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猪场批次管理与生物安全
2020-12-16吴俊穗
吴俊穗
(福建省福州市畜牧站 350007)
猪场批次管理与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能使养殖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增加养殖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生猪养殖过程中需注重批次管理和生物安全的实施[1]。
1 猪场批次化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
首先,体现在对母猪实际生产方式的优化,控制母猪生产中的主要环节时,一般情况下会预设数值范围,如猪场相关设施及相关流程在配套的情况下能在1 周中生产大约400 个仔猪,在没有进行批次化管理的情况下,很可能在上1 周生产600 仔猪,在下1 周生产200 仔猪,这种情况的出现和预期明显不符,同时也比较容易出现饲料及猪舍相对不足的问题。其次,对猪场批次管理能防止仔猪生长过程中体重有较大差异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同一批次的仔猪在体重上不会相差太大。批次管理能使整个养殖管理更加高效。在实际管理中会出现配种目标不够明确产生运作方面的问题,批次化管理能按照群的方式对猪进行管理,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
2 批次分娩管理
批次管理在实施时最先开始的便是分娩管理,管理时需将猪场实际规模作为依据,运用人为方式将母猪划分成几个不同批次,这种方式在西方国家也比较流行。就当前情况来讲,在管理时可以将其划分为3 个批次,即1、2、3 周的方式,就养猪场来讲,需考虑运用哪些批次管理方式能降低养殖成本。以周作为批次划分的管理方式能实现问题的集中,进而在1 周或是1 周当中的某天将事情做完,这种管理方式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在进行分娩批次管理过程中,需注重对计划的设计,做好猪场1 年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的树立全局理念[3]。就管理目标来讲,主要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首先要提高分娩效率,其次是注重仔猪实际存活率的提高,最后是降低疾病产生及传播概率。
3 批次管理的主要优势
批次管理在中型或小型猪场比较适合,主要是由于这部分猪场母猪的数量比较少,运用批次管理的方式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加猪场实际收益。对已经实施3 周批次管理的猪场来讲,可将母猪和仔猪适当出售,进而猪场养殖更具效率。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在管理成本上有所下降,且猪群在配种时成功概率更大。除此之外,批次管理也能缩减母猪引进产生的实际成本。在批次管理的影响下,能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母猪有更全面的认识,便于之后引进后备母猪。同时也能使在购买母猪生产时需要的药物等更具针对性,实现对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进而减少母猪在引进时的成本[4]。
4 生物安全
猪舍环境、饮水质量、运输车辆及饲料质量等都和生物传播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实施批次管理过程中,也需注重生物安全的实施,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对外部生物安全相关措施进行强化,如避免外界中病菌的传入,注重对母猪消毒工作的实施等。其次,对内部生物安全相关措施进行强化,在猪场发生疫病后,需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病大范围内传播。
4.1 猪场规划
在考虑生物安全时,首先需从猪场布局和规划进行,处于不同日龄的猪应被养殖在不同猪舍,配种区域和公猪圈需距离大门比较远。还需考虑猪舍间距、朝向及彼此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好使猪舍位于采光处,同时综合考虑防暑、通风等问题,一般来讲,猪舍间距应是高度的4 倍左右,进而使通风、采光及防疫要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需注意控制入口,人员是疫病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入猪场时需要更换靴子,并在其入口处对脚进行消毒,在换好相关衣物后才能进入猪场。
4.2 消毒
消毒时需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消毒前需清除有机物,避免碱性和酸性消毒药物在使用时出现交叉情况。消毒时需将猪移出圈内,并且将设备移走,对墙体和设施实施清洗,用小水流清洗干净后,再使用消毒剂消毒。
4.3 灭鼠和驱虫
老鼠是疾病传播重要媒介,同时也会污染水源与饲料,对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需做好灭鼠和驱虫工作。定期祛除猪内外寄生虫,在选择驱虫药时,需保证其高效、无害。
4.4 免疫接种
生物安全维护中实施的有效措施是针对流行传染病进行免疫接种。就多数疫病来讲,免疫接种的方式能将动物发生感染的概率降至最低。同时对于一些疫病不流行的地区进行免疫接种也十分必要,在发生意外时,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在进行免疫接种时,需注重相关程序的实施,保证程序规范性的前提下,才能使接种的有效性得以凸显,可以1 年进行2~3 次的抗体检测[5]。
5 结束语
总之,批次管理在实施时比较明显的优势是能提升猪场生物安全,尽管一些养殖人员已经实施措施,但在实施时却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猪场应制定比较完善的安全计划及相关配套设置,进而帮助猪场抑制疫病的发展与传播,且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