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奶牛乳房炎诊断与防治

2020-12-16李青修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头孢类牛场牛舍

李青修

(青海省海晏县金滩乡畜牧兽医站 812299)

奶牛乳房炎是牛场易发疾病,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乳房炎、慢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1]。急性乳房炎的临床表现明显,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伴有体温升高和精神沉郁。慢性乳房炎一般是急性乳房炎没有彻底治愈造成的,乳房内有较硬的肿块,在挤压时有轻微痛感,不易察觉,乳汁含絮状沉淀物。隐性乳房炎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乳房和乳汁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乳汁在理化特性和细菌含量等方面存在改变,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等主要乳成分合成量显著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诱因较多,2019 年4 月,某牛场奶牛感染乳房炎,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牛场共有奶牛50 头,有两只奶牛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体温升高,乳房红肿,触痛明显,奶汁稀薄,产奶量下降,无菌采集奶样送实验室检测。

2 实验室诊断

2.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乳样划线接种普通琼脂平板,37℃培养24h 后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镜检。分离菌在琼脂平板上长出白色菌落,镜检结果显示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继续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

2.2 生化鉴定

将分离菌进行常规生化反应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可以分解木糖、海藻糖、麦芽糖、甘露醇、阿拉伯糖、赖氨酸、丙酮酸,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征。结合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确诊致病原为大肠杆菌。

2.3 药敏试验

将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塞肟、环丙沙星等药敏片分别贴在分离菌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观察不同药物抑菌环直径大小,确定敏感药物用于治疗。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对头孢类药物敏感,选择头孢类药物治疗。

3 治疗措施

将发病奶牛隔离治疗,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对患处利用1%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后涂抹紫药膏,经过积极治疗,产奶状况逐渐改善,奶牛逐渐康复。

4 防控措施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常见发病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如病原菌感染)、管理因素(如挤奶过程中的物理损伤)和环境因素(如突然降温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预防奶牛乳房炎应加强奶牛护理,注意奶牛乳房清洁卫生[2]。预防奶牛乳房炎应搞好环境卫生,并加强挤奶管理,牛床要铺有足够的干草并定期更换,及时清理牛舍粪便,保持牛舍干燥清洁,降低牛舍饲养密度,经常通风换气,经常用刷子清洁牛体,保持干净卫生,挤奶时工作人员要先洗手并消毒,挤奶前将奶牛乳房清洗干净。给奶牛饲喂均衡的营养,保证日粮中VA、VD、VE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增强奶牛体质,减少疾病发生。对奶牛管理要规范化,防止压、挤、碰、撞等造成奶牛乳房损伤,做好干奶期的防护,干奶期是奶牛乳房炎的高发时期,在奶牛停止产奶后可以排出乳房内的乳汁,并向乳头内注射抗生素药膏,对预防干奶期的乳房炎有很好疗效[3]。牛舍要经常消毒,防止病菌滋生,做好牛舍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工作,做好牛饲料中日粮的精、粗饲料搭配,不饲喂霉变饲料。加强对奶牛乳房健康状况的监测,要早发现,早诊治。及时淘汰患病严重的奶牛。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较多,包括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奶牛乳房炎是严重危害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疾病,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只有明确病因,及时诊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4]。在奶牛乳房炎治疗过程中,由于抗生素大量应用,部分病原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控制好药物使用剂量,防止大量应用导致耐药。患病动物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菌株耐药,还会造成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5]。

5 结论

总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提高挤奶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挤奶操作过程中对奶牛乳房的伤害,加强饲料营养,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在养殖过程中积极观察,对奶牛乳房炎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选用敏感药物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发生乳房炎的经济损失,保证乳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头孢类牛场牛舍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在亚丁(二首)
盲目服抗生素 谨防延误治疗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七种药遇头孢类药物绕开走
水帘对密闭牛舍温湿度的影响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