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一块“的确良”诞生记

2020-12-16张泶敏

中国石油石化 2020年23期
关键词:化纤施工

文/张泶敏

“种子队”精神引发了我国的化纤革命,奏响了引进技术设备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序曲。

“当年,你们织出了中国第一块‘的确良’。现在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是沧桑巨变。今天看见你们朝气蓬勃,我感到非常欣喜。因为你们是国家的‘种子队’、国有企业的‘种子队’。几十年历经风雨,一路前行,你们的一些新产品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填补了空白。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以贯之,砥砺前行,作为共和国的‘种子队’,打出更好的成绩!”2018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辽阳石化时指出。

的确良

1971年,毛主席到南方各地视察。途中,他利用闲暇时间热情地和随行人员攀谈,几位工作人员抢着说他们看到的新鲜事。其中一位扎着小辫子的服务员说:我们昨天休息时到商店,排了好半天的大长队,等了一个多小时,才买到了自己特别喜欢的“的确良”布(涤纶织品)。那布不论是做衣服还是做被褥,都是再好不过了。色彩艳丽,质地结实轻薄,特别青春啊!可惜就是太紧俏了。主席看着她那美不自禁的表情笑着说:百姓都喜欢,那我们就多生产一些。

回到北京,毛主席心里惦念着百姓的穿衣问题。主席向周总理问道:我从长沙回来时了解到群众特别喜欢“的确良”布,我们为什么不多搞一些?周总理说:主席,我们现在自己还没有生产化纤涤纶布的技术能力呀。主席说:我们自己搞不了就弄点国外的嘛。总理马上说:好,主席说了我们马上办。

1972年2月5日,《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经过层层审定报送周总理。呈送给毛主席后,毛主席批示马上办。经过多次论证,最后决定将四大化工化纤项目中最大的一套化纤项目建在辽宁。辽宁省立即组织调研小组,对此事进行了专项考察和调研,最终决定将项目建在辽阳。

硬骨头

历经筹建、调入工程技术人员、赴法国谈判等工作后,辽宁省委立即组织各方面的精锐力量参加辽化建设。至此,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名会战大军云集辽阳,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创业征程。

20 世纪70年代初,人们走进辽化工地,无论是在标语牌上、广播声中,还是在紧张的施工现场,到处都可以听到、看到“只要骨头不散架,就要拼命建辽化”这气壮山河的誓言。提出这个钢铁誓言的人,是参加辽化建设的301部队26分队副排长黄雪官。

在日常施工和工作中,黄雪官总是艰苦担子抢着挑,危险时刻冲在前,投入全部精力干好本职工作,成为301部队的模范。1973年,他的胃病发展到胃穿孔出血的严重地步,由于病情恶化连续动了3次手术,胆囊摘除、小肠被切去了一节。面对现实,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如何战胜疾病,继续工作。

1975年初,黄雪官听说所在部队施工进入紧张阶段后,心急如火,在医院里再也待不下去了,立即给医院打了一份申请报告,要求出院归队。医院的同志被他恳切的要求所感动,经过研究决定让他暂时出院观察一段时间,在出院证上写了“全休治疗”4 个字。

1975 年 3 月,黄雪官回到部队,便立即投入到辽化施工中。当时,辽化正在建设招待所大楼。火热的会战场面,使他把“全休治疗”抛到了脑后,多次向领导请求参加施工。领导看着他的出院证说:“你背着部队出了院,现在又要参加施工,这怎么能行呢?”他恳切地说:“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我这点病又算什么。只要骨头不散架,就要拼命建辽化!”他硬是抢着参加了装修歼灭战。

招待所大楼高达8 层 30米。这么高的大楼,就是身体好的人肩扛建筑材料上下一次也会感到费劲儿。在50 多个装修的日夜里,黄雪官跑遍了楼房的每一个角落,上下往返参加施工。在最后 5 天连续30多个小时的作业中,他没落下一分一秒。在场的人,无不为他这种拼命建辽化的“硬骨头”精神所感动。

●“色彩艳丽,质地结实轻薄,特别青春啊!”姑娘们喜出望外购买“的确良”布。

站排头

1975年,施工建设中,辽化把水通、电通、路通作为全年六大战役之一。承担水源施工建设的是旅大市政三大队第二管道队。队长王世才干工作事事走在前,挑重担处处站排头,带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

在贯通汤河水源管线工程中,王世才身患严重的胃溃疡病,但仍然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河宽流急,天冷水凉,没有排水设施,没有水靴,他带头光脚跳进河里干了起来。同志们见他脚已经肿了,劝他歇一歇。他却站在沟沿上,笑着大声喊:“会战大辽化,咱工人从来不讲价!光脚把土挖,脚趾乐开花!完成任务,他的功劳最最大!”工友们被这个极其坚强而又乐观的头头儿深深地感染了,在笑声中忘记了劳累。

1975年2月,在突击穿越太子河管道沟槽工程时,突击开沟,在冰碴儿扎脚的河滩下,王世才一天挖土17立方米。清除淤泥,他带头跳进河套;运送土方,他抢先挑起大筐;连接管口,他第一个破冰下水。整整 3 天,他“站排头”没离开工地一步。他那坚强的身躯和意志,让工友们敬佩地竖起大拇指:大庆的“铁人”王进喜我们没见过,辽化的“铁人”就在我们身边!

1975年的数九隆冬,输水管线穿越太子河的艰巨任务摆在了王世才和他的工友们面前。这是水源工程中最艰巨、最关键的一仗。打钢管桩,是爆破前的一场硬仗。天寒地冻,王世才带领大家在太子河上,用人力向河底打钢管,人工拉绳打锤,硬是把直径二三百毫米长 4 米的钢管打入鹅卵石的河底。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扶桩的人在十几米高的架子上一连干10多个小时,冻得手脚麻木,有时腮帮子被冻僵连话都说不出来,关节冻得连路都走不了,仍然坚持拼搏苦干,直到完成任务。

1975年国庆节,建厂指挥部组织大型诗歌朗诵会。王世才站在台上高声朗诵:“毛主席圈定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艰苦奋斗绘新图,战天斗地力无穷。”大家被他这个铁汉子的豪迈诗句振奋了。从此,这首诗便流传在整个建设工地,并被广泛传颂,激励着辽化人。

辽化建设者们秉承为国家解决人民的穿衣、吃饭和就业问题,推进中国四个现代化迅猛发展的光荣历史使命,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和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天当被,地当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艰苦奋斗,团结拼搏,饱经磨砺,克服种种困难,从1974 年4月打响以“三通一平”为中心的第一战役,到1979年1月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的确良纤维原料,再到 1981年9月试车成功,历时7年4个月,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化纤基地。辽化每年生产出的7.4万吨化纤原料相当于430万亩棉田的产量,如果全部织成“的确良”可保证当年全国人均“七尺布”。

点 评

“种子队”精神,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事业,始终胸怀报国之志、恪尽兴企之责;就是始终保持为党分忧、产业报国的使命,始终保持敢于斗争、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始终保持志在超越、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种子队”精神,在我国国有企业群体中发挥着标杆和旗帜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化纤施工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CSM+TRD”地下连续墙技术施工应用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我国纺织化纤行业碳排放估算的研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