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效蚕种生产技术探索与应用

2020-12-16黄天希何炳森钟杨生林碧敏何镜新

广东蚕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蚕卵蚕种制种

黄天希 何炳森 钟杨生 林碧敏 何镜新

优质高效蚕种生产技术探索与应用

黄天希1何炳森1钟杨生2林碧敏2何镜新1

(1.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广东阳山513100;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在蚕种生产中秉承“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通过不断完善原蚕基地建设,抓叶质、抓防微、抓共育,强化制种环节精益求精的科学技术措施,实现蚕种十多年来微粒子病淘汰率控制在1 %以下,夏繁制种取得成功,实现了全年原蚕饲养和蚕种优质生产。

蚕种;优质生产;技术措施;应用

1 强化原蚕基地建设,确保原种茧的优质生产

为确保原种茧的优质生产,原蚕基地选择在小江镇一河两岸7 km的范围内进行建设,原蚕户与公司的蚕种生产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经营管理上我们以信誉、利益为纽带,与农户紧密联系,从而能把原蚕饲养的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个原蚕点和饲养户。

1.1 抓叶质

蚕的营养来自桑叶,桑叶的质量决定蚕的体质、茧质、种质,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每年冬季动员群众并落实每亩至少施2 500 kg家栏肥、75 kg生石灰,再由公司每亩配给生物肥150 kg、花生麸50 kg(公司按市场肥料价半价配给,通过收购种茧时扣除)。开造后重施春肥,追施夏肥、补施秋肥,全部使用生物肥或复合肥。这样的肥培管理方式,使桑叶发芽早、生长快、叶质好、产量高。为做好基地蚕沙的集中堆放处理,公司组织蚕户与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蚕沙回收的项目合作,植物龙公司收购蚕农养蚕的蚕沙后以现金或肥料返还给蚕户,从近年的情况看,农户获得返还的生物肥料足够桑园全年的施肥用量,这对提高桑叶的质量和产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彻底解决了养蚕后蚕沙乱堆乱放问题,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和病源菌的扩散。

1.2 抓防微

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大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综合防治、全程监控的技术措施。(1)各原蚕点开造前、收造后实行统一时间消毒,统一按规范化的技术规程消毒,统一组织专门消毒队进行环境净化。为保证消毒效果,事后立即对周围环境、蚕室、蚕具逐项抽样镜检,对检出有微孢子或疑似孢子的农户再进行消毒。建立档案,每个原蚕户从养蚕开始到制种结束,全程跟踪记录。(2)抓好预知检查,对野外昆虫和每户每批使用的蚕室、蚕具、饲养环境,幼虫期二龄、三龄、四龄、五龄以及蛹、蛾各阶段都进行严格抽样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坚持使用“防微灵”,从四龄用桑开始,每次用叶,均提前2~3 d对桑园喷施“防微灵”,饲养大蚕的桑叶均为严格喷洒过“防微灵”桑叶。(4)重视检毒人员培养,配备3~4名持有上岗证的检毒人员,做到及时、准确地把检毒结果反馈给生产第一线。(5)运用激励机制,抓好分户制种,引导驻点人员和原蚕户把“防微”工作变成自觉行动。我们从建场30 多年来,蚕种带毒淘汰率除2008年为1.31 %之外,其余年份都控制在1 %以下。

1.3 抓共育

小蚕共育是稳定广大原蚕户养好原蚕、提高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公司投入60 多万元建设、改造了两间小蚕共育室,每年可共育原蚕6 000 张以上,四龄起蚕发放给农户。共育室由公司派技术员长期驻点把关,共育费与农户的养蚕收益和防微效果挂钩,共育室向农户收取共育费,按每张原种售出合格种茧总价的15 %提取。由于共育室与农户在利益上挂钩联动,也提高了共育室加强管理、做好服务等系列工作效率,确保共育出优质、强健、好养的小蚕,从而确保了双方利益。由于我们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施科学养蚕的技术措施,蚕种产量、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1.4 抓生产计划落实

原蚕生产计划涉及蚕种出库、养蚕、制种等生产环节,需要考虑原种的出库时间、批次、数量及制种场地、房屋、工具、劳力等因素,因此要非常周详严谨。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基地建设方面分为固定基地和储备基地,固定基地年生产能力约20 万张左右,储备基地年生产能力5~10 万张左右,视市场需求灵活主动调节原蚕生产计划与布局。在原蚕饲养计划方面,从冬桑园管理开始有计划地安排留枝形式,根据养蚕用叶,分根刈、中刈、大树尾树型。同时根据养蚕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确定当年头批原种放养先后的计划。一般情况下,一批蚕分三段以4:3:3的比例安排饲养,前后放养的时间大约相距20 d左右。这种做法既兼顾农户养蚕季节又可平衡制种场地和劳力的合理调配使用,在制种期间,每天保持生产1 000~2 000 张蚕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物料资源的使用,避免因过于集中而导致劳力紧张,发生粗放制种的现象,或太分散而造成浪费等不均衡的问题。

1.5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公司安排一名副总带领驻村技术员加强与农户联结,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解决产前、产中、产后蚕户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及时配送生产物资,从技术到资金方面扶持种养大户,组织大规模的消毒防病,遇到涝旱灾害时帮助农户做好抗灾复产的工作,与农户联结共同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基地的稳定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措施为:(1)每年至少派6~8 名技术员长住原蚕基地,指导蚕户种桑养蚕,保持每天对原蚕户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原则是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定期考核,利益挂钩。(2)坚持每年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原蚕点办班培训,指导生产,不断提高蚕业技术人员和蚕农种桑养蚕的技术水平。(3)公司建立桑苗繁育基地,向原蚕区提供优质平价的桑苗,如蚕户发展新桑园,公司给予补贴,对有困难的蚕户,按优惠价折半后赊给蚕户,日后交售蚕茧再扣还。(4)每造蚕开始前、结束后聘请4~6名专职消毒人员组成消毒队进村到户帮助蚕户清洁消毒,一切开支由公司承担,养蚕期间的蚕用药物由公司折半价供应。(5)为解决农户卖茧难问题,每批原种茧上市由公司统一派车派人上门收购。(6)多年来,原蚕基地若遭遇自然灾害(洪涝、旱灾、冰霜冻、病虫害暴发),公司经营团队每次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灾情,提出应对解决办法,出钱出力、组织群众做好救灾复产的工作。

通过上述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基地桑园面积从原有的300 亩发展到1 200 亩,原蚕户从原来125 户发展到300 多户,为优质蚕种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制种各环节力求精益求精

为做好制种工作,我们重视培养生产骨干、制种能手。选拨一批懂技术、能吃苦耐劳,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管理。同时利用好生产场地,将半地下室改造成制种房,在夏秋季制种时,该制种房的气温比地面房屋低3 ℃左右,有利于蚕种生产,起到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质量的作用。从种茧保护、削茧分蛹、雌雄蛾管理和拆对、产卵等指定专人负责,加强检查督促,努力追求蚕种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统一,避免粗制滥造情况发生。

2.1 种茧保护

种茧收回后及时卸茧,分品种进入保护室,保护室温度以25 ℃为中心,控制在23~27 ℃范围内,相对湿度75 %~80 %。蚕蛹发育快慢不一时,则在23~27 ℃范围内通过调降温度的办法进行控制,发育快的降温处理、发育慢的升温处理,做好发蛾对交。

2.2 削茧和雌雄蛹鉴别

削茧时先用蛾布垫蚕匾,把削出的蛹先倒到一块海绵垫上再放入蚕匾内,减少伤蛹。按照“一削二倒三轻放”的技术操作。削出的病蛹、死蛹集中处理。削出的蛹当天完成雌雄的鉴别,在鉴别雌雄蛹的过程中,动作要轻快,防创伤防误鉴。初鉴后的雌雄蛹还要复鉴,由指定熟练工人专职复鉴,确保制种生产的杂交彻底率。

2.3 裸蛹保护和发蛾

削茧鉴别后的裸蛹,按要求将雌、雄蛹分别放在指定的落蛹室内保护分品种分户放置,严防混乱。在匾上放蛹时,先在匾内铺上稻草,然后把蛹铺撒在铺有稻草的匾内,要求铺得适量均匀,铺蛹要及时,避免堆积,小心轻放,尽量使蛹与蛹之间互不挨靠和堆叠,避免蛹体活动成堆而互相干扰,产生旋蛹,使蛹体受伤和感染病菌。

做好发蛾前的处理,首先预计出蛾时间,适时盖蛾布。发蛾当天,感光一般在凌晨12 时进行。雄蛾则采用自然光照,控制雄蛾过早羽化,保存雄蛾体力,增强交配能力。

2.4 捉蛾和交配

一般先捉雌蛾后捉雄蛾,当雄蛾明显比对交的雌蛾多时,则先把多出的雄蛾捉出放入10 ℃的低温室保护。捉蛾时要分户放置,实行分户制种。捉蛾交配前,先在蚕蛾交配匾内铺上垫纸,然后先放雌蛾,后放雄蛾,雄蛾的投放量要比雌蛾多5 %左右。当投放的雌雄蛾交配经过15~30 min后进行理对,把成对蛾放正、摆匀,把没有交配的单蛾拣出。理对后还要派专人进行检查,发现早散对的雌雄及时拾出,另行处理。交配时间控制约4 h。交配时的环境条件:温度24 ℃左右,相对湿度约75 %,光线微弱,防止风吹、强光及震动,以保证雌雄蛾能够充分交配,减少不受精卵的发生。

2.5 产卵制种

交配结束后,按顺序先后进行拆对,拆对后轻轻振动蚕匾,待蚕蛾充分排尿后投蛾产卵。投蛾前应估计当日制种量,预先准备好产卵材料,以苗蛾试产决定,再根据小批、旺批卵量差别,酌情增减每日投蛾量。即浸种不宜分次投蛾,若确需补蛾应在投蛾后3~3.5 h内补蛾,以避免影响浸酸和孵化效果。投蛾必需动作轻快并注意送蛾、秤蛾、投蛾各道工序之间的配合,以避免母蛾积压而造成早产卵的损失。张种投蛾量以每张25 g卵量计,正交约68 g,反交约80 g,巡蛾一般在投蛾后1 h内开始,投蛾时发现翻身蛾及时扶正,拾回逸出蛾,检出误投的雄蛾,同时注意有无缺蛾或爬框边蛾,特别要加强对盛产时的巡蛾,以达到产附均匀良好。

产卵室要求的环境条件:温度26 ℃,相对湿度75 %,保持黑暗并注意换气以使空气新鲜为好。产卵时若处于多湿环境,易产生不受精卵、脱卵,特别是反交种。

2.6 雄蛾再交使用

雄蛾需要再交时,当天新鲜雄蛾第一次交配控制在3~4 h以内,保存雄蛾体力。再次交配前,让雄蛾静养30 min以上再行交配,雄蛾在不散对产卵的情况下,交配时间可适当延长至4~5 h。

2.7 蚕种产后保护和入库冷藏

蚕种产后在温度24~25 ℃、相对湿度75 %~80 %,干湿差2.5℃的条件下保护。蚕种产后保护处理按即时浸酸、短期冷藏和黑种冷藏的用种计划操作。

2.7.1 即时浸酸种处理的蚕种

蚕卵产下后在温度24~26 ℃保护,经过18~22 h进行浸酸处理。若需浸酸后进行短期冷藏,则于次日8~10 时入中间库(10~13 ℃)2~3 h后转入内库(5℃)冷藏。

2.7.2 实行冷藏浸酸处理的蚕种

短期冷藏35~45 d的,则于蚕卵产后经过39~44 h、卵色到达浅赤豆色时入库冷藏;蚕种若需冷藏45~60 d时,蚕卵产后经过45~54 h、卵色到达赤豆色时入库冷藏;蚕种若需冷藏50~70 d时,蚕卵产后经过55~60 h、卵色到达深赤豆色时入库冷藏;蚕种若需冷藏80~90 d时,蚕卵产后经过72~120 h、卵色近固有色时入库冷藏。入库时,蚕种先经过中间库(10~13 ℃)放4~6 h后转入内库(4~5℃)冷藏。

2.7.3 秋制春用蚕种的冷藏

蚕卵产下后于次日收种后经浴消,然后放置在温度23~24 ℃保种室保护4~6 d后,升温到25~27 ℃保护,保护时间长短视用种时间来确定。入库冷藏前,把蚕种放置在温度20~24 ℃保护,逐日降温致20 ℃,再把蚕种放入中库4~6 d后再转入内库,用5 ℃冷藏。

3 以全年化生产蚕种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我省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多,一直以来蚕种生产采用春季和秋季制种,夏繁蚕种的原种出库日期通常安排在5月底~7月中旬,7月中旬~8月底制种,期间属高温闷热或高温干旱季节,生产的风险较大。我们从1991年开始探索夏繁蚕种,利用当地优越自然环境条件,实行全年化生产蚕种,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建立了夏繁蚕种的生产技术,2001年至今,年年进行夏繁都取得成功。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根据夏繁时的气候特点制定好技术措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夏繁生产是可以取得成效的。多年来,通过夏繁生产蚕种,有效解决了蚕种的供需平衡,让企业更灵活地安排生产计划,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牢固掌握生产销售主动权,为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夏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就是基地实现全年原蚕化饲养,原蚕户全年专注饲养原种,不养普通种,减少了外界影响,减少了微粒子病的传播途径,从而起到稳定、净化原蚕基地的作用。

4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原蚕饲养和制种生产人员的积极性,达到压病毒、保产量、提质量的目标,除注重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外,还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把各生产环节进行绩效挂钩,把工作做到实处。

(1)共育室:育出不带毒合格小蚕,公司给予补贴奖励,如发出去的小蚕在后期预知检查中发现有微粒子病,共育室不能收取蚕户共育费。

(2)技术员:下乡技术员用单繁、担制和无毒奖挂钩考核。如驻点人员监管不力,原蚕点饲养的原蚕批次淘汰率超过场定标准,一年内超标一批降一级工资,超标两批降两级工资,超标三批辞退处理。

(3)农户:对农户执行单批次无毒和担茧制种挂钩奖励,如检查到种茧带毒,只能按丝茧价格收购或要求蚕户直接售给茧站。

(4)制种员工:制种组人员内部实施考核奖励,每月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和德、能、勤、绩民主测评,对表现好的前10 名按得分高低分别每月每人给予300-600 元不等的奖励。有效调动制种员工的积极性,使制种各环节工作落实更到位、做得更细致。

5 收集利用散卵,增加企业效益

蚕种在浸酸或浴消过程中会产生落卵,每年约占生产种量的5 %~10 %,如何变废为宝,收集利用,我们从2013年开始,把制种、收种、浸酸、消毒等环节散落的散卵及尾卵(当天用于平附种卵面补漏而未产完卵的母蛾、收集到另蚕种纸继续产下的卵),收集起来精选后做成散卵种或精制成平附种供共育室饲养,为企业挖潜创收。

5.1 散落卵收集和保护

主要是收集尾卵、收种、装箱、浴消、浸酸、漂洗过程中的散落卵。

收集的散落卵分品种、分批次薄薄一层摊于蚕匾中;尾卵杀蛾收种后及时插架,用温度24~25 ℃、相对湿度75 %~77 %的条件下保护。当需要即时浸酸处理时,收集的散落卵则放在冷库、用5 ℃抑制,抑制时间为2~3 d。如做冷藏种,则根据用种计划进行入库冷藏。

5.2 散落卵出库浸酸

冷藏处理过的散落卵,按用种日期出库浸酸,把蚕卵装入浸酸专用的塑料网袋中,做好标记,浸酸时,塑料网袋应低于液面10 cm,上下摆动数次,使蚕卵感温均匀。蚕卵浸酸后,移至塑料桶中,经清水清洗,直至蚕卵无酸味。产在蚕种纸上的尾卵经浸酸后移至脱酸池中,自下而上逐级脱酸。

5.3 脱粒漂洗

脱酸后的尾卵放在盛有清水的脱粒盆中,用手轻轻抹落,随后轻轻搓揉蚕卵,在清水中漂洗,漂去屑物,漂洗干净后的蚕卵装入塑料网袋,把袋口扎紧,每袋装湿卵约1.5 kg,放在脱水机上脱水。

5.4 蚕卵卵面水分采用专用蚕卵风干机快速去除水分,使蚕卵表面干燥

散卵的卵面沾有水分,采用直径110 cm蚕卵风干机,在离风干机100 cm上面装一个14 寸风扇,使风口向下,把蚕卵均匀摊放在装有塑料网(约40 目)的风干机上,然后把风扇风口直吹到装有蚕卵的风干机处,并轻轻搅动蚕卵,直到蚕卵表面干燥,把风干的蚕卵置于有塑料网垫底的蚕匾上摊平,每匾约1.5 kg,放在18 ~20 ℃的保护室保护,第2 d进行盐水比选蚕卵。

5.5 盐水比重选卵

通过盐水比重选择优质卵。配制盐水母液,用食盐以1:5比例,配成比重1.13~1.15的盐水母液,然后用澄清液分别配制成选卵要求的轻比、重比的盐水溶液。

重比:先把盐水母液配成目的比重1.083,然后将风干的蚕卵倒入装有目标比重盐水溶液的漏斗中,充分搅拌2~3 次,蚕卵自然分层,淘汰下层杂质及不良卵,回收上层良卵。比选时,每次放入漏斗中的卵量不超过1.5 kg,由于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蚕卵质量有差异的原因,其比重标准稍有差别。

轻比:先把盐水母液配成目的比重1.073,然后将风干的蚕卵倒入装有目标比重盐水溶液的漏斗中,充分搅动蚕卵,静止3~5 min后蚕卵自然分层,先淘汰最底层杂质和不良卵,然后收集下层的良卵,通过比选过的蚕卵约去除杂质和不良卵2~3 %。重比和轻比开差为0.010。

5.6 脱盐脱水

将比选过的蚕卵倒入桶中,经清水清洗3 轮以上,使蚕卵充分脱盐,然后放在脱水机中(300 转)脱水,然后再放到蚕卵风干机上风干,把风干的蚕卵放到有空调的晾种室中保护。

5.7 卵质调查

收集后的散卵以2~2.5 kg为一小区,在用种前进行成品卵抽样检查,包括不良卵、实用孵化率、微粒子检疫。

[1]李祖德,余华献,王永亮.提高蚕种质量主要方法浅析[J].四川蚕业,2010(4):34-35.

[2]杨继芬,杨文,李金见,等.提高蚕种质量的综合措施[J].江苏蚕业,2013(1):29-30.

[3]吴福泉.控制种茧死蛹发生提高蚕种繁育系数[J].广东蚕业,2012,46(3):29-33.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ilkworm egg production technology

Huang Tianxi1He Bingsen1Zhong Yangsheng2Lin Bimin2He Jingxin1

(1 Yangshan county Xingda Sericultural Co., Ltd,Guangdong Yangshan,513100;2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42)

“QualityFirst, thecustomerfirst”isthe Service objective of Yangshan county Xingda Sericultural Co., Ltd in the silkworm egg production. By improving the original silkworm base constructio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eaf quality management, partic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breeding of small silkworm,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sures for improving seed production, the elimination rate of sericulture particle disease was controlled below 1% in more than 10 years. The seed production in summer was successful, and the breeding of raw silkworm and high quality of silkworm eggs were realized all year production.

Silkworm egg;High quality production;Technical measures;Application

S882

A

2095-1205(2020)01-02-04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1.02

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A019);广东省蚕桑产业产业技术体系(2019KJ124);清远市起航计划项目(2018)7号

黄天希(1961- ),男,汉族,广东阳山人,研究方向:蚕学。

何镜新(1963- ),男,汉族,广东阳山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蚕学。

猜你喜欢

蚕卵蚕种制种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孵化蚕卵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谈谈二化性蚕种的催青工作
蚕卵的等待!
蚕宝宝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