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防控关键技术
2020-12-17韩一超刘文俊韩文儒武守艳杨丽华董春光
韩一超,刘文俊,韩文儒,武守艳,杨丽华,董春光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后致死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自2018年8月在我国首次出现,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进入2020年以来湖北、四川、内蒙古、甘肃、重庆、陕西、江苏等省发生非洲猪瘟的疫情,其中5月29日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一万头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表明不论猪场大小,只要生物安全措施有漏洞,就可能感染非洲猪瘟。现在随着猪价高企,猪只的调运活动持续增加,以及气温升高雨季来临,给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带来不利因素,使得疫情发生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猪场应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和监测。
1 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技术
非洲猪瘟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从传染病防控的理论上,要想成功防控非洲猪瘟就需要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来阻断病毒的传播。传染源是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家猪、野猪和软蜱,病死猪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易感动物是家猪和野猪,无明显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
1.1 消灭传染源
消灭传染源主要是及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隐性带毒猪,病死猪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
1.2 阻断传播途径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切断非洲猪瘟传播的是防控最有效的措施,从猪场分区管理、人员、物流、车辆、消毒、水源、其他动物等方面入手,发现短板,补齐短板,阻断非洲猪瘟的病毒传播。
1.2.1 猪场的分区管理
猪场分为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又分为内、外生活区。猪场的外勤人员、休班返场需要隔离的人员要居住在外生活区。厨房设置在外生活区。购买的生鲜食材只能存储在外生活区。餐厅分内、外餐厅,外生活区员工在外餐厅就餐;饭菜在厨房制作好后,由传菜窗口送到内餐厅,内生活区员工在内餐厅就餐。餐厨废弃物在外生活区处理。从外生活区必须经过唯一的消洗通道洗澡、更换内生活区衣物才能进入内生活区。猪场从事生产的员工居住在内生活区,在内生活区内员工只允许穿内生活区衣物(场方统一提供)。
1.2.2 人员的管理
加强对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猪场内的员工要分区、分单元、分工种,各司其职,减少人员交叉。回场的员工要经洗澡、换衣鞋,在外生活区隔离满72 h,经过洗消后,才能进入生产区。禁止非本场人员入场;禁止猪场人员接触屠宰厂与其他养殖场人员、场外运猪车、场外的肉制品等。
1.2.3 物流的管理
药物和疫苗的管理:兽药、疫苗等物品在进货时要求厂家或销售方为其商品外包装敷膜,到场后,先在消毒室用臭氧或消毒紫外线灯消毒杀菌,然后用消毒水清洗外部,最后揭开外包装存放于场内。
手机、钱包:进场员工的手机和钱包都可能有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猪场员工进入生产区不要携带手机、钱包,在猪场内采用其他通讯方式替代手机。
建立饲料中转站:从外部购买饲料时应选择能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运输等方面做到良好控制的饲料厂。运料车出入饲料厂时进行冲洗消毒。运输饲料的路线尽量选择车辆少的公路、避开猪只运输车辆较多的路段,禁止路过其他的养猪场及其粪污处理的地方。在猪场的外部修建饲料中转站,配备消毒设施。外来运料车运送饲料在进入饲料中转站前进行冲洗、消毒、干燥后方能进入饲料中转站,进入饲料中转站的饲料通过自动输送装置把饲料送入场内的料塔。采用吨包运输的饲料在饲料中转站进行消毒后,由场内的运料车运到各猪舍。
1.2.4 车辆的管理
减少员工的代步类车辆,用猪场的专车接送员工上下班,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外来车辆经消毒后方能进入生活区。生产区内部车辆严禁驶出猪场,作业完成后严格按洗消流程处理。饲料运输车在饲料中转仓处卸料,运猪车从卖猪中转台处装猪。为减少拉粪车接触猪场的机会,粪污一批一清,或者可以在猪场外部新建管道将粪污直接引到猪场外,避免拉粪车进入猪场。
有条件的猪场建立洗消中心,没有条件的要对车辆进行三次清洗消毒。应对车辆底部、轮胎、车身、驾驶室、脚踏板等进行彻底清洗。先清扫车上残留污物等,移除可拆卸设备如隔板、挡板等;泡沫清洗剂喷洒全车和相关物品,浸润15~20 min;按照从顶部到底部、从内部到外部的顺序,高压冲洗至无可见的污物和污渍;沥干水分后,用新配置的消毒液喷洒消毒保持30 min;驾驶室内的方向盘、仪表盘、油门和刹车踏板、把手、车窗、玻璃等可用消毒液浸泡的抹布擦拭,地板使用消毒剂喷洒。沥干水分后在60 ℃保持30 min,或70 ℃保持20 min进行烘干。车辆消毒的同时,司乘人员应淋浴、消毒、更换衣服和鞋。对车辆洗消产生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每次清洗完车辆,要及时对洗消中心进行清扫、消毒,防止洗消中心成为交叉污染的地方。猪场生产区内部的运料车、运猪车定期、每次使用后在专用的地方清洗消毒干燥后方能下次使用。
1.2.5 猪场的消毒
清洁消毒的一般程序为:去除有机物,用洗涤剂清洁,冲洗去除洗涤剂,干燥,消毒剂消毒,干燥。猪舍打扫清理干净后,用2%氢氧化钠水充分泼洒,24 h后清洗;再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猪舍后,晾干;用次氯酸等含氯消毒剂等彻底消毒或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密闭48 h,自然干燥。耐高温的设备可用火焰消毒。猪舍内外墙及通道清洗消毒后,墙面涂抹上石灰浆,在地面喷撒生石灰或2%氢氧化钠。
1.2.6 建立卖猪中转台
为减少运猪车传播非洲猪瘟的风险,可对现有猪场的猪舍进行适当的改造,延长猪场批次生产时间,从而延长猪场卖猪的时间间隔。卖猪时,猪场人员应提前进行临床检查,健康的猪只才能出场。出场的猪只只能单向流动,严禁进入卖猪区猪只再返回生产区。
猪场在围墙处建造出猪台,在距离生产区较远处建立卖猪中转站。猪场应安排好生产场区内的赶猪通道,提前放置好挡猪板,可避免猪只乱跑,造成交叉感染。卖完猪后,及时对场区内的赶猪通道进行消毒。场内的卖猪人员用内部运猪车将待售猪只运到外部运猪车,由场外的卖猪人员用外部运猪车将猪只运到卖猪中转站,通过卖猪中转台赶到贩猪车上,场外的卖猪人员不得接触贩猪车辆和人员。司机和买猪人员禁止接触卖猪中转台。支付不使用现金,应采用转账方式或其他网络支付方式。猪场工作人员禁止接受司机和买猪人员提供的任何物品。卖完猪后,场外的卖猪人员对卖猪中转台和外部运猪车辆消毒后,在指定地点更换工作服和鞋,才能返回生活区,返回生活区后,更换的工作服和鞋立即浸泡消毒。
1.2.7 加强水源的管理
猪场水源是地下水的,要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如果猪场的饮水由开放式水源提供,要防止水源被鸟、老鼠等可能携带ASFV的动物污染。饮水可用氯制剂或碘制剂消毒和加热等方式处理。水线可安装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或二氧化氯发生器。定期对水线进行病原检测。
1.2.8 其他动物的管理
蜱、蝇蚊、啮齿类动物、鸟类、猫、狗等可能通过采食或携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病猪组织或血液等后将病毒带到猪场引起病毒传播,因此,猪场内严禁饲养猫、狗等动物。猪舍所有通风孔、门窗、排污口、排水沟用防蚊网或防鼠网罩住,消除生产区、围墙外周2.5~5 m的杂草、垃圾、积水。场内外和舍内外环境、缝隙、巢窝和洞穴等用40%辛硫磷浇泼溶液、氰戊菊酯溶液等喷洒除蜱。对场外50 m范围内树木、草丛,每3~7 d喷洒一次除虫剂。每周绕围墙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1.3 保护易感猪群
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对非洲猪瘟都易感,机体抵抗力差的猪群更易感染发病。饲料中霉菌毒素、大量的铅、汞、砷、镉重金属在猪机体内蓄积,导致免疫系统抑制,直接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各种应激导致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因此,给猪群提供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减少应激,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使猪群处于舒适的状态,增强猪群机体抵抗力。现阶段由于各个猪场都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使得猪的疫病发生降低,有的猪场认为不做疫苗也可控制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病,这种麻痹思想千万要不得,要根据各自猪场实际情况做好这些疫病的免疫,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才能提高病毒感染的阈值。
1.4 加强监测
定期对猪舍内的过道、地面、栏杆、料槽、风机、水帘、墙壁等,猪舍外通道、道路,出猪台,药房,饲料库、饲料塔,水源,办公室、停车场、门房等场内外环境和猪群进行监测。正确的有代表性采样是反映猪场实际情况的关键一步,应按照采样要求进行采样。由于检测任务巨大,有的采用混样检测,容易出现假阴性,应选用灵敏度高的检测试剂盒。
2 关于防控非洲猪瘟的思考
近期发生的多起非洲猪瘟疫情有的是在违规调运的输入地、有的是在高速路服务区防疫监督检查站、服务区查获。防控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是在病原输出时就能及时发现,因此应加强防控体系的建设,尤其末端防控体系建设。
现在的养猪场承担着疫病、市场行情的风险。为了应对市场行情的风险,鼓励养猪场与当地屠宰厂相互深入对接,避免猪价高企时屠宰企业收猪困难、开工不足;猪价低谷时养猪场严重亏损甚至破产。鼓励相关企业建设猪场储存冷库,应对猪周期。
现在非洲猪瘟检测任务仍然很重,除了加强省级、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能力,应鼓励科研单位、高校有能力从事检测工作的加入到非洲猪瘟的防控战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