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副伤寒与痢疾防治探讨
2020-12-16初良
初良
(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二道桥乡兽医站 834600)
犊牛副伤寒病在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在冬末春出时发病较多。在春季母牛发情配种,在初冬到年底时产犊,整个过程需要重视犊牛副伤寒病的有效防治工作,避免犊牛发病。而犊牛痢疾多发于秋冬季节,特别是规模化养牛场中,一旦发病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犊牛健康生长。
1 犊牛副伤寒
1.1 诊断
犊牛副伤寒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都是该病初步诊断的依据。当确诊疾病后,应根据实验室诊断,选取病牛粪便完成革兰氏染色与镜检,检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SS琼脂平板中的菌落是黑色,培养基中有红色菌落,光滑且边缘整齐。该菌可以发酵出葡萄糖、麦芽糖及甘露醇等,同时可以产酸产气,满足于沙门氏菌基本特征。
1.2 犊牛副伤寒的治疗措施
出现疑似病畜时,养殖人员应及早隔离病畜,增强日常护理及康复治疗工作。在临床防治时,养殖人员应做好消炎抑菌及败血症与自体中毒等病症的有效防控。可以利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消炎抑菌。而败血症与自体中毒病症的防治应对症下药。可以利用长效土霉素进行治疗与预防,药物肌肉注射,每天用药1 次,连续用药7d。同时还需要运用能量合剂、VC及葡萄糖酸钙等药物进行滴注,确保治疗效果。盐酸恩诺沙星注射液10mg/kg 肌肉注射,配合生理盐水滴注。利用硫酸庆大霉素与利巴韦林等进行肌肉注射,同样配合生理盐水滴注。在临床治疗时,如果病畜出现严重腹泻,需要利用酚磺乙胺与生理盐水配合滴注,治疗效果良好。若病畜呼吸困难,便可利用安钠咖注射液,用量为每次10ml,配合生理盐水进行滴注[1]。
2 犊牛痢疾
2.1 诊断
首先,在犊牛由于败血型的痢疾出现死亡时,在表面特征上并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在犊牛感染肠型痢疾时,病畜尸体明显消瘦。与此同时,因犊牛死亡前期存在非常严重的脱水问题,所以病牛眼窝存在下陷及黏膜苍白现象。解剖犊牛尸体后发现,犊牛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现胃肠炎,同时病牛胃内囤积了大量凝乳,黏膜出现严重水肿及充血问题[2]。
2.2 犊牛痢疾的防治措施
犊牛痢疾的有效预防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犊牛痢疾的患病概率,还能进一步提升犊牛整体免疫能力,直接关系到犊牛健康生长及养殖效益。所以,相关养殖人员应做好养殖场内部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初生犊牛的抗病能力相对较差,与此同时,犊牛对外部环境的整体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养殖人员应做好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为犊牛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空间。当犊牛生长到20 日龄时,应为犊牛注射各种抗寄生虫类药物,从而有效预防痢疾。在犊牛生长到30 日龄时,应做好犊牛驱虫工作,犊牛根据每1000g 体重服用10~15mg 的阿苯达唑片,每10kg 体重在皮下注射0.2ml 伊维菌素的注射液,进一步提升驱虫效果,防止犊牛患上痢疾。
针对犊牛痢疾的有效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抗菌处理。在发现犊牛感染痢疾时,需要及时进行犊牛抗菌处理。相关工作人员应给病牛使用诺氟沙星,每头病牛2.5g,每日3 次用药。与此同时,患病相对严重的病畜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庆大霉素完成高效的抗菌治疗,配合相应的补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畜病症。除了西药,针对犊牛痢疾还可以利用中药治疗。运用30g 甘草、50g 枳壳、40g 连翘、40g 地榆、30g 槟榔、30g 黄檗、40g 秦皮及金银花40g 等各种中药材添加适量水,随后用小火完成煎汤,当中药的温度达到40℃时,给患病牛进行相应灌服,一次中药灌服量保持在750~1000ml 内,每天用药2次。每副中药能用于一头病牛连续服用2d,连续用药1~2 个疗程后便能让病畜康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牛养殖向着规模化与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突出了疾病防控的重要性。犊牛抗病力及外部环境适应力较差,因此,更应做好疾病防控与治疗工作,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做好日常疾病预防工作,运用中药与西药配合的方式确保疾病治疗效果,保证犊牛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