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暖民心 收获橄榄富民果
——青川县全力打造沙州幸福岛油橄榄特色现代林业园区
2020-12-16文图李明锦
○文图/ 李明锦
青川县自1999年开始引种油橄榄,全县已发展油橄榄9.3万亩,占全省油橄榄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沙州、木鱼等6个乡镇,惠及种植户1万余户、近4万人。
近年来,青川县依托浙江长效帮扶、市级森林植被恢复等项目支持,在“稳定面积、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持续做强油橄榄产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2019年,全县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4000吨,综合产值达到2.32亿元,农民依托油橄榄产业人均获得收入超过3500元,预计今年全县油橄榄鲜果产量将达到4100吨,油橄榄产业已成为青川县脱贫奔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全面提质增效 打造优势品牌
围绕“强基达标”上档升级,建设特色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在白龙江低山河谷区地带,打造特色油橄榄现代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0万亩。一是以提质增效、上档升级为建设目标,建成以白龙湖幸福岛油橄榄为主导产业的高质量核心区4800亩。二是创新园区建设体制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青川油橄榄建设项目,创新“科、企、农”一体化经营模式,建立了良好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建设基地,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园区内外群众收入,实现生态、旅游、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三是建成白龙湖北岸国道543线油橄榄景观大道和白龙湖南岸休闲景观道;完成木鱼文武油橄榄品种园、沙州幸福岛油橄榄观光体验园、油橄榄综合示范园等林业生态经济园3万亩;打造乡村特色风貌观光带建设、油橄榄生态农家院落休闲带、垂钓平台、油橄榄特色小镇。
全市油橄榄提质增效工作会
油橄榄基地
强化“去旧革新”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油橄榄品种改良。近年来,青川县按照市政府“油橄榄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对不结果和结果少的油橄榄成年大树以及品种杂乱的油橄榄树进行嫁接品改。今年,全县品种改良油橄榄2.2万亩。一是比选“优种”。从本地栽植的油橄榄品种中筛选出较好的12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按照“长势好、挂果优、抗病强”的原则,精选出适应本县生长条件的科拉蒂、豆果等4个优良品种,并建立油橄榄采穗圃100亩,种植户每年以油橄榄采穗圃为源头采集优良品种穗条进行品种改良。二是替换“旧种”。制定油橄榄品种改良方案,在种植油橄榄地区选定适嫁的橄榄树进行挂牌嫁接,针对七八年不开花不挂果的“小老树”,换栽新品种和嫁接改良,并建立成活管理台账,对比成活和试花试果效果,整体提升油橄榄质量。
油橄榄
突出创新联动 激发产业活力
突出特色林业,巩固生态底色。一是以点带面,持续做大产业规模。按照“园区建设+示范园”建设模式,坚持“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原则,在建设特色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的同时,同步改造低产低效园,发展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分别建成油橄榄示范园6个,提质增效集约化管护9.3万亩。二是院县协作,夯实产业技术支撑。与市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校开展院县合作,采取“外引内培、洋土结合”的方式,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实施“品种改良”等提质增效措施,着力打造“市县乡村组”五级技术推广体系,培训乡土技术明白人280人。
夯实产业基础,发展立体林业。一是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庭院。支持白龙湖库区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周边田坎、坡脚地带等适种区域,大力发展油橄榄“庭院经济”“田坎经济”,库区108户贫困户在“大业主园区+小农户庭院”两大油橄榄产业载体联动发展驱动下,建成以木本油料为特色的油橄榄产业庭院108个,实现“荒山穿上绿衣服、林农撇上绿钱袋”。二是种养结合,推动集约发展。按照“树上结果、树间种植、树下养殖”发展思路。采取“间种套种”“种养循环”模式,引导油橄榄种植户在适宜的油橄榄林间适当发展芍药、菊花等中药材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业主和农户创新发展油橄榄林下跑山鸡、跑山猪等特色养殖业,实现空间、肥水等资源集约化发展。经测算,此模式实现年均亩增收5800元。
突出延链补链,推动融合发展。一是强化主体培育,促进产品研发。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延伸油橄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链条,增强产业品牌竞争力。培育东润、青源林、川珍实业、山客山珍等精深加工、包装龙头企业4家。今年8月,县委书记罗云率青川县党政代表团赴达州市开江县考察油橄榄产业,通过此次考察交流,引进油橄榄加工项目,进一步加快青川油橄榄产业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青川生态建设和脱贫巩固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拓宽销售渠道。聚焦“扶贫+旅游+互联网”,同步拓展销售平台,实现油橄榄产业与市场精准对接。大力推广“扶贫订单”“以购代捐”等购销模式,由企业、业主大户带头,通过招商对接、网络宣传等方式,发展“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型电商经营主体12个,建立电商综合服务站1个,与京东、天猫、淘宝等知名线上销售平台合作,市场遍布多个省市地区。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产旅”融合。依托丰富的油橄榄资源,先后实施森林休闲、花卉观赏、林果采摘等产旅融合项目。创新开发库区油橄榄野外露营、油橄榄采摘等旅游活动,打造生态“森林人家”52户,截至“十一”国庆后,库区接待游客量达89万人次,实现户均增收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