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改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20-12-16寻江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8期
关键词:新课改评价过程

寻江平

新课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有幸成为这轮新课改的实验者。在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一些新的认知。

一、教师教育思想的改变——让老师学起来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地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教师角色的改变——让学生动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手段的改变——让课堂丰富起来

知识经济来临本身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正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改变教学的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编制概念教学程序、练习程序、指导程序,这些程序的应用将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比较抽象的概念、法则的教学;可以增加课堂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

四、加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思考起来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不再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是以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知识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五、加强合作式学习——让课堂活起来

“合作学习”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从而每个人的思维也得到了积极锻炼。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實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六、改变评价体系——让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最后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评价过程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