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耕地撂荒原因及对策
2020-12-16蒲春雷
丁 攀,王 毅,蒲春雷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充 6370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耕地抛荒在全国多地出现,引发人们广泛关注[1]。耕地撂荒是指在可耕地上没有耕作种植农作物的一种现象,主要有多年撂荒、全年撂荒、季节性撂荒、粗放经营的隐性撂荒等几种情况[2]。在目前我国严峻的耕地资源形势下,农村还普遍存在耕地撂荒的现象[3]。耕地撂荒严重影响农田土壤、粮食生产等方面[4],同时耕地撂荒增加也是乡村衰落的主要现象之一[5]。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展,农村留守劳动力老弱现象突出,无法胜任强度较大的农业生产活动,部分区域耕地撂荒和利用效率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对未来的农业发展不利,给粮食稳定生产带来较大威胁,更给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一指示带来了挑战。减少耕地撂荒,已成为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制定了相应对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结合南充市实际和近年来调查,总结了南充市耕地撂荒的特点、原因和采取的对策。
1 南充市耕地撂荒主要特点
一是离家偏远、交通不便、肥力水平低、灌溉自然条件差、单个田块面积小、机械操作不便的地方撂荒多。二是耕地撂荒由季节性撂荒逐渐向全年撂荒转变,由全年撂荒向多年撂荒转变。三是长年性举家外出户撂荒多于有人留守在家户撂荒,撂荒地中旱地多于水田。四是县、乡(镇)郊主动撂荒比例多于偏远地区,撂荒地中旱地多于水田。五是种地水平高低与留守老人的劳力成正比,留守老人失去劳力或者死亡往往意味着耕地撂荒的开始。
2 南充市耕地撂荒原因
据近年来笔者调查,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2.1 比较效益低不愿种
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分户经营的传统种植业规模小、技术低、成本高,加之农产品价格低迷,导致比较效益低。二是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增大,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投入与产出比仍然低下,加之农产品价格受结构性、季节性和自然天气影响波动较大,挫伤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三是由于农民自身技术水平不高,加之部分区域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覆盖率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经济效益较差。
2.2 生产条件差不能种
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如农田水利设施欠缺导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使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加大,农民逐渐丧失种田信心;南充市部分县(市、区)属于深丘地形,集中连片田块少,尤其是边远地区田块分散,再加上交通不便、缺水等原因,导致农户不愿意种植而造成撂荒;部分区域生产、堆晒等粮油生产配套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大户扩展种植面积、开荒田地的迫切需要;部分田地因道路未硬化等原因导致无法实施机械耕种,被迫撂荒。
2.3 劳动力少无力种
近年来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种植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巨大的收入反差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在家的大多为老人和小孩,只能选择距家近、交通便利、土质肥沃、易浇灌的耕地耕作,导致偏远、零散地块、土质贫瘠的地块不得不撂荒。
2.4 投资观念变无心种
农民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投资重点逐渐转向了教育,由于现阶段城镇与农村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为了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农民工子女到务工所在地就读或由老人到城镇租房陪读的现象越来越多,造成大量“空心村”的存在。
2.5 模式局限不能种
南充市个别县(市、区)粮油产业目前还是以散户种植为主,散户种植往往以够吃为目的,而规模化经营业主觉得粮油产业投资大效益低,受机械等因素限制不愿意扩大种植规模;部分外出务工农户因多种原因宁愿耕地撂荒也不进行流转,使得耕地集中管理工作较难开展而造成撂荒。
2.6 复耕成本高无人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粗放耕种或无人耕种现象越来越突出,不少耕地由季节性撂荒逐渐变成长年撂荒,尤其是撂荒年限超过3年的土地杂树丛生,复耕成本高,导致无人愿意开荒。
3 针对南充市耕地撂荒现状和特点采取的对策
3.1 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近年来,南充市把解决耕地撂荒和复耕工作作为抓好增粮增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粮食生产任务等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各县、乡镇(街道)将切实解决耕地撂荒尤其是成片耕地撂荒问题作为农业生产的重头工作,定期督查督办。
3.2 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近年来南充市各地大力宣传《土地承包法》《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二是加大对当前粮食生产政策的宣传。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当前粮食生产政策,强调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重要性。三是积极宣传“二轮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明确耕地“四权"(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明确发包权),打消农民政策上的担忧,为耕地顺利流转铺平道路。
3.3 因地制宜,制定措施
以乡镇为单位对撂荒地开展调查,掌握基本情况及撂荒原因,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南充市共创新了公司+村集体组织+农户、村集体组织+农户、公司+种粮大户和农户自行种植四种耕地流转新模式,将撂荒或在耕耕地进行通过转租或托管模式,在不改变农民对耕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情况下,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分”的优势与耕地规模经营“统”的功能的最佳组合。对不想种的通过流转向公司和种粮大户集中,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道路来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对部分因生产条件差而撂荒的耕地则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来完善基础设施;对因关键环节缺少劳力不能种的则积极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开展代耕代种服务来解决劳力缺乏问题,如仪陇县辉煌农资公司从事耕地托管社会化年服务面积800hm2,解决撂荒耕地53hm2以上。
3.4 落实政策,激发热情
一是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调动农民增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二是做好稻谷目标价格及种粮大户补贴。严格按照“谁种地,谁受益”“有种有补无种不补”的原则,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避免耕地撂荒。三是做好农机购置补贴。调动农户购买和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机械装备和应用水平,改善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节本增效和规模化农业。四是加强对农资市场和价格的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五是积极营造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措施对规模化经营者开展激励,对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的大户,由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南充市顺庆区每年在重点培育的50名经营主体中评选出10名进行表彰和奖补,并将其纳入中省市培育计划。
3.5 补足短板,完善基础
一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结合当地实际宣传配套技术措施,如在缺劳少劳区域推广水稻旱育秧、免耕栽培等新型耕作制度和推广使用先进小型农业机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农产品效益。二是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提升种植效益。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耕作技术和直播、免(少)耕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机械化和轻简化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短板。三是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生产园区优先布局建设项目,并同撂荒耕地复耕相结合,对规划范围内的撂荒耕地优先开展建设。
3.6 鼓励流转,适度开展规模经营
南充市通过各种措施鼓励耕地流转以减少撂荒。南充市顺庆区出台农村承包耕地撂荒托管制度,鼓励农户将撂荒地托管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统一出租用于粮油生产,并由区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承租人复耕费补助。仪陇县则通过适当减免耕地租金来发展规模生产,从而盘活闲置耕地资源。如该县观紫镇苏坪村和五福镇黄家村均为贫困村,因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耕地撂荒,最高时达到80%,2019年按照对现有耕地承包租金每667m2350~450元,荒地给予两年租金减免政策,很好的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营山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群众意愿,通过连片整理耕地,并将耕地折股量化、确权到户,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或以承包地入股组建耕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从而减少撂荒。
3.7 强化督查,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市、县两级成立撂荒耕地复耕工作督查小组,加强对复耕工作的督查,并对撂荒少、复耕好的乡镇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对镇村干部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弄虚作假、完成任务差的进行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