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员工”模式的趋势研究
2020-12-16马艳芝王丽芳
马艳芝 王丽芳
【摘 要】“共享员工”模式是新冠疫情下,不同行业的企业间为了解决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而进行暂时性错配的有效方式。它是对传统用工方式的改革,能够精确匹配人力供求企业、帮助企业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员工工作弹性化。论文通过对“共享员工”模式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研究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帮助“共享员工”模式的发展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Abstract】"Shared employee" mod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to make temporary mismatch in order to solve the imbalance of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under COVID-19. It is a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mode, which can accurately match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human resources enterprises, help enterprises resist uncertain risks, relieve enterprise capital shortage, reduce enterprise operation cost, and realize the flexibility of employees'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hared employee" mode, studies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ossible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employee" mode to be more reasonable and standardized.
【關键词】“共享员工”;共享经济;劳动力资源
【Keywords】"shared employee"; shared economy; labor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7-0100-02
1 “共享员工”产生的背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乱了一切。为了战胜新冠病毒,早日恢复经济生活的正常,国家号召居民进行长期的居家隔离。这一举措对餐饮、娱乐、酒店等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居家隔离的人们对线上购物的需求出现爆棚式增长,生鲜电商生意火爆。2月3日,盒马鲜生超市率先对外宣布,将接纳云南云海肴餐饮公司的部分员工加入盒马门店开展工作,至此拉开了“共享员工”商业模式的序幕。
2 “共享员工”的内涵
“共享员工”模式,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特定的时间内,由企业作为主体,进行人员工种与工作职能的相应调换和匹配。可以说“共享员工”既是当下疫情期间企业的自救措施,也是特殊时期产生的一种灵活用工模式。它大热的背后是灵活用工需求迅速增长的市场前景。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指出, “这种灵活的方式不仅是应急措施,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机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最有时间、最能做的事情上,而并不一定要捆绑在某一个企业中,这将会是未来工作的一种模式”。
3 “共享员工”的意义
3.1 实现企业供求精准匹配
受疫情影响,很多传统企业无法复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企业的房屋租金、员工工资等巨额成本仍在支出,这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在此期间,线上零售企业的订单量却出现爆棚式增长。“共享员工”模式把传统企业的闲置员工转移至有更大用工需求的企业中,不仅解决了线上零售企业员工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缓解了传统企业的资金压力,实现了供求双方的精确匹配。实现了线上零售企业、传统企业以及员工的三方共赢。
3.2 帮助企业抵御冲击,度过难关
新冠疫情的发生,餐饮业首当其冲,除此之外,旅游、交通、酒店、娱乐等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众多一时无法复工的企业,通过“共享员工”的商业模式转移了闲置的劳动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缓疫情带来的冲击。但是即便不考虑疫情因素,“共享员工”商业模式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新的运营思路,特别是对有明显淡旺季之分的行业。
3.3 促进企业成本控制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一个企业,所有的成本项目中,人力成本往往所占比例较高的一部分,它包括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社会保险及员工福利等。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对人力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可能受到市场的影响,产品的销路出现问题,而不得不停工停产。如果能在停工期间通过“共享员工”模式转移部分,那么企业就能对用工成本进行控制,保障员工权益,避免人员流失,减少企业损失,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4 实现员工工作的弹性化
传统的用工模式要求员工在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场所完成工作任务。而“共享员工”模式下,多数企业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它考核的是员工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特定的工作任务,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并不重视。因此,员工可以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技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实现一人身兼数职,获得更多的报酬,实现个人价值。
4 “共享员工”面临的问题
4.1 相关法律法规问题
有些人认为“共享员工”与以往提出的劳动借调大同小异。但是论文认为二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劳动借调主要适用于行政单位,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而“共享员工”可以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调配,可以说它是对劳动借调的进一步改革。“共享员工”作为疫情期间兴起的一种用工模式,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例如,共享期间劳动关系的确认、工资的发放、五险一金的缴纳、工伤的认定等,目前都没有相关的法律做出明确的规定,只能通过常识和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这样就加大了共享期间的用工风险。
4.2 员工适应性问题
“共享员工”的概念率先是由盒马鲜生提出来的,吸纳了多个行业的闲置员工加入。这些员工中如果有同行工作经验,那么经过简单的培训他们就可以快速地进入工作角色,胜任工作。但是如果是跨界用工,员工没有相关的经验,用工单位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其进行培训,这无形当中加大了用工单位的成本。例如,疫情期间,劳动力缺口最大的就是餐饮和快递配送员,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对配送员要求是相当高的。它需要配送员对所在城市的街道名称、大街小巷、小区楼盘相当熟悉,而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配送员就可以上岗。
4.3 工资发放问题
对于共享员工来说,工资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工资水平如何确定,按照什么方式发放,五险一金谁来承担,有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或减免等,这些问题如果事先协商不好,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势必会引起劳资纠纷,“共享员工”的模式必定走不长远。
4.4 “共享员工”绩效考核问题
一般来说,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不仅考核员工的工作结果,也要考核员工的知识、技能、品德及工作态度。通过过程考核,发現员工的问题及潜力,进一步提高绩效水平。而“共享员工”的工作目的性比较强,他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对“共享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核,更难以对员工的潜力进行预测。除此以外,对处在同一岗位的本单位员工及共享员工的考核内容不一样,也会引起员工的不满。
5 结论
“共享员工”做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模式,可以实现企业供求精准匹配,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抵御风险,实现员工工作的弹性化。虽然目前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但是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将会越来越丰富,使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了解决“共享员工”模式面临的问题,让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论文通过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从政府角度来看,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利与责任,推动“共享员工”这一用工方式更加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具体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可以先在某些市区进行划点试验,再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规范,从而保证“共享员工”模式能够走得更长远。
从企业角度来看,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情况,积极探索这种灵活的用工模式。一方面,要解决员工的适应性问题,在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数量之间达到平衡;另一方面要做好对共享员工的管理,从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到薪酬的发放都要有明确的规范,既让共享员工满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价值,也要让本单位员工满意,和共享员工和谐共处,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从劳动者角度来看,“共享员工”的模式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施展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劳动者应该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积极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和范围,这样才能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悦.我国共享经济时代下的劳动关系认定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
【2】吴学安.让“共享员工”走得更远[N].人民政协报,2020-02-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