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及提升对策

2020-12-16

广东蚕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程 惠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此战略,就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要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要求培育出一批有能力、有文化、有素质的新型农民,将传统农民的身份向职业农民过渡。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农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农民的主体地位。新兴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给传统农民的耕作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问题,即农民自身的素养以及文化程度达不到吸收先进知识的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凸显,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一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导致出现很多“空壳”村落,这就使得“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1.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要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必定离不开农民对农村的实质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的口号,要求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只有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以及基本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使我国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到农业生产当中,从而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1]。

1.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确保农民稳定收入的关键步骤

农民增收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难题,自改革开放对土地使用权实行改革以来,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但一定时期内集体经济的生产模式使部分农民在土地使用权上不能运用自如,导致农民的收入在某些年份不能支撑家庭的生活支出,农民的耕作积极性降低。与此同时,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镇化、市民化进程不断推进,导致农村频繁出现荒地[2]。发展壮大农村新兴产业,农民的积极性是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的收入得到基本保证,不仅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行业,从而促进新农村发展。

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顺应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

科技引领了时代的发展。198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高科技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贯彻落实这一任务,我们需要将科学技术转化为高效生产力,将最有价值的理念通过培训传递于农民的思想与实践当中,使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懂技术、懂经营[3]。

2 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群体开始出现分层:一些稍富有的农民通过“农转非”途径,有效行使自身权利,在国家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有所下降。而2005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也意味着社会对农民的要求更高。

2.1 要求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高度专业化能力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高度专业化的能力。但绝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正规的、关于农业方面的培训,机器设备的不断更新,要求职业农民具备更专业化的能力,而不是靠“卖劳力”获得报酬。所以,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应提高农民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基于老龄化问题,一些培训的理念以及方法无法完全渗透到农民群体内部,并且他们自身的学习热情不高,导致培训很难顺利进行。

2.2 要求突破职业培育提高人才引入新农村建设的比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入“城市潮”中,导致农村部分村落呈现出了“空壳”现象[4]。而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进程中,社会群体逐渐分化成了农民与市民,城镇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并且城镇的机遇与社会福利是年轻人涌入城市的关键,人才振兴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制约瓶颈。未来农村逐渐发展过程中,当收入和付出的劳动呈正比时,将会涌现出一批懂生产、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并自主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但如何继续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人才选择农民职业的比率,是农村建设的一大困境。

2.3 要求产业发展符合农村的发展需求

产业兴旺是带动农村发展的法宝。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导致南北农作物需求不同。应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以及风土人情来分析适合该地区的培育政策[5]。“因地制宜”是关键,应结合当地村落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链发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没有结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没有实地考察了解农村的实时情况,对当地的生产需求提供不了最大化的帮助,对未来的社会生产力更起不到提高的作用。

2.4 要求机制创新顺应时代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应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农村的经济建设中,职业农民应用创新思维投身于农业生产,对农产品的产出和质量负责,将效益与环境结合考虑生产模式。“要致富先修路”先行确保线下运输网络的联通,同时抓住线上互联网宣传,提升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利于远销各地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传统农业生产不集中,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无法整合地区农业效益形成品牌化;并且我国南北地域特征差别大,地势复杂,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滞销,这都将成为构建创新培育机制所要面临的问题。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的优化策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展思维、转变观念,把握好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文章通过研究“三农”问题,从根本上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向提出以下建议。

3.1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的专业化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培育一批有文化、有素质、有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应顺应时代的潮流,需要有现代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增长。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民的农业专业化教育,使新型职业农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全力构建新农村[6]。

3.2 围绕政府的政策支持,重视人才培育的精细化

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支持乡村创新创业,鼓励外出农民、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7]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以国家政策为支撑,提升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感。同时,对人才的培育不应限制于开展培训课程,而应从农民自身素质出发,加强培育农民的职业精神。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等,人才培育真正做到精细化。

3.3 围绕农民的基本诉求,加强与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

国家政策应与当地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农村中农民的文化程度呈现出多层次的局面,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农民的自我需求也不一。各基层政府组织应做到实地考察,了解民情,并针对农民的自我价值观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道德,做好相关方面的测试工作;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农民能够清晰把握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的走向;解决好农民的基本诉求,结合政府的启发性激励政策,提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和生产效率[8]。

3.4 围绕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制度体系

随着5.0 时代的到来,职业农民的发展不仅要有量的积累,还要有质的提升,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畅通线上线下多种培训渠道,保障培训精准供给机制顺利运行。针对培训模式的创新,要求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个人移动设备端、新媒体等资源,传播最新有关资讯(天气防预、国家政策、农研成果等),增强职业农民精神,宣扬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实际联系的成果体现;针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要严格把控学员资质,树立农民的职业道德感,提高职业农民准入机制和择优标准,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体制,不断创新,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

4 小结

在创建富有改革新面貌农村的过程中,在农村的生产以及产业的更新及转型的新时期,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针对此问题的鼎力支持的环境下,培育一批新型的职业农民刻不容缓。培育过程的难度以及培育方法的改善都应该遵循当前农村的发展规律,从产业升级、文化差异等方面入手,将培训的方向转向对农民的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专业化程度的培训上来,使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更加精准有效。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