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文化传播与英语专业教学的衔接*

2020-12-16曹婉意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教书育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中华文化中华

曹婉意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每个中华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的重要使命。高校英语专业应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良机,为国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语言能力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素质人才。

一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需要文化先行

文化架桥有利于“一带一路”辐射的国家相互沟通。文化纽带,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中外友好关系。文化解读,有利于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精神。文化的传播能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因此,我们要深度发掘中华文化的底蕴,充分利用文化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从而促进各国政治互信和经贸发展,保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 英语专业教学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的意义

高校英语人才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肩负着文化传承和跨文化交流的使命,英语人才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改善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的文化失语现象,使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让英语专业学生直接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提升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对进一步弘扬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

三 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传播功能的缺失

从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来看,英语专业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为主,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学、文学等基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结构及英语国家文化起源和历史发展。英语专业所开设课程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基于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课程,如:英语精读、英语泛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二是基于英语国家文化导入的概论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主要英语国家国情等。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位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重视不够,专注于扩充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来满足课业及学业要求。

从英语专业学生的获取知识层面来看,近年来,为顺应时代的需求,英语专业教学正逐步发生从语言知识教学到语言技能教学,再到综合性技能教学的转变。但尽管如此,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灌输仍是寥寥无几。以涉英教材为例,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多选取自英美原版读物,此类教材有助于学生更地道的表达英语,更深刻的理解英语文化,但是却忽视了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有机结合。在“一带一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此类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渗透不够全面,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也不够显著。

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实际上是中、西文化冲击和交融的过程,传统文化身份不可动摇,不然就会出现文化身份不明确,甚至丧失文化身份以至于“西化”的严重后果。

四 文化传播与英语专业教学衔接的可行方法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教材的融合

合理开发与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教材作为学习语言的重要信息来源和语言使用的标准化参照,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知水平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用书,主要从英美文化角度出发,选取内容尽可能原汁原味,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这便造成了学生在提到西方文化时能够侃侃而谈,在提到中华文化时却张口结舌的现象。对此,英语专业教材应避免跨文化学习的单向性,适当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调整中西文化内容比重。这不仅使英语专业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得到提升,还进一步规范文化相关的专有名词,为学生提供语料参考,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知识实现对中华文化的创造和继承,让英语专业学生在教材中,感受文化魅力,增加文化底蕴。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融合

当前英语课程标准,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文化自信所相应的自文化本位回归,中华文化的存在尚只是表现为在英美文化核心内容以外的表层上浮游的若干文化要素。一些高校英语专业虽涉有中华文化相关课程,但多数采用选修课或考查课的形式。高校英语专业可改变现有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评估模式,改选修为必修,增加课时总长,提高成绩占比,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此类课程的学习,使英语专业学生在对外沟通交流的过程既具备国际视野,又不乏中国眼光;既能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思想文化,也能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不能把它局限在一个工具的体系里面,而要把它看作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融合,应该突破课堂的局限,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提升学生文化自觉为前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多样的文化宣传和文化教育。

第一,组织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演讲、辩论活动。演讲的过程,是实现文化储备输出的过程,更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而辩论活动要经历素材整理、观点自述、观点驳论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思辨能力,锻炼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进行知识问答竞赛、文化词汇储备测试等。此类测试对场所范围的要求不高,即可以进行对全校师生的考察,又可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组之间进行考察。在时间上,也有很强的兼容性,可在课前、课间、英语角等不同时间场合,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考察。此类活动将大批量知识点,进行细化、具体化,充分利用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学习及巩固。

第三,举办独具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化节。高校在组织英语文化节时可分不同模块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展现。具体可以通过话剧、诗歌、表演、展览等不同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英语环境中学习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练习表达中华传统文化。

以上举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输出、发展、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文化建设,是通过宽松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结合的第二课堂。

总之,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体系和教育资源,应通过教育实践的路径引导全社会形成文化共识。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的多维度融合,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的同时,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比较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将更加明确。在学习、解读、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其存在的文化失语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材、课堂的结合,让学生掌握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具备了英语正确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丰富多样的英语专业文化建设,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日常生活,使文化输出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日常习惯。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专业教学的衔接,夯实了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的底蕴,培养了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的自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