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造林良种化的途径及推广应用
2020-12-16闫小峰
闫小峰 肖 飞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国有八渡林场 陕西宝鸡 721200)
作为我国的特有树种类型,油松无论是在生长还是利用价值上都有着极为突出的应用优势,不仅生长较快且自身特性优良,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根系发达使得其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随着时间不断推移,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将油松作为造林类型的重要性,其诸多优势使得其成为当下山区分布较为广泛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也正是由于这一特征,让其成为人们执行人工造林任务时有限选择的树种类型。
1 油松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推行良种化的重要意义
油松主要分布于北纬31°~44°,东经101°31′~124°45′之间,分布区域包括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内蒙古以及青海等14 个省区市,分布范围极广且跨度较大[1]。其生长主要集中在海拔800~2 700 m 的位置,成林后呈现阶梯状的垂直分布形式,但在河北、晋陕高原山区、宁夏以及陕西境内的生长海拔高度却略有不同,受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大,但整体生命力较强且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地区适应性。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虽然油松天然林群落分布范围较广,但以往没有针对该种类型的树林实施重点保护,致使其曾经遭受到人类的严重破坏。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山西省境内的黄河段以及海河流域的发源地等,这些区域的林木被破坏后造成了大面积的空旷地带,以及不连续性的残存林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受到干旱时期与涨水内涝的影响,周围原有的黄土结构受到了巨大冲击,致使油松天然次林群落退化极其严重[2]。此时,无论是其抗水土流失、抗干旱的功能,还是蓄水保土的能力均明显下降,且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在短期内逆转的损伤。
传统油松人工造林的树种绝大部分来源于自然,为保证采种效率,一般优先采集较为容易攀爬的低矮树枝,自然而然地采取负向选择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所获得的种子自然也就由于自身遗传品质的低劣严重影响工程的造林质量。再加上执行采种任务的部分林业部门为了提高效率,不遵从物种地域性原则,调拨与使用种子的过程较为盲目,即使已经将种子种下并细心栽培,健康生长的概率也不高。难以适应新种植环境的特点使得人工林场出现了优秀种子保存率下降、成活率偏低以及生长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造林进度与实际的应用效果。
即使在实施重点保护工程区,绝大部分林木群落为油松人造林,不仅树种单一且无法在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也正是因为其结构过于简单,相较于其他多样化的自然林木群落,无论是虫害还是火灾等自然生态灾害,突然爆发的风险都要大得多。另外,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最终生长而成的林木无法展现出实质上的应用效果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经济效益差使得维护与种植环节及时性均较差,恶性循环下更对油松造林推行良种化的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人工林的特殊性,封禁的及时性并不能保证,人畜危害均有可能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育林技术的严重缺乏使得其在伴生乔灌树种的恢复以及自我繁殖等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人工造林优势,期望达到稳定林木群落结构以及树种之间共生共存的目标也迟迟无法达成。
2 油松造林良种化的几种技术途径
2.1 强化良种资源收集与保护
林业部门应在不断收集优秀油松种源的基础上,构建利于油松升级与品种优化的良种培育基地。另外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种子的获取量并提升其遗传品质,对母树林以及优秀种源的科学抚育极为重要,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油松的树体管理措施,为后续大规模推行良种造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打造与油松初级种子园相配套的单亲本、双亲本子代试验林,为种子的遗传选育以及后续选育升级换代等过程提供基础条件,更方便日后的无性系嫁接,将其优秀的特性传承下去并不断提升[3]。在优良林分子代试验林打造完毕后,无论是母树林还是采种树林均具有成为采种基地的潜力,也为林业部门获取优秀种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2 打造具有专业性的油松良种育苗基地
当前阶段油松种苗造林盲目调拨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打造专业的良种育苗基地迫在眉睫。良种基地建设完毕后不仅其生产能力相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还为后续提高其自身优良性质奠定了基础。另外,该种方式所培育出的油松苗木除了生长慢以及成活率低等弊端,油松良种的提供过程更为稳定[4]。尤其是中高山区,土地情况较差,想要在该区域执行人工造林任务较为困难,在自然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造林成本却攀升不少。在这种情况下,遵循就近良种育苗原则相较于普通苗木不仅成本明显缩减,而且最终也达到了期望的造林效果。该种育苗方式的大规模推行极大地激活了林地的生长潜力与生产潜力,提高了后续专业良种苗木的应用概率。
2.3 推行油松良种造林配置模式
为最大限度降低因人工造林所导致的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风险,在选择良种油松品种执行造林任务时,应合理设置乔木、灌木以及草木的结构以提高抗灾风险,消除潜在隐患。在确保造林效果与进度的同时,需要保证整体的适度性,为进一步保护地表自然植被提供基础条件。另外,作为造林管理人员,还应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根据造林的实际要求与情况选择引进合适的外来树种,提高整体的抗病害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结合实际情况对该类型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后也获得了一定成果。以某地区为例,通过对石灰岩区域的树种多样性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确定了适合引进的樟子松、落叶松等一系列树种类型。若有树种引进需要,在确保本土树种数量与类型均能够满足基本林木群落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国外的优秀树种,但需具有生长快以及抗性强等优势,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才能保证最终的人工造林的实际效果。
3 油松造林良种化的未来前景
3.1 经济效益
将每年油松良种母树株产出的优良种子定为0.05 kg,若区域内包含了4 万株母树则共可产出2 t,优秀育苗则可产出至少0.3 亿株。每公顷按照3 300 株计算,共可成功打造出8 700 hm2的人造林。由于油松生长周期较长,按照其30年的成材周期计算,每公顷可生产出木材量为45 m3。而若是实施良种造林模式,将其增益设定为10% ~20%,则最终每公顷可以获得的木材量为50 ~54 m3,按照8 700 hm2面积计算共可生产出42.9 万m3~46.8 万m3的木材。每立方米木材均价为800 元,那么其获得的经济效益可以达到2.4 亿~3.7 亿元,按照增益木材量3.9 万m3~7.8 万m3计算,则仅仅木材一项带来的经济增益就高达0.3 亿~0.6 亿元。
3.2 生态效益
在将以油松作为基础树种类型的树林打造完毕后,正常林地降雨后其土壤的蓄水量通常能够达到每公顷240 t,土壤侵蚀量相较于以往减少了3 t 左右。若是采用普通种子作为油松人工造林的主要育苗类型,则大概需要30年才可以形成树林,达到应用标准;但若是在打造人工林场的过程中应用优良的种子类型,则用仅仅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达到成材标准,使其维护费用与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均有了明显缩减与降低[5]。同时,由于油松的自身性质,林地中的土壤蓄水量相较以往有了极大提升,土壤侵蚀量也明显缩减。
3.3 社会效益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推行造林良种化模式,通过对育种育苗技术的深入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充分发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优势的同时,体现出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满足逐渐上升的资源需求,以及国家各个地区对于人造林构建期望获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例如信息、电力等,并提供足够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最终有效整合所涉及的行业。该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而且是推动行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人造林从当下条件看仍然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 小结
经济发展与建设使得人们对于各类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升。以油松为例,构建完善的良种基地,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产生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更具有持续性特征,奠定了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