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舍饲养殖管理技术初探
2020-12-16纪云飞
纪云飞
(陕西省榆林市草原工作站 719000)
绒山羊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山羊品种,其绒肉兼用、肉质鲜美的特质是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了许多不曾出现的新问题。本文聚焦于绒山羊舍饲养殖的各个环节,通过综述的方式对其进行阐述,以期促进大众增强对绒山羊养殖知识的提高。
1 绒山羊舍的建设
绒山羊舍选址要求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干燥、通风和避风、排水良好。绒山羊舍要求冬季防寒,夏季防暑,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绒山羊舍的建造要有运动场和棚内区,通常棚内区的大小根据槽位及栖息地确定,通常每只羊的槽位不小于0.5m,食槽建造时以圆弧形为宜,不宜建成方形,以免羊只采食困难并造成饲草料的浪费。栖息地面积根据羊群结构和数量确定,每只公羊1~1.5m2,空怀母羊0.8~1m2,妊娠哺乳母羊1.2~1.8m2,育成羊0.5~0.6m2,育肥羊0.8~1m2,运动场面积不少于羊舍面积的2 倍[1]。
2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要求体质健壮结实,不肥不瘦,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为此,必须在营养全面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公羊的运动,每天运动时间不能低于2~4h,可强制驱赶,提高公羊的运动量,否则会影响其繁殖性能。由于种公羊天性好斗,需要单独圈养、放牧、运动和补饲以防止其角斗,避免乱配;进入配种期后需格外注意种公羊异地轮换使用,防止近亲繁殖。
2.1 种公羊的选择
从高繁母羊后代中选育,选择体貌健壮结实、睾丸发育良好、雄性鲜明,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及时剔除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公羊[2]。
2.2 营养管理
种公羊的营养供给须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临时调整。一般情况下种公羊的饲料来源力求多样化,多种原料混合均匀后饲喂,饲料配比一定科学合理,保证矿物质元素供应充足。种公羊的配种期可分为配种预备期(配种前1 个月左右)及配种期(1.5~2 个月)。预备期适当增加精料占比及总量,按配种期饲喂量的60%~70%开始饲喂,逐步增加到配种期精料饲喂量。配种期日粮为:精料1kg,胡萝卜1~1.5kg,苜蓿干草或野生草2kg,骨粉5~10kg,食盐15~20kg,可分2~3 次。具体饲喂量应根据种公羊性欲、精液品质、体况及配种任务等酌情增减,晚上适量增加草料,保证其体质健康,体能充足。种公羊由配种期转入非配种期逐步减少精料投喂量,半个月后过渡到非配种期日粮标准[2]。
2.3 繁殖管理
配种前一个月应当不定时的检查种公羊精液品质,如果有发现精液品质不良的情况,必须及时调整日粮中的营养配比和管理措施,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激素调整;绒山羊的交配繁殖必须符合其特性,自然交配是其高效繁殖最优的配种方式,是目前采用最多的绒山羊繁殖手段。配种时,初配公羊每天安排1 次配种即可,成年公羊每天可配种2~3 次,但每两次配种间隔需2h 以上,每周休息1d,以保证其高效的繁殖力;如果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繁殖,平均每天可以采1 次精,每周最多采集5~6 次,与自然交配相同,每周必须保证其有至少1d 的休息时间。配种期的营养根据配种任务的繁重程度适当修改,配种任务较重时需要提高公羊的摄入营养水平,可在日粮中加生鸡蛋2~3 枚可保证其有充足的精子形成能力;但如若生鸡蛋量增加过多,将导致公羊拉稀,打乱公羊的使用计划,实际操作中要特别注意。配种期过后的1 个月仍需补充精料,以促进公羊体况的恢复。
3 种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需要区分不同的生理时期而分别管理,具体可分为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而区别管理。
3.1 空怀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空怀期的母羊仅需要维持其正常体况,在少量的精料配合充足的粗料以维持中等体况即可。一般来讲,母羊体况偏瘦和偏胖都会影响母羊正常的发情、配种及妊娠。偏瘦的母羊由于其身体机能不能达到正常指标,往往会造成其排卵周期的异常及没有充足的营养维持妊娠。而体质偏胖则会造成体内沉积的脂肪过多而影响血管分布与血流畅通程度,造成早期胚胎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而使妊娠中断的后果,需要特别注意。
3.2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绒山羊的妊娠期为146d 左右,可分为妊娠前期(0~90d)和妊娠后期(91~146d)。妊娠前期胎儿发育较慢,母羊所需营养水平较低且该阶段母羊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较高,故该阶段的母羊饲养以青干草、粗饲料为主,使母羊体重略有增加,能继续保持良好膘情,个别膘情差的母羊适当提高其日粮营养水平。妊娠后期胚胎发育速度加快,80%~90%的羔羊初生重在此期间完成积累,应保证充足营养,特别是钙、磷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供应一定要充足,对羔羊发育及母羊生产性能的维持机器重要。如营养水平不能满足胎儿发育需求,母羊膘情持续变差,羔羊初生重小,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母羊乳房不能正常发育,母羊无乳或少乳现象会增加。可将精料饲喂占比提高到日饲喂量的18%左右,消化能提高到15%~20%,钙、磷饲喂量应增加40%~50%,二者比例以2∶1 为宜。另外,可加喂胡萝卜、南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或通过其他方式补充以保证VA和VD的摄入量,同时可让母羊进行适量运动。妊娠后两个月时要重视饲料的搭配与质量,坚决禁止变质、腐败的饲料。冬季重视母羊饮水质量和保温工作,保持羊舍通风和温度5℃以上。在强制驱赶活动时要格外注意,防止母羊受惊,防止其因为挤压造成流产[3]。
3.3 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产后两个月羔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于母乳,因此在此期间是哺乳母羊饲喂的关键阶段。羊乳中丰富的乳蛋白、乳糖、乳酪、乳脂、各种维生素及丰富的矿物质为羔羊的快速发育提供了营养基础。产后5d 应少喂精料和多汁饲料,避免引起母羊的消化不良和乳房炎、前骨疾病等;之后应给予哺乳母羊丰富的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促进乳腺发育,以保证母羊的母乳充足;断乳前7~10d 也应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让乳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哺乳期母羊的饲料配比应以干草为主,少喂或不喂青贮玉米秆,以防母羊消化不良,形成炎症。定期更换垫草,确保舒适、干燥,对奶水足、性情温顺的母羊供应3d 左右的干净温水,并添加少许食盐和麦麸。严格把握产乳的时间,产后10~50d 一般为产乳高峰期。
4 羔羊的饲养管理
初生羔羊的体温调节能力发育不完善、缺乏免疫抗体、乳汁直接进入真胃、辅助消化酶分泌不健全、肺小叶细胞壁较薄、怕冷刺激、易感冒、肝脏解毒能力差。其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理功能有差异,因此,应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生理差异来分段管理。
4.1 初乳阶段
出生之后的羊羔要使其尽早吃上初乳,羔羊出生后即具有吮乳本能,出生后20~30min 内确保吃到初乳,1~3d 内一定要吃饱。初乳中丰富的抗体、营养物质、钙和镁等离子为羔羊存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也为羔羊的发育提供了营养基础。若羔羊体弱吃乳有困难或因母羊母性差不喂乳,应人工辅助哺喂,连续2~3d 后母羊即自行哺乳。为满足羔羊身体生长发育需求,10d 之内每隔2h 喂1 次乳,20d 后可逐渐减少喂乳次数,最好在15d 后与母羊定时分开喂养,但午时喂乳必须保证,下午将羊羔与母羊合圈喂养。
4.2 补充饲养
羔羊在出生后前40d 内母乳提供了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41~80d 营养物质乳、料、草均有摄入,81~120d 则以草、料为主,母乳为辅。喂足常乳对于羔羊培育非常关键,应给带羔母羊投喂营养价值高、品质好的饲料,并补饲精料。混合精料可参考如下配方:玉米50%、麦麸25%~30%、豌豆40%、食盐3%,骨粉2%。羊羔出生后3 个月内肠胃发育不完全,不能反刍,粗纤维消化能力缺失,应饲喂少量的草料诱导开食,可加入适量的鲜嫩饲料或粗饲料,促进肠胃发育。7~10 日龄羔羊会模仿母羊的采食行为,可将大豆、玉米、蚕豆等磨碎后诱食。可饲喂嫩草、树叶或营养全面易消化吸收的精饲料开始羔羊补饲,让其自由采食。1 月龄以上羔羊采食量明显增加,补饲草料的质量和采食量大小对羔羊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应特别注意增加草料供给。补饲期间要保证饮水清洁,羔羊圈舍经常消毒,避免羔羊痢疾[4]。
4.3 羔羊培育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早运动。10 日龄左右的羔羊就可在天气晴朗、气温暖和的中午自由活动,活动时间可根据羔羊得成长适当逐渐延长。羔羊哺早期是影响羔羊成活率的关键时期。(2)适时断乳。羔羊应及时分群,公母、强弱羔分栏饲养,60 日龄左右依据羔羊体重实施断乳,断乳后应及时检查母羊乳房,安排合理的消毒、挤乳,防止发生乳房炎。
4.4 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断奶到首次配种前[3~8 月龄(公羊周岁)]的羊称为育成羊。该阶段羊只生长发育速度快,应保证羊只吃饱、吃好,杜绝因营养供给不足引起发育不良,圈舍保暖、降温等工作应配套做好,减少羊只的体能消耗[5]。
5 疾病防治
5.1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对羊舍及道路定期消毒,粪便及时清理,保证羊舍干净、干燥,定期消毒羊舍死角及饲喂工具,消毒要彻底,粪便应堆放在指定的区域或发酵[6]。
5.2 定期保健、驱虫
在春秋季节,可对全群羊子进行健胃泻火,健胃散、消黄散、人工盐、植物油驱虫药(阿苯达唑/丙硫咪唑)等混合一次灌服,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环境圈舍内撒伊维菌素粉以消除跳蚤及虱子等寄生虫。
5.3 免疫接种
近年来,由于小反刍兽疫的大面积流行,其传染性强、死亡率达100%,故小反刍疫苗的及时、科学免疫非常重要,羊群应每2 年进行一次免疫接种。为预防初生羔羊腹泻,可在母羊产前1 个月免疫接种大肠杆菌苗和三联四防苗,羔羊出生1月龄再对羔羊进行三联四防苗免疫注射。全群每年接种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痘疫苗一次,口蹄疫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