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改饲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6孙慧
孙慧
(安徽省太和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36600)
1 基本情况
2017~2019年太和县粮改饲项目实施对全县全株青贮玉米工作和种植青贮玉米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3年共完成种植全株青贮玉米5.76万亩,14.468万t,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全株玉米亩均种植收入比籽粒玉米种植均提高15%,牛羊养殖的饲料成本均降低10%,奶牛养殖饲料成本降低15%,大大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粮改饲项目的实施全面调动太和县牛羊养殖场 (户)收贮青贮饲料的积极性,增强了种养结合的紧密度,扩大了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养殖场冬季提供了充足优质的饲料来源。通过以养带种的方式,建立了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结构,实现了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推动太和县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农户种植方式有待改变
由于受种植观念和种植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农户不愿意将土地调整出来种青贮玉米,即便有意愿种植,因受当地规模牛羊场数量不多的影响,担心青贮玉米无较大效益;加之农户处在产业链条末端,没有价格决定权,不能确保农户利益,农户怕承担风险,阻碍了粮改饲工作的有效实施。
2.2 小规模经营比重大、制约粮改饲
小规模经营占据较大比重,粮改饲工作受到制约。种植农户没意愿搞养殖,规模养殖业主无耕地等现象普遍存在;规模养殖的比重不够高,全株青贮利用难度大,尤以肉牛、羊小规模饲养比例较高,很难实现青贮加工、贮存和利用;同时,针对种植业,大部分一家一户的土地面积种植青贮玉米不适宜大型青贮收割机械作业。
2.3 大型青贮收贮机械有待强化
青贮饲料成熟季节集中,需大量的大型青贮收割、切碎、运输机械共同作业,但设备价格昂贵,使用时间短,用途单一,无较高利用效率,导致养殖业主无力或不愿意购置,进而造成青贮收贮机械短缺,影响青贮饲料质量。
2.4 青贮饲料制作技术有待提高
小型养殖场对青贮饲料的制作重视程度不够,青贮时机把握不准,切割长度、装窖时间长、压实密封及青贮窖池建设不科学等影响青贮质量,造成损失,制约粮改饲顺利发展。
2.5 科学饲喂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小规模养殖场将能繁母畜、幼畜及育肥家畜混养在一起,在饲喂方法、饲喂量及饲草料配方上不能实施科学分类饲喂技术,影响家畜健康,给养殖户带来损失。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利用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平台、太和畜牧QQ群,会议等宣传 “粮改饲”项目相关政策及试点工作的意义,提高养殖场和种植户的认识水平;及时总结成功模式,挖掘亮点,树立典型,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热情;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集中连片种植青贮玉米,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
3.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以粮改饲项目为契机,建立种养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调动种粮大户与养殖户签订订单,将流转土地脱离传统的粮食种植,规模种植优质的青贮玉米及饲草,为养殖业提高丰富的饲草来源;另一方面,鼓励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农户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集中连片种植饲草作物,订单销售给养殖场或专业收贮主体,实现农户增收,推进种养协调发展。
3.3 加大专业收贮主体的培育力度,提升专业化收贮水平
鼓励种植合作社和大型养殖场构建社会化青贮供应体系,推动饲料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商品化,补足部分养殖场冬季饲料匮乏的短板;注重建立青贮饲料种植、加工、运输、使用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培育专业收贮企业, 融合社会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购置大型青贮机械,提升收获机械装备水平,全产业链推进粮改饲顺利发展。
3.4 加强一线生产技术指导,全面提升种植和养殖效益
一方面成立粮改饲技术服务专家组,结合当地畜牧业和农业发展规划,对种植、加工、收贮、饲喂等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种、收、贮、用综合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示范活动,每个环节科技人员都能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以确保青贮饲料质量及效益,推动粮改饲。
3.5 利用养殖场试验效果数据比对,增强养殖场使用全株青贮玉米的信心
对全株青贮玉米认识水平不高,半信半疑的养殖场,一方面进行宣传培训,另一方面动员养殖场做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效果观察和数据比对,提高养殖场认识,进一步坚定养殖场使用全株青贮玉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