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设计与景观改造探索
2020-12-16周辉煌
周辉煌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的乡村旅游近21 亿人次,占旅游总量的一半,在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可以说,旅游业已被乡村地区广泛宣传为发展战略。
1 民宿发展背景
在全球化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抽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去到城市就业、务工,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一份 2016年的研究显示,中国乡村地区93.5%是存在“空心化”问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居人口呈现老龄化、贫困化的趋势,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向城市,引起了农村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村庄的整体格局和景观风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三农”问题,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将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乡村旅游发展势头红红火火[1]。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民宿就出现在了乡村,有的民宿依傍于有热度的景区,有的民宿则“反客为主”,几家有特色的民宿聚集在一起,乡村景观跟随改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最终带动周边旅游的发展[2]。
2 影响民宿设计与周边景观改造的主要因素
2.1 旅游者的凝视
乡村景观的改造,离不开民宿建造者对乡村的想象以及游客对于乡村的期待。众所周知,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人的主观意识投射到客观世界的过程,所以这其中就充满了各种对于未知的想象。而人在观看世界的时候,也同时改变着世界,这个理论就是游客凝视的观点。
在旅游者的凝视下,乡村人民如何生活,旅游文化如何改变,以及地方建筑和民宿设计如何被影响,都变成了一种在游客凝视下的表演。换句话说,在游客凝视下的一切都会因为游客的喜好而改变、而设计。
2.2 乡村田园诗的传统
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村,远离土地,而对于乡村与土地的眷恋就像一个美好的梦境一样,一直萦绕在城市人心头,人们向往着再一次回到“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乡村田园诗”传统。乡村田园诗经常与逃避现代性联系在一起,这让人想象乡村是一个平和、宁静和简单的地方,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怀旧的城市居民推崇乡村田园诗般的反城市主义、农业主义和自然的话语,他们用这些东西区分了现在忙碌的城市和过去浪漫的乡村。乡村田园诗是乡村旅游的卖点,但由于乡村景观和生活方式往往不能实现农村田园诗般的形象,他们需要对乡村进行改造,以满足投资者和客户的期望,因而,投资者会试图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构为“后乡村”,民宿的设计和建造也必须满足“游客凝视”,以便捷为前提,并满足游客对现代生活质量的要求[2]。
2.3 诗意的移民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具有适应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而呈现出超出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随着大量游客群体的出现,他们喜欢什么,他们想看什么,他们希望体验什么,就会成为乡村景观改变的重要动力。综合统计相关调研资料,事业上有所成就、在社会上颇有地位的人是民宿的主要客源,其他还有职员、艺术家、学生等,总体特征是有钱、有闲。他们希望暂时远离城市,享受乡村的田园风光,想要听到鸟叫虫鸣,想要呼吸新鲜的空气。但是,他们又不愿意住在简陋的农舍,希望拥有舒适的住宿条件,以城市里干净明亮的酒店标准来凝视着乡野、要求着民宿,以至于乡村的民宿变成了另一种酒店——一种生长在乡村的高档酒店。
3 民宿设计与景观改造的创新思路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乡村作为一个商品如何被消费呢?答案是:多维度的。这个消费的多维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甚至包括身体与乡村的互动。我们付费进入某个风景如画的村庄,目力所及——有山,有水,有房屋,这就是在用我们的视觉消费乡村。我们为了追求宁静的氛围而来到乡村,希望听到鸟叫、虫鸣,这就是在听觉上消费乡村了。品尝新鲜又有乡村特色的农产品,又是另一种消费乡村的方式——味觉。还有一些人,他们喜欢在乡间散步,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体验着山路的崎岖,这便是用具体的实践在消费乡村了。在各种消费中,乡村也被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3.1 打造乡村之“景”,创造视觉消费
排在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维度是视觉消费,也就是乡村之“景”。乡村民宿景观设计就是对乡村生活中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设计,如农田、山冈、小院、溪流等,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周边环境资源等,进行精心设计装修,并为游客提供从独特的角度观察景色的方法。好的民宿景观规划能够很好地将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居以及热情的村民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符合人们心中对乡愁的渴望[3]。
3.2 保护“宁静”之声,创造声音消费
在乡村景观中,声音也是可以被消费的。因为人类活动、生物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产生的声音充当了景区的“资讯”。因此,声音的接收和解释是我们“看到”和理解景点方式的一部分,我们在特定地方听到的对不同声音和噪音的反应,给“乡村凝视”增添了另一个层面:对我们的心灵、思想和身体而言,我们都需要时不时地“远离一切”,理想化的乡村声音通常是在没有城市噪音的情况下构建的,这种理想化的乡村声音可以通过“宁静”来概括,它指的是一个平静的环境,没有破坏性和压力是宁静概念的核心。因此,保护“宁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保护乡村景观中独特的自然之声,同时保护好与美好声音相关的视觉因素。参观者“听到的一片宁静”,包括鸟鸣声、溪流和瀑布的潺潺流水声,还有农场的声音以及风和雷等天气的声音,等等。这些乡村田园风光的美好声音,能让我们摆脱城市、小镇和郊区的噪音和压力,获得灵感并精神焕发。
3.3 突出“有机美食”之味,创造味觉消费
“有机美食”作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乡村发展的共同战略。例如,开设直接向游客出售农产品的农场商店、开放农场内的餐馆、开设农场和葡萄园之旅、挤奶活动、农俗博物馆、农产品展示馆和生产过程各个方面的展示,农场开放日和农场住宿,吃有机美食,并近距离见证食品生产,等等。更广泛地说,许多乡村地区已经采取措施,旨在将食物旅游景点包装在一起,并加以推广。在西班牙,已经有人创建了美食路线,专门提供了一系列令人愉快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尝试菜肴和各种食物、参观了解乡村生产的过程等。在英国的部分地区建立了类似的公路,自行车和步行道,连接着关于食物的景点,如葡萄园、酿酒厂、农场商店、农家乐等。
3.4 提升“行走乡村”之体验,创造体验消费
充分消费乡村,需要将身体置于乡村环境中,穿过乡村,触摸和感受乡村景观。在乡村行走,能更好地用多感官来体验真实的乡村。不同地形上每一步行走对身体肌肉的能量消耗都会让人在生理上获得不同的感受。这些感觉在更具挑战性的行走中得到加强,例如山地步行者能获得新鲜空气和宁静的气氛,乡间漫步者能感受到那种置身于大自然的全身心放松,去蚕桑体验馆参与养蚕活动能体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桑蚕产业发展、了解蚕俗活动等农耕文化[4],每一种活动都能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另外,民宿院内也可以种植瓜果蔬菜,供客人采摘,若水域丰富,也可以提供渔具垂钓,这样就可以让游客快速获得劳动成果,得到“即时满足”并确立自己的劳动价值。
4 民宿设计与改造的具体做法
民宿的出现,见证了乡村景观的重建和再创造,民宿的设计与改造即把普通的乡村景观变成可供交换、可供消费的载体,从而完成它的商品化。民宿如何成为出色的商品,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向去尝试:(1)采用原木装修。原木,不同于钢筋水泥营造出来的现代化氛围,它体现的是一种质朴、乡野的感觉,民宿空间中较多地使用原木,能传达给客人一种温暖的体验,比如使用原木的门窗,就能让游客的手指在开门关门、开窗关窗之间真切地感受到原木的质感,原木门窗能把乡村的触感具象化,又如户外台阶、墙面等处使用原木,那种在城市里久违的与自然的亲近感也会油然而生。(2)因地制宜地取景。在民宿设计中通过落地窗、天窗等形式巧妙地取景,主导游客凝视的方向,加上精心设计的取景框,营造出游客凝视的美丽祥和、温暖明亮的乡村风光。(3)氛围营造。处理好山里人家、石阶小路、泥墙黛瓦、竹椅秋千等乡村意象元素,营建能品茗闲谈、静坐冥想、听雨赏花的空间,满足游客对诗情画意、闲云野鹤般乡村生活的向往,立足于游客对乡村和民宿的浪漫凝视。
5 小结
乡村的改造往往是文化因素与政治经济因素这两方面原因造就的。游客想看什么,设计师如何设计,这里就有文化层面的对于乡村的想象;民宿建造者如何营销自己营造的乡村景观,把它变成一件可供消费的商品,就是政治经济层面的原因。文章从游客凝视、乡村田园诗的传统等方面讨论了乡村改造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民宿设计与景观改造的创新思路和具体做法,但文章提供的经验还有一定局限性,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去总结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民宿设计与景观改造方面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