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康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展望

2020-12-16万田春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农茶园茶叶

万田春

(康县茶叶科技开发区中心,甘肃 康县 746500)

甘肃康县的茶叶品质很好,在生产过程中,茶园病虫害防治仍以传统防治技术为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较低,也缺少科学合理的综合性应用防治措施,这就使茶园和生态圈之间很难达到动态的平衡。并且当地的茶产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深加工技术较为欠缺,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绿色、无污染茶产品的追求,所以本文就甘肃康县的茶叶生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论述。

1 茶产业发展现状

康县茶叶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种植发展,其发展的流程就是先考察试种,之后进入粗放种植阶段,随后历经科学试验,逐步完成生产加工带动,从而开创自身的名优产品、创造了当地品牌,最终实现自身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康县的茶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茶产业初步成型,逐步确立了“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的总体发展方针,目前,康县茶园面积3 975 hm2,其中绿色、无公害茶园2 000 hm2;通过有机认证茶园934 hm2;惠及1.5×104多户茶农;建成茶叶加工企业22家,相关的茶叶品牌26个。2019年全县茶叶总产量71.02×104kg,总产值 7 102×104元[1]。

2 产业生产的防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茶园管理水平普遍落后

康县茶园自2000年以来,紧抓退耕还林契机,实行退耕还茶,从而使茶园面积快速增长,但投产树龄的茶树较少,丰产茶园仅2 000 hm2,低产低效茶园较多。同时许多茶农没有完全掌握茶园管理技术,茶园管理水平普遍落后。即使是优质茶园,也因为当地的劳动成本不断提升,造成效益低下,绿色种植技术也没有全面普及,对于市场变换适应力较差。掌握茶叶生产技术的农民较少,从而使当地的产业发展缺乏活力。

2.2 茶园品种结构配置不合理

康县茶园多数以种子建园为主,同时使用的品种混杂,无性系良种茶园仅占3.5%。而且建园品种单一,高峰期重叠,优质高档茶叶难以及时采回,造成资源浪费,尤其是夏秋茶采摘加工少,从而造成茶农种植的效益受损。而且劳动力成本过高、用工密集性强,造成用工荒频发,这也抑制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专业科技人才短缺,推广新技术力量不足。

2.3 加工环节薄弱

目前康县的茶叶加工企业仅有十多家,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加上市场营销推广滞后,管理落后的村社,基本没有加工点。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激烈,供应市场趋于饱和,低档鲜叶销路滞后。

同时,茶产品销售市场混乱,难以满足当地的发展需求,产后服务严重脱节。并且康县受交通、自然、气候条件限制,很难与四川、陕西的新茶竞争早期市场。康县的茶叶产业化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不完善,自身的产、加、销不配套,加工营销脱节问题频发。此外茶产业的开发资金也不足,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步伐。

2.4 阻碍了产业发展

近年来,康县农业产业结构大幅调整,茶叶种植得到了迅猛发展,因为品种单一,病虫害问题的偶有发生,造成了茶种植业化学药品的滥用,这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还会影响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病虫害已是茶种植业发展的很大阻碍。随发随治是防治的主要策略,先判断类型再有针对性地防治,目前茶园。这不仅加大了种植成本,也会降低茶品质。

2.5 药物残留污染环境

农药滥用必会引起药物残留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据统计,我国化学农药有500余种,这些农药的使用虽可增产、治理病害,但后遗症较多,大气、土壤、水源污染都很严重。同时若人体过度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人体健康也会受影响。

3 甘肃康县茶产业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提高茶农对产业发展和产业脱贫认识。康县茶叶发展有基础,辐射康南五乡,而且发展茶叶可以显著地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流失。所以只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有效提升各级干部对特色产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知,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协调解决发展所遇到的重大问题,整合现有资源,切实保障茶产业的发展。

3.2 积极推动茶园绿色防控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3.2.1 推广生物防控技术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及婴幼儿辅食等)年产值约6000亿元,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为了更好地保护康县的生态系统,打造康县茶叶绿色产品,康县茶种植业也要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保证生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改善生态,减少负面影响。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康的茶生态系统,满足社会绿色无公害的需求,从而提高茶种植业的经济收益,降低人工成本。首先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来以虫治虫、以菌治菌,并且形成牧鸡牧鸭共育的生态网络环境。核心就是将自然界的生物链、物种互克原理应用到种植中。养殖病虫害的天敌来控制病虫害,利用鸟类有效控制害虫,从而达到防虫治病的目的。

3.2.2 倡导科学合理用药

绿色防治并不是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是结合生物防治技术合理、科学用药,从而保证茶品质。在选择农药时,首选毒素少、残留低的药品,最好是生物、绿色农药,生物农药选择性较强,环境污染低,虫害也很少产生抗药性,所以实用性较高。合成农药也可以应用的,在实践中对环境的影响较低,绿色农药高效、无污染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绿色药品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守安全使用间隔,减少负面影响。因此茶叶主管部门要加大绿色防控的知识培训、推广与应用,逐步提升种植户的知识储备,提高认识,有效减少茶种植业的病虫害率,减少农药使用率,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

3.2.3 提倡预防先行防控思想

加强对茶农培训进而改变茶农固有的防治观念,深入贯彻预防先行、综合防护的绿色发展理念,主动完善健全自身的知识储备,科学合理防治病虫害,对症下药,科学合理种植茶树。在实际应用中,绿色防护首先就是提高茶树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使茶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健康生长,保证质量。第一,要定期修剪茶树,提前防治茶园病虫害。第二,发现伤口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第三,保证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中,定期松土、施肥。第四,旱季浇水雨季排涝,使其有充足的水分以及养分供应。

以“提质增效”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绿色生物防控以及生产技术,保证茶叶的品质,通过茶叶技术培训,保证技术发展优势,通过县级培训班,使更多的茶农与加工企业可以掌握更加丰富以及优质的茶树管理以及生产技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保证无性系良种普及度,使技术、品种同步优化。

3.3 制定自身茶产业的具体发展策略

3.3.1 要完善扶持政策,打造康县茶品牌

结合自身茶产业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投入,通过财政专项资金等多种形式,打造康县茶品牌。要积极改造低产茶园,强化龙头企业培育,逐步实现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以知名品牌为依托。

3.3.2 加快茶叶专业村和基地建设

按照总体发展规划,大力推广茶叶生产新技术、新品种,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科技引领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发展。积极鼓励茶企对周边农户集约经营,打造“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引种新品种,保证产量、产值同步增长。

3.3.3 加快茶园建设

按照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积极进行相关的落实工作,早计划、早动手、早准备,积极地宣传培训,重点推广无性系良种,保证茶品质,最好是可以建设标准化高效茶园、观光茶园,结合旅游做好茶旅融合发展,对低产茶园也要加快改造工作。

3.4 其他发展措施

首先,加快销售网点建设;其次,加大有机绿色认证;第三,强力推进现代化茶叶生产;第四,挖掘传统茶俗文化,以上这些也都是康县茶产业发展完善的基本策略。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甘肃康县茶种植业发展以及防控现状的大数据分析发现,甘肃康县茶产业自身发展优势明显,但是缺点也很突出。当地加工企业较少,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难以科学种植以顺应当今社会绿色、无污染的发展需求,并且预防先行、防控结合的思想也没有普及,这也限制了康县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需要政府以及企业共同努力,进而打造相应的品牌以及完善自身的茶叶产业结构。

猜你喜欢

茶农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老党员“卖”茶忙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早春茶”开采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茶乡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