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微公益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

2020-12-16曹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法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志愿德育工作公益

曹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法学院)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必须解决的事关社会主义办学向的根本问题。在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可见高校育人工作尤其德育工作是一项型塑人类灵魂的核心工程,乃是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所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经历巨大变迁,高校传统的育人模式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即“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如何有效推进,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议题。微公益项目作为近年来因应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活动得到快速推动,而青年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群体,他们对微公益的兴趣、投入都比其他人群更大更多,因此,利用好微公益的发展,推动当下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有极大益处。

■ 新时代高校“微公益”使命

(一)微公益的概念与内涵

随着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与普及,基于Web2.0 信息技术支持的社交媒体、网络论坛、购物网站等兴起的“微公益”活动,已在世界各地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就“微公益”的概念界定而言,通过发掘“微”字所指称的公益内涵,学界主要提出三种观点:一是强调“微公益”不同于传统的精英公益,是每个人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的平民公益、人人公益;二是从“微公益”传播所依赖的网站、博客、微博、SNS 等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技术共性的角度,关注基于Web2.0信息技术支撑的公益传播机制及其特性;三是整合前两个维度,将“微公益”界定为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以民间微小公益需求为服务对象,依托全民参与创造社会公益价值的公益参与模式。

在高校场域,从身边小事着手,通过微公益项目的运作,既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实践和奉献热情,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锻造人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微公益项目的运行,还能够创新传统高校育人新方法。

(二)“微公益”的德育使命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发展与普及,各种社会思想、文化形态、价值观念普遍并迅速进入到各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国家需要的方面开展工作,而这种工作的开展往往又侧重于理论教育,而缺乏实践指引。即使在近年来的德育实践中,其实践往往又因为缺乏目标性、针对性、生活性无法真正符合当下青年的发展需求,而德育实践的效果不显。这一困境的发生,一方面与传统德育工作的创新力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又跟当下社会思潮与青年学生的需求变化有关。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去理解当下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张旭东等在2015 年在10 个省126 所学校的万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00 后”既认同主流价值观,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获得社会与个人的统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张旭东等,2017)。作为高校德育工作对象的“90 后”“00 后”青少年,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两种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群体特征:其一,强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求新意识;其二,一定程度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消极偏激(邓丽娜,2013)。因此,原有的强调传统、单一、刚性、权威理念和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已难以适应作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好奇心强、追求多元价值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微公益借助网络的力量,从身边小事着手,强调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实现公益的平民化与常态化。当下高校青年学生是生于互联网时代,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几乎是无人不上网、无日不上网、无处不上网,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而且新知识、新信息的速度高于其他群体。这种情况下,单方面的思想灌输与理论说教很难“入心入脑”。同时,随着创新创业时代的来临,高校青年学生不止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多人通过互联网参与到创新创业中,也通过移动互联的手段,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要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引领学生,培育学生。一方面要加大全过程育人的力度,高校德育工作不止于“两课”教育,还要加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力度,拓宽原先的志愿服务领域,提升“第二课堂”高度;另一方面,借力移动互联平台,通过微公益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

■ 微公益的实践困境

当前,微公益正借助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的发展迅速扩大,正以其“以小积大”的发展不断扩展影响力。高校微公益项目的开展主要以志愿活动的形式开展,其特点是临时性、志愿性。从目前来看,微公益在高校的实践主要面临以下困境:(1)公益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生的众筹与共青团系统的活动经费,难以满足当前的微公益项目发展需要;(2)项目化运作程度不够,微公益项目的有效开展有赖于一套科学项目运作体系,如人、财、物的投入,社会效益的评估等,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因为组织不力等原因,人员流失现象严重,社会效益评估不显;(3)微公益项目可持续性不强,一方面,嵌套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微公益项目往往缺乏前期有效的需求调研,项目定位不准,项目执行的逻辑不强,项目过程的社会效益评估缺失,这些使得微公益项目难以持续;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重视不够,组织建设不到位、人才建设不健全,使得志愿服务常常是“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状态,这样一种志愿服务状态又进一步影响微公益项目的持续发展。(4)部门协同不足,高校微公益项目的开展不单牵涉到校内各部门的协同,而且需要社会、政府、企业等部门支持,微公益项目从开始策划到具体实施再到后期评估,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持,如果这种支持不够,将会影响微公益项目持续发展。

■ 社会工作与高校微公益双向互构增能

已有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理念、方法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中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成洪波,2014;赵志君,魏记林2018)。社会工作是为了回应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而诞生的一门专业,经过发达国家100 多年的实践证明,社会工作因为其更加关注个人的需要和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保护,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回应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需要。作为一门专业,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助人学科。推动社会工作与高校微公益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微公益项目支持体系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扩展社会工作的实践场域与理论经验,产生社会工作与高校微公益、高校德育的双向互构增能。

(一)社会工作专业助力微公益项目化运作

项目运作是把微公益所要提供的服务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设计,通过计划、实施和评估,实现各方资源的最优配置。项目化运作最重要特征是有限的资源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在社会工作的承接政府转移公共福利服务时,为使公共财政获得最大收益,政府部门更愿意通过项目化的方式进行招投标,让项目最有的组织获得承接机会,因此,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化运行模式,主要表现为项目立项阶段的需求调查、项目设计、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阶段的助人关系建立、资源链接与整合、项目管理;项目总结阶段的总结与评估、项目呈现与推广。因此,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工作系师生和社会工作机构项目人员共同参与到公益项目设计、实施、评估过程中,推动公益项目的项目化运作。

具体到高校微公益项目的发展中,需要在微公益项目前期调研、中期实施和末期评估过程入手。第一,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发挥社会研究的专长,运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协助微公益项目团队找准需求;第二,社会工作通过项目设计课程的教授,让微公益项目团队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逻辑模型,需要投入的资源与产出,让项目能够有效稳妥运行。第三,随着高校创新创业的推动以及社会建设时代的到来,社会民生、公益领域催生了大量工作岗位和创业可能,社会工作还可以协助微公益项目的开展,推动高校学生在公益领域创业。

(二)社会工作机构推动高校微公益发展

社会工作机构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在发展过程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其自身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又可以通过资金资助的方式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机构也可以成为微公益项目资金来源的一方,拓宽高校微公益项目的资金来源,共同推动高校微公益的发展。另外,社会工作机构因为其服务覆盖面广,可以发挥其擅长的资源链接者的角色,整合多方资源,让微公益项目能够有效落地,比如社会工作机构往往与社区、残联、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部门有多种联系,可以把校园微公益项目落地到目标人群中。

(三)激发学生活力,推动高校德育创新

社会工作与高校微公益互动,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微公益项目有效实施。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的主动嵌入,借助社会工作科学的助人方法,完善以高校志愿活动为主的校园微公益体系,建立科学的志愿服务发展体系。一个完善的微公益实施体系,离不开校内外各个部门的联动与协同,首先,要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高度来整合学校各部门的资源来推动微公益的发展,进而丰富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其次,把微公益建设成德育工作的常规性活动,从经费、人员等方面提供支持,尝试把微公益纳入到三下乡活动中去,积极推动以为微公益项目为种子,培育成省级或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品牌。第三,把微公益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融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拓展公益项目的范畴,促进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 结语

在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大背景下,高校微公益项目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而微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专业社会工作的从需求调查、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介入。研究中,我们发现社会工作与微公益的有机融合,需要校内外各部门,主要是校内部门从德育创新的角度优化微公益的内外环境,以新的思维视角,通过树立微公益理念、创设微公益平台、推进服务项目化,全面深化高校德育工作新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引领青年学生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志愿德育工作公益
以志愿,致青春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公益
公益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实施激励策略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公益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