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与净化
2020-12-16李鹏王慧王冰清魏恒
李鹏 王慧王 冰清 魏恒
(江苏省睢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指导站 22120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对奶牛生产有负面影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可感染各阶段的奶牛,临床表现多且复杂,临诊特征是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BVDV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黏膜病是BVDV感染引起的一种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发病率低,死亡率高,青年牛死亡率达20%以上,重症死亡率高达100%。病毒潜伏期7~9d,感染3~6周后会引起妊娠母牛流产,降低泌乳牛的产奶性能,导致奶牛繁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身体机能的降低,病原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
1 生物类型
分类学上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有两种抗原基因型:基因1型 (BVDV-1)和基因2型 (BVDV-2),二者均可引起急性、持续性感染,但BVDV-2比BVDV-1的症状更严重。BVDV的生物型在细胞培养上根据是否引起细胞病变又可分为致细胞病变型 (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 (NCP)。NCP在感染的细胞中建立持续感染,通过胎盘感染造成持续感染动物,是现场分离到的主要生物类型,NCP突变成CP可以导致持续感染牛的黏膜病。
2 传播和感染形式
BVDV在中国普遍感染,流行区域逐年扩大,既可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水平传播感染,也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特别是怀孕早期。在感染牛的牛奶、呼吸道、生殖道、消化道均可分离出病毒。传染源既包括一过性感染动物、野生动物,也包括持续感染动物,且持续感染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快速确诊和淘汰持续感染动物,可净化该疾病。感染形式可分为暂时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暂时性感染 (Transiently Infection,TI)常见,发病率高,致死率低,特征症状是腹泻。初期症状不明显,经5~7d潜伏期后,病牛呈现体温升高,轻度沉郁、厌食、口鼻分泌物增多,粪便呈水样、恶臭,有大量黏液或血液和气泡,偶尔可见口腔糜烂或溃疡,产奶量下降,病牛排出低浓度病毒 (每天排出1000~10000个病毒颗粒),感染3~4周后采集牛血清经血清学检验可检出BVDV抗体并可持续几年。
持续性感染 (Permanent Infection,PI)是最重要的临床类型,主要由于胎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识别BVDV所致。在母牛怀孕期40~120d,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胎儿被持续感染,存活胎儿出生后成为持续感染牛 (PI牛),并产生免疫抑制。临床上PI牛基本不表现明显症状,多为隐性感染,血液中没有保护性抗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终生散发大量病毒 (每天排出100万~1000万个病毒颗粒),并传染群中其他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1]。
3 持续性感染的危害
BVDV持续感染状态会损害动物健康状态,PI牛断奶重轻14kg,存活期不超过两年,最终结局是死于黏膜病。PI母牛首次发情时间延迟15~42d,配种延长;不孕、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受孕率最高下降达70%,流产风险2.2倍以上,产犊间隔延长,流产数量增加会导致潜在后备牛损失,高产牛只提前淘汰,且PI母牛生产的一定是PI牛。PI母牛乳房炎发病率增加7%,产奶量下降,终身产奶量只有健康牛的一半,并且牛奶脂肪含量、牛奶蛋白含量等牛奶品质指标降低,BVDV感染牛群的大缸奶样体细胞数比未感染牛群的高26%。PI犊牛死淘率高,超过5%,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多有先天缺陷,最常见的是小脑发育不全、失明等,繁殖障碍,难以受孕或习惯性流产,肠炎或伴发呼吸道疾病,轮状病毒感染加剧等混合感染严重。PI公牛体型小,性欲缺乏,配种成活率低,精液带毒、品质下降等。
4 对养牛业的经济影响
BVD影响各年龄段、各个群体的牛,是当今美国养牛业损失最大的病毒性疾病之一,每年高达30亿美金。每头牛每年因BVD损失年380~400元。BVD是一个高经济养殖风险疾病,世界范围流行,可引起广泛的健康问题,它诱发的免疫抑制长达6周,使牛群继发感染增多,流产不育、胃肠道疾病同时伴有呼吸道疾病等,导致生产力下降,不仅增加治疗病畜的额外费用、繁殖成本,还包括繁殖异常导致产奶品质及产量下降而引起的损失。
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密度大,流行情况较重,是BVD的高发群体,尽早发现和淘汰PI牛,可以帮助养殖场节约饲养费用。因为很多PI牛在成熟进入泌乳群前没有明显病症,隐藏在后备牛群中消耗大量饲料,却在成熟后因生产性能差不得不淘汰。早期检测,移除PI牛是降低整体损失和牛群医疗花费最好的办法,防控该病可以提高牛群生产能力,降低流产率,降低因BVDV引起的疾病的治疗费用和额外的人工费用,提高牛只使用年限,提升贸易优势。
5 防控与净化
该病目前无法治疗,采用控制和净化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长期保持牛群净化,必须配合防疫检疫措施。该病的直接传染源是PI牛,因此早期发现PI牛可以在PI牛扩散感染前将其移除,有利于该病的控制和净化。识别PI牛的唯一方法是BVDV抗原检测,检测和淘汰PI牛是切断该病传播的最佳途径。根据养牛密度高低,养殖场、牧场结合自身情况可采取非免疫净化和先免疫后净化两种策略。免疫接种有很好的预控作用,可以帮助牛只建立有效的抵抗力,阻断病牛个体间的传染,结合淘汰PI牛、加强检疫、防止引入带毒牛和其他外部潜在传染源,可以保障牛群长期安全、减少经济损失[2]。犊牛3月龄时首免,间隔21d后进行二免,然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
早期检测非常关键。首先对没有进行BVDV检测的养殖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群体感染情况。对奶缸样品进行奶缸抗体检测可以评估牛场感染风险,该检测可以反映养殖场整体或牛个体的感染状态和程度,但无法反映出具体哪头牛是PI牛。如果评估显示养殖场为BVD阴性场,即无PI牛养殖场,定期监测即可。如果评估显示养殖场有感染风险或近期内急性感染过BVDV时有必要对全群所有牛只进行抗体检测和抗原筛查,结合免疫程序,采集牛血或组织,因PI牛通常表现为抗体阴性抗原阳性,对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牛再做病原学检测,确定并淘汰抗原阳性牛,并持续监测新生犊牛,如果犊牛呈抗原阳性,需追溯检测其母亲,直至确认无疫状态。
6 结语
对BVD流行区域,大型规模养殖场净化应采用淘汰PI牛和免疫疫苗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案,按免疫程序全面实施免疫接种,并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及时避免PI牛与牛群接触,特别是与怀孕母牛的接触,避免新的持续感染牛犊产生,进而降低感染压力,并从根本上遏制该病流行,逐步净化清除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