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有机融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2020-12-16邓芸
邓芸
摘 要: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兴趣,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使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要点。所以,教师结合“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使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对化学教材中的知识有深度的研究,并以此展开全面深刻的内容分析,使之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法融合;课堂教学;提升质量
在化学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化学知识要点时,应当结合学生们的学习表现,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使之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所以,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教学策略时,需要结合实验化的教学内容,为其演示实验过程并讲解相关知识细节,全面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同时,教师应使用信息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展开深度的知识学习和思考,全面提升其知识学习兴趣。此外,通过教师设计大量学习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
一、实验化内容演示,加深学生知识印象
教师为学生们讲解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时,需要特别重视对化学实验知识的讲解。在教师看来,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相关化学实验的探究过程,真正掌握科学研究化学知识的技巧和方法,最终才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在设计相关化学知识教学内容时,需要进行大量实验性的教学设计,使之为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奇妙性和知识性特点。此外,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相关化学知识时,需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实操化演示,使之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印象。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有了深刻的学习印象,便可综合提升其化学知识学习效率,以及其化学知识水平。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关于“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内容时,便可采用实验化的教学策略,进行相关知识的综合教学。在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实验知识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初步讲解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就相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印证。而后,教师应为学生们逐次开展相关的化学实验演示,使学生可以了解到金属钠在滴加酚酞试剂水中出现“浮熔游响红”的现象。同时,通过教师为其表演“吹气生火”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细节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全面加深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印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效率。
二、信息化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其化学知识学习质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相关的化学教学内容,用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通过教师长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期间,对于信息化教学内容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决定在设计相关化学教学内容时,为其引入大量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學知识学习质量。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抽象化的教学内容时,便可利用信息化教学的技术优势,将其转化为更加具象化的教学资料,使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内容时,便可利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在教师为学生们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时,发现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理解不够全面。所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形象化特点,将原本复杂的反应原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之能够帮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正是因为教师设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满足,对应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也得到实质性提升,从而切实优化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
三、任务化问题设计,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深度的教学分析后,决定为学生设计任务驱动教学策略,通过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问题,使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最终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关于“缺项配平”的知识内容时,便可由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问题分析和思考,从而切实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思考性问题需要呈现梯次递增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细节,并逐步强化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任务性教学策略,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为学生们讲解高中化学知识期间,需要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使之能够切实优化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侯建凤.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应用“师生情感合作”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考,2016(36):66.
[2]宁清茹,陈亚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思维可视化教学——以人教版《化学2》第三章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7(09):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