学生未必能掌握,让学生在课下操练又不方便检查学习效果,因此,上机指导最好。然而,直接为“社会保险精算”安排计算机操作课程又略显内容单薄,一方面,仅是计算过程的操作,实务性不强,略显枯燥,另一方面,精算过程中的运算主要应用EXCEL 中的函数公式及相关编辑与操作,是操作细节问题,技术难度不大,理论分析过程少,单独开课将会导致教学内容不够饱满。为了解决需要直接上机指导又不便于单独开课的矛盾,笔者主张整合“管理定量分析”“社会统计学”等本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其他课程上机教学需求,共同开设一门实验课,在2017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增设了“计量、仿真与精算”实验课。该课程分为三个模块,第一块为计量部分,主要是计量模型的上机操作,包括SPSS、Ewiews、Stata 等软件的运用和操作。第二块是仿真部分,主要是仿真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操作,包括STELLA、Anylogic 等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的运用和操作。第三块是精算部分,主要是社会保险精算和其他实务工作中的运算问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精算等过程中的EXCEL 运用和操作。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专业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部分专业介绍
社会保险稽核现状及对策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