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资金“趴窝”现象分析与对策

2020-12-16黄天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20期

[摘要]自“十二五”以来,扶贫成为了我国民生工作的重点。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向下拨付了大量资金,专门用在扶贫项目上。在扶贫项目检查、项目资金使用的调查与审计中,有一种行为严重影响着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是扶贫资金的“趴窝”,即资金已经如数下拨到账上,但是却不使用。通过分析找出这种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可以提高扶贫资金利用效率,加快全面脱贫进程,努力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扶贫资金的“趴窝”现象主要由没有合适的项目、相关人员怕担责、“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的潜在影响和专项审计力度不够这四点原因造成。针对这四点原因,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即资金与项目相对应、专款专用,扶贫项目负责人由上级单位指派和加大项目审计及纪检力度。

[关键词]扶贫资金;专项审计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力求全面脱贫,在往日的扶贫成果中吸取经验教训, “大面积、广撒网”式的扶贫工作不能满足全面脱贫的目标后,开始了帮助贫困户的“精准扶贫”。自从“十二五”以来,扶贫成为了我国民生工作的重点。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向下拨付了大量资金,专门用在扶贫项目上。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我国的扶贫工作最初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3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人均GDP由1985年的858元人民幣提高到了2019年的70892元人民币。2019年我国人均GDP更是标志性地超过1万美元。我国由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CDP的提高会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

经过了近年的党员干部作风整顿以后,扶贫干部侵占扶贫资金、挪用资金至其他项目的违规违纪情况大幅减少。在资金的使用上更能做到合规合法,专钱专用。

然而,在扶贫项目检查、项目资金使用的调查与审计中,调查人员发现,还有一种行为严重影响着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是扶贫资金的“趴窝”。

资金“趴窝”是指资金已经如数下拨到账上,但是却不使用。在许多资金“趴窝”的案例中,经常会出现一边有项目缺钱,难以继续实施;一边有趴在账上的资金未能正常使用,流失了资金的价值,更严重危害了项目的进度。导致资金“趴窝”的行为不算违纪,大部分归为党员干部的不作为、慢作为,但这种行为同样严重降低了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拖慢了扶贫工作的进度,阻碍了我国人民全面脱贫的进程。

1.2 研究意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但我国人民全面脱贫,仍需所有人的努力。通过分析扶贫攻坚中资金“趴窝”的现象,找出这种现象的发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可以提高扶贫资金利用效率,加快全面脱贫进程,努力同全国人民一起迈人全面小康社会。

此外,扶贫资金“趴窝”现象还与其他更多种类财政资金的“趴窝”有相似之处。分析扶贫资金“趴窝”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不仅可以用以解决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向更多除扶贫以外种类的资金“趴窝”延伸。

2 案例描述

根据《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报道,广东省某村有一例扶贫资金沉睡三年之久的事件。下拨到该村的9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从未动过。省市纪委在某村进行交叉专项巡察后,发现从省、市、县下拨到该村的9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沉睡”三年。资金就像扶贫工作的动力,一边是某村资源十分有限,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一边的扶贫资金却分文未动,扶贫的动力空在原地打转。

在纪律检查人员询问具体情况时,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连忙为自己开脱,称自己“一分也没有贪”。尽管村书记没有贪污腐败,但他在任职期间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严重影响了上桥村的建设力度和脱贫进程。经调查后也确认村书记在这项扶贫资金上不存在贪污问题。然而,党员干部的不作为、慢作为、不敢担当、推卸责任,也是一种腐败,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后果。

3 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具体情节,可以看出该村扶贫资金“沉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3.1 没有合适的项目

97万扶贫资金“沉睡”三年的案例中,没有合适的项目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从省、市、县下拨到村一级的资金一般具有一定使用限制,该村自有的项目规模和种类有限,不能完全符合资金的使用要求。此外,各备选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不确定,也让决策人员难以抉择,最终一拖再拖,造成资金“趴窝”。

3.2 相关人员怕担责

随着纪律检查、项目审查和责任处罚力度的加大,与前些年的扶贫项目三分钟热情、一拍脑门下决定产生对比,近年在扶贫项目及资金出现了举棋不定、举步不前、拿钱不用的现象。在没有合适的项目、村里人力资源有限情况下,村里的领导干部不能进一步确定几个备选的项目风险、收益,不敢或不愿承担项目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责任,因此也就没有动力决定资金的去向和用途;

3.3“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的潜在影响

除了没有合适的项目、相关人员怕担责以外,还有一点潜在的因素影响着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是相关人员有可能存在“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的想法。把扶贫资金用在关联方的项目上,自己也可以得到回扣,甚至比直接贪污更加隐蔽;或将资金用到特定的项目上,赚足人情。在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的潜在影响下,扶贫项目中没有合适的关系和人情,资金就变为了趴在账上的“趴窝”资金。

3.4 专项审计力度不够

在该案例中可以看出,97万元扶贫款趴在账上的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停在账上的资金三年未动,此前却没有发现,说明上级单位下拨扶贫款资金后三年内未进行审计、审计过程走过场,或对审计结果的改正监督不足,上级单位对下拨资金的追踪审计力度与时效性不足。

4 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得出的扶贫资金“趴窝”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

4.1 资金与项目相对应,专款专用

为防止上述资金申请下来了,却没有合适的项目来用的情况,贫困单位在申请扶贫资金时,需要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扶贫方案及资金使用计划来,经上级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下拨资金。即先有合适的项目,才有机会申请到下拨资金。下拨资金在使用时也需要严格遵守申请时提出的条件,为资金的使用划定明确的范围,这样既可以解决没有合适的项目的问题,又可以解决项目收益不确定,相关人员怕担责的问题。

4.2 扶贫项目负责人由上级单位指派

想要杜绝“人情扶贫”“关系扶贫”,就要斩断“人情”和“关系”。在近年的党员干部作风整顿以后,为防止干部徇私舞弊,利用为民谋事的位置中饱私囊,常有主要领导干部异地任职的情况。领导干部异地任职即让公务人员去户籍或籍贯所在地以外的地方任职,有时户籍或籍贯所在地与任职地甚至跨越若干省份。异地任职的办法可以有效地减轻人情与关系在公务人员办公中的影响。

异地任职也可用于扶贫项目的执行。具体实施上,由于当地人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在申请项目扶贫资金时可以由当地主要领导人员发起。上級单位审批同意后,扶贫项目的具体执行、项目招投标、项目资金的使用等具体事宜,由上级单位指派外地公务人员或上级领导把关。待项目建成进入稳定收益期后,再交由当地人员负责。

4.3 加大专项审计及纪检力度

除了提前确定扶贫资金的使用项目和人员以外,也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加大审计及纪检力度,提高审计频率,对专项扶贫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可以有效防止资金“趴窝”现象的发生。即便发生了资金使用上的问题,通过定时定向的审计及纪律检查,也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同时,有规律且严格的扶贫资金审计也会对资金的使用者产生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

5 总结

让扶贫资金活动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效益、惠及群众,科学落地扶贫项目、确保收益,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考验着扶贫资金的使用规范,也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作风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颜春匀.别让扶贫资金“趴窝睡觉”[N].六盘水日报,2019-06-24 (002).

[2]杨溪.财政“减收”和财政资金趴窝怎么破[N].北京商报,2016-05-19(02).

[3]“沉睡”的扶贫专项资金,当醒醒啦[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5-9.

[4]蔡亮,唤醒“趴窝沉睡”的财政资金[J].产权导刊,2015 (07).

[5]于洪.以制度创新盘活“趴窝”资金[N].文汇报,2015-07-30 (005).

[作者简介]黄天悦(1996-),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审计与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