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析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2020-12-16陈曦
陈曦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为人们提供了有力的肉制品保障,但生猪肉安全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风险,提高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疫情检验工作效率与质量,严格运用检疫技术,是我国坚决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的重要途径。
1 非洲猪瘟病害猪现状分析
猪肉质量安全始终是我国食品安全重点关注内容之一,充分认识与掌握生猪屠宰检疫技术是防止非洲猪瘟扩散的主要手段。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广、扩散范围大、高度发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2018年8月3日,在沈阳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也是我国首例猪瘟疫情。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包括辽宁、安徽、黑龙江,分别发生13起、9起、6起,2019年在贵州、海南、广西、云南分别发生了7起、6起、5起、4起,到2019年10月份,全国共有31个省出现非洲猪瘟。此外,通过2019年各省份各月份病害猪检出率数据分析,影响生猪在运输到屠宰场过程中死亡率的因素主要有气温与降雨量、运输总路程、以及车载饮水设备、降温设备、通风设备等,若其中一头患有非洲猪瘟疫情,则会导致生猪大范围的患病。因此,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刻不容缓[1]。
国家《生猪屠宰检疫规程(2019版)》拓展了动物疫情检疫病种,新增“非洲猪瘟”病种,也由原来13种检疫对象变为现在的14种;对实验室检疫要求进行了修订,将实验室检测与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的查验、临床检测相结合;更新了病害牲畜无害化的处理技术。该规程的修订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生猪屠宰检疫过程提供了工作指标,有助于推动我国动物疫情病害防控工作进程。此外,随着生猪隐形感染病、混合感染病等病种种类的增加与变化,对生猪屠宰检疫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疫过程作为保障人民肉类食品安全的最后关卡,要不断加强检疫人员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疫病的变化趋势;不断引进先进的检疫技术,及时更新、维护检疫设施;不断完善检疫流程管理体系,使得检疫流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安全化,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人民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流程及要点
2.1 生猪入场检验工作
2.1.1 场方做好自检工作
安徽省各市与各县的定点生猪屠宰场要在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下,做好非洲猪瘟的自检工作,可以车为单位进行生猪血液样品的采集,每个样品可由5头生猪血液混合而成,并由ASF-qPCR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由驻场官方兽医签字确认。
ASF-qPCR中的ASF是非洲猪瘟英文名的缩写,ASFqPCR检验是非洲猪瘟定性定量PCR检测技术。据相关报道,自然感染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4~19天,在感染后的7~9天内,患病生猪血清转阳,此后可终生获得抗体。而PCR检测技术是一种可以替代病毒分离的ASFV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特点,与传统的检疫技术相比,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生猪屠宰检疫效率,是实验室检测中常用的手段[2]。
2.1.2 临床检验
视诊与触诊是生猪入场临床检验的主要方法。首先,检疫人员利用视诊方法对进场生猪的呼吸、卧姿、可视粘膜等情况身体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判断是否正常;其次,驱赶猪群,通过生猪的活动状况判断精神状况时是否存在异常,并利用触诊方法检查生猪的体温、皮肤状况等方面是否正常;最后,利用视诊方法观察猪群粪便的颜色、形状是否存在异常,对出现异常情况的生猪进行单独圈养,再逐一对生猪进行临床检查。例如,在临床检验中发现部分猪出现一类疫病或炭疽病,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进行处理,将呈现疫病临床现象的生猪进行隔离观察,且隔离期间不可进行屠宰。同时对其他生猪进行临床观察与检验,通过检验的生猪准予屠宰,其他异常的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2 待宰检疫
2.2.1 宰前复检
一方面,注重屠宰检疫工作。屠宰检疫工作人员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的关键,每个省市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组织综合技能培训活动,不断增强检疫人员与兽医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可组织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参观先进典型,通过洽谈会、交流会等形式总结经验知识,以此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此外,生猪屠宰机构可根据相关政策向政府部门获取经费支持,不断完善屠宰设备与检疫设备,进而提升屠宰检疫水平。
另一方面,生猪屠宰场要规范宰前复检工作流程。屠宰前6h,定点生猪屠宰场要向驻场官方兽医获得流程审批,若驻场官方兽医不接受检疫申报,要说明具体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宰前2h,再进行一次临床检验,对于入场到待宰期间出现不良症状的生猪不允许进入屠宰环节,如体温异常、精神萎靡、粪便混有血、可视粘膜发红呼吸困难等,对于死亡生猪要按照相关文件进行无害化处理。此外,对于运输过程中出现非洲猪瘟临床症状甚至存在死亡可能性的猪进行急宰,以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要做好相关待宰检疫工作。由于物理原因造成死亡的生猪,经过冷宰后可供食用,死亡2h内取出内脏与胴体,其他不可食用的部分要做好无害化处理[3]。
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的主要症状如下:一,体温过高,猪群会挤在一起取暖,精神萎靡,步态踉跄;二,呼吸困难且急促,并伴有咳嗽;三,皮肤充血,在烧毛或无毛处呈现不规则的淤肿、坏死斑,如耳、鼻、尾处;四,粪便带有血迹、鼻腔与口腔中出现泡沫或带血。若发现生猪有以上症状,要立即隔离观察,并做好后期处理工作。
2.2.2 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一般涉及到宰猪场、载猪车辆的消毒,尤其要做好卸车后空车与运输车辆进出场的消毒工作,避免出现混合型疫病。此外,还要做好出入车辆的记录工作,对生猪以及存放生猪的场所进行消毒,以此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病的发生,从源头上制止。
2.3 宰后检疫
2.3.1 体表与头部检验
将放血后的生猪置入烫池前,要观察猪体表颜色是否存在异常,主要检查猪四肢关节是否肿大,皮肤是否存在病变坏死部位,猪蹄部分是否有水泡,避免患有口蹄疫、炭疽病、结核病、水泡病的猪肉进入市场中。进行头部检疫主要观察鼻镜、耳朵颜色等,吻突与齿龈上没有水泡、溃烂的可初步判定为合格。此外,还要检查下颚淋巴结处是否存在肿大、出血、溃烂坏死等情况,若出现以上症状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耳、鼻、四肢、腹部指体表与头部检验中的重点,检查几处是否存在出血点,若存在出血点,则要进行深层次检查,以保证肉品质量安全。
2.3.2 内脏检验
胃肠、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肺脏、心脏、肝脏是内脏检查的主要部分,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猪瘟、猪丹毒、口蹄疫、炭疽病、气喘病等症状,检疫顺序一般为:胃—肠—脾—肺—心—肝—肾—膀胱。查看心包是否有无积液、出血、坏死,检查是否存在寄生虫;查看肺脏的颜色、弹性大小,剖开支气管淋巴结,观察肿胀情况,查看是否出现坏死、出血;查看肝脏大小、颜色,判断是否存在钙化病、肿大、纤维性渗出物等病变;查看淋巴结、胃部、脾脏是否存在出血、坏死、肿胀等病变,并观察形状是否正常。在内脏检验过程中,重点查看猪内脏是否存在非洲猪瘟病变的状况,一般会出现几个症状:脾脏一般是正常脾脏的3~6倍,且颜色暗沉,质地较脆;胃肠、淋巴结、肾脏有明显水肿,并伴有出血;肾脏表面有出血点。从而控制非洲猪瘟猪肉流入市场,保障人民肉食安全[4]。
2.3.3 胴体检验
胴体主要排查的是肌肉、淋巴结、两侧腰肌是否存在病变,如观察肌肉、胸腔、腹腔中是否充血、肿胀;与正常肾脏进行对比,观察颜色、形状是否异常;观察猪体皮下组织、脂肪部分是否存在黄染以及其他皮肤病变,若出现弥漫性充血、脂肪颜色鲜红、存在疹快,则可判定为患有猪瘟;剖开检查腰肌部分是否有猪囊尾蚴病变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旋毛虫、住肉孢子虫。通过一系列检验后猪肉加以盖章或识别标志,以此保证安全的猪肉进入市场。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持久战的主要途径,也是保障人民肉类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因此,生猪产业应不断提高检疫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各个流程管理工作,以此规范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流程,不断提高检疫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