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16周鑫港屠媛芳
周鑫港,屠媛芳
(余姚市人民医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功能障碍等造成的,其具有病理演变过程,在早期治疗中能够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病情恢复质量更佳[1]。患有ANFH又未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在病情演变中由于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未及时消除,将加重患者病情,造成患者肢体活动障碍,也可能造成瘫痪、残疾等不良影响。成人股骨头坏死大多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所造成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在治疗效果上也不同,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基本诊断为疼痛、活动受限,在经过临床诊断后加以干预治疗,能够以改善病情[2]。临床上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的方式,CT检查与MRI检查由于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影像学资料直观,因此最为常用。为探究MRI检查在ANFH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本院42例成人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早期ANFH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组成为24~63岁,平均年龄(32.4±3.4)岁。患者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皆确诊为早期ANFH;②全部患者皆自愿接受CT扫描检查与MRI检查;③患者一般资料完整,影像学检查资料充分;④患者无较严重脏器疾病,如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全部患者皆接受CT扫描检查与MRI检查。在CT扫描检查中,以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设置电压120kv,电流220mAs,设置扫描层厚为10mm,扫描间距为10mm,获取全部CT扫描影像学资料[3]。在MRI检查中,以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冠状位及横断位扫描检查,设置扫描层厚3.0mm,扫描间距3.0mm,获取影像学资料[3]。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CT扫描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影像学资料分析,对影像学图像中确认为阳性病变的与疑似阳性病变的资料进行区分。CT检查中,影像学图像表现为中央部位出现硬化线、高低密度硬化线,可确认为阳性病变[4]。MRI检查中,影像学图像表现为线样征可确认为阳性病变[4]。诊断结果中,检出率以阳性病变为比较。
2 结果
MRI检查在检出数上为38例,检出率为90.48%,CT检查在检出数上为34例,检出率为80.95%,MRI检查相较于CT检查在ANFH早期诊断中检出率更高。
3 分析与讨论
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在早期治疗中能够达到的治疗效率更高,病变程度较低,能够较好的恢复原有状态,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但在早期未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将造成病变加深,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1]。所以成人股骨头坏死在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中应形成更高的重视,由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在特异性上不强,所以可能造成一定误诊率,不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因此还需要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当前在临床上诊断ANFH,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方式确定患者病情特点,影像学检查中,CT检查与MRI检查在灵敏度上更好,操作更方便,所以临床上较为常用[2]。由于成人股骨头坏死主要表现为股骨头缺血,而关节囊周围血管较细,数目较少,所以很难通过CT检查与MRI检查确认。当股骨头坏死引发骨髓细胞异常或骨质变化后,MRI检查能够较为明显的诊断出结果,CT检查对于微小的水分差难以辨识,而MRI检查能够对脂肪成分差、水分差较清晰辨识,且MRI检查在特异性上较CT检查高,并且不产生辐射影响,能够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所以以MRI检查对ANFH患者在早期诊断更佳具有优势,在MRI检查T2加权中,能够检测到脂肪成分差异与水分差异,信号呈带状升高,这也是临床上以MRI检查反应AMFH的一种主要表现。根据临床诊断结果的比较,MRI检查的检出率为90.48%,CT检查的检出率为80.95%,MRI检查相较于CT检查在ANFH早期诊断中检出率更高。
总的来说,ANFH患者在患病早期接受对症治疗能够提高病情治愈率,以MRI检查对早期ANFH患者的诊断在检出率上较高。因此,临床上对ANFH患者的早期诊断可采用MRI检查方式,该诊断措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