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研究
2020-12-16张娟王顺新
张娟 王顺新
[摘要]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和有利条件,阐明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略视角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必须“打开馆门”提供更加开放、更精准化社会化服务。进而论述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构建文化扶贫精准识别体系、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及深化服务内容、促进社会力量协同参与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项目等几个方面阐述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文化扶贫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扶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然而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完满收官带来了巨大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乃至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是从内而外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关键因素,是防止复贫、实现彻底脱贫的重要手段,对脱贫攻坚战略的完成落实意义重大。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力量,如何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新冠疫情严峻之形势下,通过拓展其所具备的社会化服务职能,积极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提供创新性精准扶贫服务,做好文化扶贫工作,助脱贫攻坚战略完美收官一臂之力,这无疑是摆在众多图书馆学者及地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亟待思考与攻克解决的重大课题。
1 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文化扶贫之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其主要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工作职能毋庸置疑,但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也堪当大用。
(1)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资源信息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扩充更新及时,这是进行文化扶贫的基础资源保障。从数量上来看,依托高校每年拨发的购书经费,图书馆不断购进丰富的纸质资源,购买先进的电子资源数据库等资源,馆藏文献数量不断扩大;从内容上来看,馆藏资源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语种、全学科资源;从类型上来看,不仅有传统的纸质资源,还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资源,更有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库、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等。有些更新替换下的多余纸质文献可以输送给特定偏远贫困地区的人群,而部分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也可以依托现代通讯技术,与偏远贫困地区的地方图书馆或院校图书馆实现有限程度的信息资源共享。
(2)人才優势。高校图书馆相比于地方公共图书馆来说,由于“进门”学历门槛的限制,馆员学历水平普遍较高,综合素质较好。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图书馆自身更加注重人才引进的适配性,重视馆员队伍的日常培训与进修学习,因此馆员队伍日趋壮大,学历结构不断优化,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学科背景逐渐强大,这些都构成了承担文化扶贫工作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3)技术优势。高校图书馆出于服务教学、科研的需要,在提升技术水平和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方面更容易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这就构成了文化扶贫的技术后盾。不仅包括有科学分析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理论性技术,还包括数据挖掘、数据管理、知识发现、知识个性化推送等实践操作性技术。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和方法,将一些基础常识、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云讲座、网课、慕课的形式传授给被帮扶对象,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扶智。
(4)政策优势。教育部2015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纳入高校图书馆日常主要任务中,这为高校图书馆不断拓展深化其社会化服务职能,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参与文化扶贫提供了政策依据。2018年1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也明确提出“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都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地方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之现实困境
目前,高校图书馆积极拓展其社会化服务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实践中,但其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扶贫效果不尽如人意。
2.1 文化扶贫措施缺乏针对于需求识别的精准度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即精准定位贫困地区文化需求特征,尊重个体差异,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采取个性化、差异化、针对性的文化扶贫政策措施。“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型文化扶贫,不顾各贫困地区农户实际需求,效果甚微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文化扶贫时,经常单纯的捐赠一些书籍、搭建一个农家书屋、组织学生下乡文艺演出等。但是捐赠的书籍没有任何针对性,并不适合他们阅读,利用率低下;建立的图书室缺乏专人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普及文化知识传播的作用;曲高和寡的文艺汇报演出只能带来一时的精神享受,并不能扎根于广大贫困户日常业余文娱生活中。贫困户变成了只能被动接收捐赠的“工具人”,没有明晰扶贫对象的真实需求,他们迫切需要的资源供给不足,不需要的资源却供给过剩。没能对症下药,缺乏对象性、差异性的文化扶贫行为,必然难以产生积极有效的成果。
2.2文化扶贫方式有限,内容单一
为了完成学校或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高校图书馆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工作,但是形式单一,实践活动千篇一律。例如扶贫方式主要是结对帮扶、对口帮扶,帮扶对象主要为贫困地区基层图书馆或贫困区院校;通过校地共建项目,借助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第三方的力量来共建图书馆、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或者通过直接的图书捐赠活动、志愿下乡活动等为贫困地区人民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愉悦。从时间层面来看,大多文化扶贫实践活动多选在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儿童节或是九九重阳节等针对性节日的一次性“走过场”活动,缺乏长期规划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主题书展、阅读推广、图书或文具用品捐赠、知识讲座等实践活动,缺乏创新和创意。
2.3缺乏多方主体精诚合作的制度保障
文化扶贫工作是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一项具体的项目活动从前期策划、踩点、调研,到中期具体实施、执行操作,再到后期的绩效評价和总结反馈,都需要高校、高校图书馆、地方政府、当地村委会、各民间组织及社团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达到圆满的效果。但是基于行政管理的角度,他们从属于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有教育性事业单位的高校图书馆,有地方人民政府、基层管理组织村委会,也有受文化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民间协会或民间组织。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天然割裂,造成各方日常联络不紧密,信息互通不顺畅,效果反馈不及时。
3地方高校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之具体措施
3.1 构建文化扶贫精准识别体系
要想达到文化精准扶贫的显著成效,首先对扶贫对象的判断、识别要精准。要因地制宜地构建一整套统一标准且可量化的识别指标体系,包含地理环境、文化程度、健康程度、家庭状况、致贫原因等等,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判断确定真正的文化扶贫群体,避免真贫被脱贫,假贫求贫困的弄虚作假状况。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借助数据库技术将指标体系数据化,形成扶贫对象信息档案数据库,并通过实时跟踪、动态分析及时更新数据,动态管理贫困人口数据库,建立贫困人口正常退出机制。第三,做到对扶贫对象需求的精准识别,以便能因时因地制宜地精准匹配、输送文化资源。比如根据贫困地区实际种植农产品情况、种植技术情况、养殖技术情况及其产业优势选择提供对口的图书及信息;考虑到贫困者自身文化水平和学习程度的限制,举办通俗易懂,易学习易操作的通识讲座或专题知识讲座,真正切实针对贫困户需求来提供扶贫服务。
3.2拓展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
除了传统的文化扶贫方式以外,还可以参考借鉴领域内其他一些独特的实践方式,比如真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通过真人经验分享的现身说法,和扶贫对象面对面实时交流,这些成功人士的发家致富经直接吸引、刺激贫困农户的意识觉醒,更加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各种扶贫工作的落实,从而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专业学科馆员助农方式。农业学科馆员具有农学、种植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背景和技能结构,他们作为科技特派员下乡,教授当地贫困户相关农业、种植业知识,让农民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紧跟农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生产种植。第三、互联网+文化的新型扶贫模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利用数字图书馆的平台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和开放的程度,开放更多的文化共享数字视频资源、多媒体信息资源;利用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实现个性化信息的订阅、推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参与到建立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的工作中。
3.3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文化扶贫项目规划实施
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文化扶贫项目及相关课题的申请,争取政策与资金上的巨大支持一遍更好。积极发挥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将其培养为农村阅读推广人,基层文化传播员,成为下乡、支教等公益实践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吸纳学生社团组织、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公益倾向的企业、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行业协会、公益机构、扶贫基金会等共同合作发展扶贫项目,聚集资金力量支持,发挥技术、人力优势,更好地服务于贫困地区人群。开展与出版社发行机构长期战略合作,形成定期赠书活动、文化下乡。与数据商、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数字文化扶贫项目,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发贫困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云平台并提供线上展示,打造乡村特色旅游金字招牌。此外,要建立各方参与的联盟管理机构,以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保障各方联动合作顺畅对接,使文化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扶智治愚”助力文化脱贫的积极效果。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扶脱贫论指出“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主体,文化精准扶贫的核心力量之一,必须不断深化其社会服务职能,为文化扶贫和乡村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严贝妮,郭熔,李晓霞.“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实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研究,2019 (04).
[2]任丽博.脱贫攻坚环境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研究一一以张家口学院图书馆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