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砧木对黑龙江保护地小型西瓜生长、品质及枯萎病抗性的影响

2020-12-16李金龙冯一新徐健王丽冬刘思宇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裂果枯萎病保护地

李金龙,冯一新,徐健,王丽冬,刘思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哈尔滨 150030)

我国小果型西瓜栽培始于20世纪90年代[1],以其芳香味美,体积小,熟期早等优势,逐渐占据黑龙江夏季水果市场。但存在易裂、抗病性差等问题[2],因此采用保护地种植,近年来随着保护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实现合理轮作,导致土壤中残留大量前茬植物残体和病菌,造成保护地小型西瓜病害加重,进而品质下降[3]。国内外研究发现,西瓜枯萎病,是目前最严重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之一,严重时可以减产10%以上[4]。为提高果实品质,降低土传病害发生,采用嫁接方式,筛选合适的砧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连作障碍对植株造成的影响[5]。本试验选用黑龙江省水果市场反应较好的保护地小果型品种 ‘特小凤’西瓜做接穗,收集农户常用4种砧木,通过对其嫁接成活率、植株长势、果实品质、产量和抗枯萎病的调查,筛选最优组合,获得优质高产的回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接穗材料为‘特小凤’,来自台湾农友种业公司;供试砧木材料为‘京欣砧木1号’ 属瓠瓜与葫芦杂交种,‘京欣砧木2号’ 属于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的杂交种, 均来自寿光市嘉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瓠瓜’和‘大压腰’ 为葫芦科葫芦属,均来自农友种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计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特小凤’自根苗作对照,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20株,设3次重复,共计60株。

表1 试验处理

1.3 前期处理

1.3.1 嫁接。3月15日保护地播种,砧木苗较接穗苗早5 d播种。用温汤浸种的方式,浸泡30 min后,用干净湿润的纱布包裹,放置在28 ℃的恒温环境2 d,出芽后将接穗和砧木种子分别播在9×9的营养钵中,用透明地膜覆盖,保温保湿,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采用靠接法完成嫁接。转移到小拱棚中,前5天保持拱棚内温度在30 ℃,湿度在80%,嫁接苗缓苗长至两叶一心后,白天适当放风,统计嫁接成活率。

1.3.2 试验地。试验地选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大棚内,为保证试验准确,前茬作物为西瓜,土地肥力中等。定植前,亩施有机肥1500 kg,N、P、K复合肥10 kg,沿着大棚受力钢筋走势做畦,吊腕立体栽培。畦面宽0.8~1.0 m,高0.2~0.3 m,延垄走势铺设滴管,最好采用银灰色地膜,减少蚜虫发生[6]。5月1日定植,定植后10 d,嫁接苗叶片没有萎蔫且正常生长,即为定植成活,统计定植成活率,定植株行距为0.5 m×1 m,亩保苗在1330株左右。

1.4 试验方法

1.4.1 形态指标测定。6月2日,果实进入坐果期,用卷尺测量主蔓长,由近地面主蔓基部起始,到主蔓生长末端,游标卡尺测量主蔓基部粗度;叶片选取作瓜节位前一片叶,采用LA-S植物图像分析仪,测量叶面积。7月12日,果实成熟后,统计主蔓叶片数量;使用卷尺和游标卡尺测量果实横纵径和果皮厚;参照《西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统计裂果率[7];统计各小区处理西瓜总产量和亩保苗,计算亩产。每个处理5次重复,随机选取,计算平均值。

1.4.2 品质指标测定。采用邵氏硬度计,在果实赤道面随机选择5个点,测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使用手持式糖度计测量;VC含量用2,6-二氯靛酚钠盐滴定法[8],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选取,计算平均值。

1.4.3 枯萎病指标测定。枯萎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参照《西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

枯萎病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9]

1.5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数据处理,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砧木对嫁接后西瓜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T2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处理T1、T3、T4,达到了93%,处理T1、T3、T4的差异不显著,而处理T1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有80%;在定植成活率中,处理T2和处理T4的成活率最高,达到100%,但与处理T1差异不显著,而以上3组处理均显著高于处理T3。

表2 嫁接成活率对比

2.2 不同砧木对嫁接后西瓜植株长势的影响

由表3可知,嫁接后西瓜的长势明显显著提高,处理T2、T3、T4的主蔓长显著高于T1,其中处理T2最长,比对照提高了8.9%;在主蔓长、粗方面,处理T2的表现也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183.36 cm和0.92 cm;处理T2叶面积小于处理4,但显著高于处理T1、处理T3,为30.29 cm2;在叶片数上,处理T4 >处理T2 >处理T1>处理T3 >CK。

表3 植株长势对比

2.3 不同砧木对嫁接后西瓜果实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嫁接后平均单果重和亩产都显著提高,其中处理T2和处理T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处理T2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最高为1.82 kg,提高了22.97%,其次是处理T3和处理T4,分别提高了20.95%和12.84%;亩产增长量中处理T2和处理T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T2和处理T3,增产量分别提高了22.97%和20.95%,处理T1增产量最低,仅为7.43%。

表4 果实产量对比

2.4 不同砧木对嫁接后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知,在果实横径、纵径上和果实口感,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果皮硬度和果皮厚中,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大小为处理T2 >处理T3 >处理T4 >处理T1 >CK;在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中,处理T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达到最大值为13.2%,高于对照9.09%,处理T4含量最低为10.9%;在裂果率方面,嫁接苗的裂果率,仅为5.63%,显著低于对照,T2处理显著高于处理T1、T3、T4。

表5 果实品质对比

2.5 不同砧木对于嫁接后西瓜抗枯萎病的影响

由表6可知,各处理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处理T2发病率最低,仅为8.58%,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处理T1和处理T4差异不显著。处理T2、处理T3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彼此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8、6.7和69.15%、64.36%,但显著低于其它处理。

表6 抗枯萎病对比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选取4种砧木,嫁接成活率都在80%以上,其中‘京欣砧木2号’(T2)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3%,而定植成活率也达到100%,嫁接亲和力要显著高于其它砧木;‘京欣砧木1号’(T1)的嫁接成活率最低,只有80%,与翁丽青[9]研究的表现不一致,可能受品种自身亲和性、嫁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对冬瓜嫁接的研究发现:与自根苗相比,果重增加19.6%,增产9912.7 kg/hm2差异显著,砧木能够提高对土壤中氮肥的吸收,达到增产增收[10]。番茄在嫁接马铃薯后,植株长势增强,叶面积增大,果实硬度提高[11]。本研究发现,‘京欣砧木2号’(T2)促进了植株长势,在主蔓长、主蔓粗、叶面积、叶片数量上均有显著提升,分别增加了8.76%、37.31%、18.88%、40%。

在对茄子的研究中发现,砧木对接穗长势存在影响,促进植株长势的砧木,单果重和产量能显著提高[12]。本研究发现:‘京欣砧木2号’(T2)和‘长瓠瓜’(T3)的平均单果重和亩产高于其它处理,其中‘京欣砧木2号’(T2)增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达到22.97%。

果实品质高低是衡量砧木优良的重要标准之一[13]。在对甜瓜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砧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比例表现不同[14],而钙元素可以提高果实硬度[15]。本研究发现,果实的横径和纵径变化不显著,果皮厚和果实硬度显著提高,裂果率显著降低,其中‘京欣砧木2号’(T2)表现最好,硬度和果皮厚提高了43.11%和25.96%,裂果率降至5.63%。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出现不同变化,说明不同砧木对果实品质影响存在差异[16],其中‘京欣砧木2号’(T2)和‘长瓠瓜’(T3)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13.2%和12.6%,VC含量中‘长瓠瓜’(T3)处理最高7.25 mg/100g,提高13.99%。这与番茄的研究结果一致,果实各营养指标受不同砧木的影响存在差异,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含量与对照存在高低变化[17]。

研究发现,嫁接显著明显提高了西瓜抗枯萎病能力,这结果与辣椒[18]、番茄[19]、黄瓜[21]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以‘京欣砧木2号’(T2)表现最好,发病率减少了15.81%,防治效果提高了69.15%。

综上所述,‘京欣砧木2号’在嫁接成活率,植株长势,果实品质及抗枯萎病能力,均好于其他处理,最适合作‘特小凤’砧木。

猜你喜欢

裂果枯萎病保护地
裂果严重的屯屯枣 怎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裂果,你真的懂吗?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葡萄裂果的综合预防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茄子裂果原因及预防》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