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0-12-16王小侠任福俊王芳玲
王小侠,任福俊,王芳玲
(白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 7156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食物的要求也逐渐增加。食品安全性受到民众的关注和重视,蔬菜作为一日三餐的必备食品,关系到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1]。病虫害防治是蔬菜生产的关键,也是影响无公害蔬菜种植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演替发生趋于复杂,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2]。当前,我国对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仍然以化学农药为主,这就带来了农药污染的严重后果,生产无公害蔬菜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无公害蔬菜生产,需要应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并采用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和人工繁殖的天敌昆虫、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技术来控制病虫害,从而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保护菜田环境。
1 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性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害、优质、高产的蔬菜品种是提高蔬菜抗病能力,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达到高产、优质蔬菜生产的关键。如黄瓜可选用津杂、津研、津春、津优等系列品种,冬瓜可选用大青皮、小青皮等品种。
1.2 对种子处理后再种植
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是确保培育健壮幼苗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种子品质、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健壮生长,还可以预防种子病虫害。种子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晾晒。把选好的蔬菜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种子在阳光下晾晒2 d,确保种子中的水分充分蒸发,同时利用阳光紫外线进行杀菌、杀虫卵。二是选种。蔬菜种子晾晒完毕后,应加以筛选。选种过程中不仅要去除杂质,还应剔除外形不好、颗粒不饱满的种子,以保证种子较高的发芽率。三是温汤浸种。浸种是为了使种子在短期内吸足水分,迅速萌动和发芽整齐,同时可以起到灭菌防病、增强种子抗性等作用。种皮坚硬而厚的种子建议浸种,如茄子、莴笋、胡萝卜、韭菜、冬瓜等种子。浸种时将种子浸泡在50~60 ℃温水中,浸泡时间控制在15 min 左右。四是拌种。将蔬菜种子与高效低毒的农药拌合均匀,确保所有种子外表均包覆上农药,达到消灭菌源虫源、避免或减轻田间病虫害的目的[2]。
1.3 科学种植
1.3.1 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为提升蔬菜抵御病虫害能力,可采用温室、营养钵培育壮苗,高温促根生长,及早炼苗,防止幼苗徒长,使幼苗健壮,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
1.3.2 选择合理种植模式
合理的种植模式对蔬菜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要尽量避免同种蔬菜连作,提倡水旱轮作或其他轮作方式。十字花科、葫芦科等蔬菜尽量避免连作。采用轮作换茬、间作套种的种植方法,既可切断病虫害食物链,减少病源、虫源,又可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3]。
1.3.3 精耕细作
种植户应选用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保证耕作深度在32~38 cm,对熟土层肥沃土壤进行耕作。通过晒垡消灭土壤中的病菌、虫卵,为蔬菜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气候状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避免田间积水,多通风,降低土壤湿度[4]。
1.3.4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是实现蔬菜高产的前提,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用化肥,使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保持在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在选用肥料时有机肥要选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化肥宜深施,不易挥发的肥料宜适当浅施[5]。
1.3.5 清洁菜园
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应定期进入田园巡查,若发现生病的叶片、秧苗或果实,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对蔬菜生长不利。另外,应保证植株中下部光照充足,以降低病菌、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1.3.6 控制种植密度
应依据蔬菜种类、生长环境合理控制蔬菜种植密度,若种植密度过大,将影响蔬菜通风情况、光照质量,进而对蔬菜质量及产量产生负面影响[6]。
1.3.7 推广新技术
种植户应依据蔬菜种类、种植环境,合理选择诸如地膜覆盖、高垄、保护地栽培等种植技术。
2 物理防治
2.1 运用防虫网等隔离技术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防虫网可有效阻隔害虫,减少田间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残污染,生产出高产、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这种害虫防治方式无需用药,深受种植户喜爱。防虫网的应用不仅可缓解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还可避免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种植户可利用防虫网阻隔菜青虫、棉铃虫、小菜蛾等害虫,同时对抑制病毒传播有益。防虫网的应用,还具有调节环境温度、地表温度、照射条件等蔬菜生长条件的效果[7]。
2.2 利用光、色等诱杀害虫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以及对颜色的趋避性等进行诱杀或趋避,如合理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采用糖醋液诱杀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利用黑光灯诱杀地老虎、甘蓝夜蛾等,尤其是害虫活动较为频繁的夏秋季节,灯光诱杀方式可充分发挥其效果。采用以上防治措施,可减少农药使用量、对环境污染小,防治成本较低,对提升种植户效益、生产无公害蔬菜有积极的作用。
2.3 性诱剂诱杀害虫
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是国家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它是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通过释放器释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的一种仿生高科技。一般诱捕器在田间放置密度为每667 m2放置10~15 个为宜(可根据田间虫口基数调节数量),性诱芯15 d 更换一次。在蔬菜害虫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的防治上均可采用此方式。性诱剂诱杀害虫相比其他措施,具有选择性高、无抗药性、无污染、与其他防治技术有100%兼容性、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优势[8]。
2.4 超声波防治害虫
超声波可影响害虫觅食、繁殖等行为,同时具有影响范围广、负面影响较小等优势,采用超声波防治害虫,可以在保证无公害蔬菜产量及质量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超声波防治夜蛾害虫、石榴病虫等效果较好。
3 生物防治
3.1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螨治虫
大自然中有多个生物链、食物链,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因此应保护、利用自然界中的益虫、益鸟,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有利条件,可通过保护、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数量、抑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以菌治虫是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9]。引起昆虫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这些微生物可以用简单、低廉的方式进行人工培养,制成生物制剂喷洒于田间使昆虫死亡。如Bt 乳剂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绿僵菌、白僵菌等也具有防治害虫的效果;武夷霉素可用于防治蔬菜灰白粉病、尘霉病;木霉素可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菌核病。以螨治虫是利用捕食性蜘蛛和螨类治虫,蜘蛛在自然界存活率高且不受黑光灯等的诱杀,所以一般在菜田只需要保护利用即可[10]。
3.2 选用生物农药
蔬菜种植过程中常用的生物制剂类杀虫剂有Bt 类生物农药、10%浏阳霉素、米螨和爱福丁类;抗生素类杀菌剂主要有青霉素、链霉素、新植霉素、壮丰胺、云大120 等,这些生物制剂可提高蔬菜抗病能力、增加蔬菜产量。尿洗合剂可用于防治蚜虫,在配制药液时应依据一定比例将尿素、洗衣粉、水充分混合,在尿素、洗衣粉全部溶解之后进行喷洒。草木灰可用于防治蔬菜根蛆,同时具有增产的效果[11]。
4 化学防治措施
4.1 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种类及用量
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是关系到产品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化学防治中,一要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二要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进行药剂防治,把握好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确保科学用药。三要科学选用化学农药种类、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12]。种植户应依据蔬菜种类、种植环境合理选用、混配农药,可增加病虫害防治种类、降低生产成本;四要在喷洒农药之前,应阅读农药说明书,了解农药适用范围、合理确定农药用量、配比。五要使用专业化计量设备配置农药,以免配比不合理对蔬菜造成药害。六要交替使用农药防治害虫,减少害虫抗药性。七要大力应用新型施药器械,提高药物的利用效率,降低用药成本和残留。
4.2 重视化学农药毒性及间隔期限
为保证农药充分发挥效果,提高药物利用率,农药喷洒前应注意天气情况,合理选择农药喷洒时间。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喷施,喷施时间宜在上午10 点之前、下午4 点以后。必须严格执行化学农药施用安全间隔期限,通常气温较高时化学农药施用间隔期限应控制在7~10 d,气温低时化学农药施用间隔期限应控制在10~15 d。为避免蔬菜农药残留过高,蔬菜收获前15~20 d不能喷施农药。遭遇阴雨天气,应利用烟雾剂、粉尘剂来防治病虫害。为避免施用化学农药影响蔬菜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